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题目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发展策略研究二级学院旅游与食品学院专业旅游管理班级111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讲师目录摘要 (I)一、贺兰山岩画旅游发展现状 (1)二、贺兰山岩画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够 (3)1. 资金投入不足,旅游设施建设落后 (3)2. 岩画景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识有待加强 (4)3. 观念滞后 (4)4. 体制问题 (4)5. 交通问题 (5)(二)产品结构单一化 (5)三、加快贺兰山岩画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5)(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5)(二)多方筹集资金,改善旅游设施,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6)(三)以市场导向为原则进行开发 (6)参考文献 (7)摘要贺兰山岩画作为银川贺兰山东麓旅游风景区,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也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旅游开发与自身拥有的旅游资源优势还很不相称。
本文在分析贺兰山岩画景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贺兰山岩画旅游业发展并将其培育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宁夏;贺兰山岩画;旅游业一、贺兰山岩画旅游发展现状贺兰山岩画位于银川市境内贺兰山东麓,分布着极为丰富的岩画遗存。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贺兰山岩画被大量发现并公布于世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1991年和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岩画委员会在亚洲召开的两次年会,都选择在银川举行。
1996年,贺兰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将贺兰山岩画列入非正式世界遗产名录。
银川境内贺兰山岩画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貌特征。
在苏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沟,岩画多分布在沟口内外的山体上,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岩画分布。
而苏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体岩画数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几乎没有岩画分布。
在沟口内外山体上的岩画,多集中在距离沟谷山根以上约10米的范围内,并呈片状分布。
最高处的岩画不超过50米,其上则很少有岩画发现;沟口内的岩画,纵深分布在500米的范围内,数量以沟口为多,越深入沟谷,两侧山体上的岩画越稀少。
在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画,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多磨刻在可以移动的独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
从沟口到洪积扇,岩画的空间布局明显地呈现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状分布特征。
贺兰山岩画包括石嘴山市岩画、平罗县、贺兰县、青铜峡市、中卫县岩画几部分。
贺兰山风景区,位于贺兰山东麓,北起拜寺口,南至三关口,南北长30多公里,东西宽4公里。
主要景点有拜寺口双塔、小滚钟口、苏峪口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等。
这里峰峦叠嶂,崖壁险峭,森林资源丰富,早在西夏王朝时期,就已被视为避暑胜地。
贺兰山岩画风景区现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正式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建设部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同年,获得“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金奖。
“银川世界岩画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岩画专题博物馆,馆藏世界5大洲30个国家200个岩画点的岩画精品。
走进贺兰山峡谷,岩画就分布在沿溪道两侧绵延800多米的山岩崖壁上,总数多达6000余幅,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远古人类写实的生活画面,如今,这些石头的史书就是人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贺兰山岩画作为银川贺兰山东麓旅游风景区,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也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根据银川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及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工作部署,贺兰口岩画景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和“保持原始、拒绝现代、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开发思路,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努力挖掘景区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景区文化品味,强化自然生态景观保护,整治景区环境,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使景区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贺兰口岩画景区已成为银川市最新开发、投资最少、效益最好的文物旅游景点。
门票收入在全市统计内的19个旅游景区(点)中,跃居第六位,连续三年被评为银川市“旅游先进单位”。
贺兰口岩画景区结合文物古迹优势和自然风景资源,正在向塑造世界知名品牌、带动贺兰山东麓沿线旅游、依次推动银川市旅游网络完善及其产业整体发展、促进银川市域经济的综合发展的方向上迈进。
为建设“大银川”增辉添彩。
贺兰山岩画在展示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效益也是极其明显的。
2001年至2003年,贺兰口岩画景区平均每年参观人数以80%递增,门票收入成倍增长。
2004年1至10月份,两景区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分别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4%和108%。
贺兰口岩画景区已成为全市旅游景区最新开发,投资最少、效益最好的文物旅游景点,连续三年被评为“银川市旅游先进单位”,被