2018年上海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1.道路拥堵,市民建议老年人避开高峰期出行或者提供老年人专用公交车,有人赞成,认为此举是为老年人安全着想;也有人反对,认为这对老年人不公平,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你怎么看?
【考察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粉笔审题】
审题点1:“道路拥堵”
道路拥堵是本题所有讨论的根源,题目最终的落脚点可以釜底抽薪的谈到深层次的交通问题,如果交通拥堵解决了,自然题目中老人出行的相关问题都迎刃而解。
同时,因为交通拥堵是普遍存在的,短时间无法解决,所以老人错峰出行就成了一个解决拥堵问题的合理选择,这也是提出这个方案的理由。
审题点2:“老年人避开高峰期出行或者提供老年人专用公交车”
我们想想,错峰出行和专用公交是不是确实能有效缓解高峰期的交通拥堵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老人因为没有具体的出行时间限制,这个方案也具有可行性。
但是,错峰出行会提高管理成本,专用公交还会增加资金成本,如果闲时继续使用,还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所以我们全面考虑这个问题。
审题点3:“有人赞成,认为此举是为老年人安全着想”
因为老人身体问题,拥挤的公交车和快速的行驶都会对老人造成影响,因此,错峰和专车确实可以提高老人的出行安全性,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可以作为支持此方案的依据之一。
审题点4:“也有人反对,认为对老年人不公平,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表面上看,老人错峰是为了给年轻人高峰时期提供更便捷的出行,确实对老人利益有所损害,但是从老人的安全考虑,相信老人也能理解;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考虑,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社会性问题,是为了整体提高大家的幸福感。
同时,为了对老人利益的有所弥补,可以对老人施行一定的补贴和优惠。
【粉笔思维】
【解析示例】
针对老人错峰出行,我认为题目中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
支持错峰出行是考虑老年人如果加入高峰期出行,客观上加剧了交通拥堵,也对老人自身的安全埋下了隐患,而错峰出行会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也可以让老年人安全出行。
反对错峰出行的观点则认为老人也有自己选择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的自由,如果硬性规定老人必须错峰,则是对老人权益的损害。
以上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我认为不可否认的是,错峰出行确实能缓解交通压力,利大于弊,因此要真正落实好老人错峰出行,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做好老人年的宣传引导工作。
老年人也是从年轻时代经过,能够理解年轻人在社会竞争中的压力,因此,我们要激发老年人的同理心,可以通过老年人经常使用的广播、电视以及老年大学、居委会活动等多途径向老人宣传,既宣传目前城市交通存在的拥堵,站在全市交通环境改善的高度,去争取老人的理解,又可以感人的公益广告、宣传标语等方式引导老人对年轻人的理解,从而为错峰出行的落实赢得支持。
第二,做好错峰出行的规划设计。
可以从交通、城管、市政、公路等多单位收集相关设计方案、图纸、管理数据等,分析掌握我市交通运行状况,比如公交车线路、数量、拥堵路段、时间等信息,并由专家设计出最高效的全市公交运营方案,特别是老人错峰出行的方案,确保能真正缓解交通拥堵。
第三,出台相关管理规范和政策。
制定具体的错峰线路、错峰时间等规定,比如可以通过公交卡类型来识别错峰人群,同时结合相应的利益导向政策确保落实,开通老年人专车,老年卡在高峰时期高峰路段刷卡为原价,而在错峰时间错峰线路刷卡则有折扣甚至免费,从
而引导老人选择错峰出行。
以上措施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但是我认为要彻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这就要政府多措并举,一是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上发力,做到高标准长眼光,科学预测交通运量,做到未雨绸缪;二是要在城市管理上科学统筹,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提高效率,对道路运行管理、车辆线路设计等加大科学规划力度;三是更要大力宣传绿色生活理念,大力发展地铁等公共交通,鼓励发展共享单车等项目,让人们形成环保出行的理念,减少汽车出行,从而打造绿色环保、运行畅通的交通环境。
【粉笔解读】
(1)双观点的题目,建议要对两种观点都有所涉及,并要有自己的明确态度,是单独支持一方,还是双方都有道理,要说清楚。
建议在答题开始时就表明,让考官清晰掌握自己的答题中心。
(2)解决问题尽量谈到最根本的问题上,比如本题最核心的是交通拥堵问题,如果只分析对比到底要不要错峰出行或者如何贯彻错峰出行,都还不够,至少要在最后点到解决的根本是在交通的改善上,借此体现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粉笔拓展】
(1)真实错峰案例:2016年6月26日,上海终止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制度,改为给老年人发放综合津贴。
政策实施首个工作日,老年乘客锐减八成。
变暗补为明补,福利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扩大了覆盖面,而且更加公平,也有利于减轻交通压力、避免社会资源浪费。
(2)日本缓解交通的做法:a.建设发达的轨道交通;b.公共交通联票制,无缝对接,便利出行;c.增加站点设置,九成居民在500米内可以乘坐;d.提高停车费,加大违章停车处罚,减少汽车出行;e.单位发放通勤费,鼓励乘坐公交。
【相关真题】
(1)你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在出访时发现老年人出行经常成群结队,在交通高峰期时容易影响上班族和学生出行,请针对这一现状提对策。
(2017年6月3日上午浙江执法)(2)为了缓解早晚高峰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决定在早晚高峰时间段将部分车道由双向车道改为单向车道,你认为,这项工作的重点是什么?(2017年6月7日上午广东综合)
2.作为文化局工作人员,为关爱留守儿童,在村里建阅览室,你怎么组织?
【考察能力】
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粉笔审题】
审题点1:“作为文化局工作人员”
这句话辨明了你的身份,文化局是你的工作单位,指出了你主要的工作内容和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有哪些呢,主要是文化建设方面,如题目说到的阅览室,你还可以和图书馆、文工团、学校等联系;工作人员指明你的权限,某些重要事宜需请示和汇报给领导。
审题点2:“为关爱留守儿童,在村里建阅览室”
这句话限定了你的主要工作是建阅览室,服务对象是留守儿童。
怎么组织呢,要结合留守儿童特点筹建。
留守儿童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想一下,特点之一是年龄不大,因为是儿童,所以阅览室的图书或音像资料要符合儿童的天性,内容要适宜儿童阅读;特点之二是儿童关爱少,因为他们是留守的儿童,所以想到可以多一些心理方面的内容建设,比如通过电脑开通视频服务,定期和他们的父母视频,还可以请志愿者等多和留守儿童互动。
同时还要想到,建阅览室还需要场地、图书、电脑等硬件,也需要管理员管理制度等软件。
审题点3:“你怎么组织”
既然是组织题,答题过程中就不能笼统的说概括的大要点,而要说具体操作方式方法,要讲自己是怎么做的。
【粉笔思维】
【解析示例】
关爱留守儿童,不仅要在物质上关心,还要从精神上给予他们更多关怀。
为此,我将努力组织好阅览室的筹建工作。
第一,全面了解留守儿童情况。
一方面,我要找村委、学校,通过查阅档案和询问的方式了解该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包含我们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姓名、年龄等基础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走访和在学校发放问卷的形式,了解留守儿童整体的就读年级分布、学习成绩、接受能力、阅读兴趣等,便于后续为大家提供更符合他们喜好的内容。
第二,我要请领导和专家指导,统筹编排阅览室提供的内容。
根据前期了解的基本情况,制定符合该村留守儿童的内容计划,在内容上既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孩子们学到有用的知识,更要关注他们成长中的人格塑造,我会选择传统的图书,如白话版的《四大名著》,孩子喜闻乐见的画册,如《恐龙图鉴》,动物纪录片、3D地图模型等网络多媒体等多种素材。
第三,统筹资源完成阅览室物资采购。
一方面我会联系与我单位联系紧密的图书馆、学
校和民营书店,看能否为阅览室提供捐助;另一方面,根据前期的采购计划,将剩余还要采购的书籍、素材以及电脑、桌椅板凳等硬件设施进行财务预算,报单位采购。
第四,阅览室的选址装修。
我会协商村委会,选择村委会或者学校的闲置空房,本着节俭整洁的原则做好装修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工程质量,保证阅览室可以长期使用。
同时与团委联系,请在校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到阅览室的筹建、采购及日后的运营中。
第五,制定规章制度,维护日常运营。
我会明确村委会或者学校的专人负责阅览室的日常管理,制定阅览室开放时间、借阅等细则,还要与志愿者一起,设计更多的交流活动,可以请到大学老师、图书馆、文化站等文化工作者来与留守儿童和村民交流,还可以在网络发布求助,让一些有志于关爱留守儿童的网友共同加入到日后阅览室的维护和更新中,还可以开通远程视频课堂,让孩子们看到外面的世界,让孩子们和父母约定好时间进行视频通话,让网络弥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空间间隔。
在整个组织工作中,我要做好需求调研,多方争取资源,及时请示汇报,加强日常管理,确保高效高质的建好阅览室,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温暖。
【粉笔解读】
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答本题的时候,要说出你是怎么做的,不能全是大而化之的谈建阅览室的意义、要求等,要让考官感觉到你具体操作的流程和方法。
比如物资的准备,就可以向有关单位拉一些赞助,剩余的再走财务预算正规采购。
同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因为组织类题目,一般考生都能答到一些点,要想提高自己的分数,就要答题有亮点,比如本题网络视频课堂等的利用,正好弥补了乡村留守儿童缺乏外出机会的困难,既节约成本,又能达到开阔眼界的目的。
【粉笔拓展】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家长、监护人、学校、村委干部等多方努力;关爱留守儿童除了安全、生活保障外,还要关注成长的心理问题;关爱留守儿童的根本是让父母返乡或儿童进城,这需要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提供均等教育和社保,还需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农民就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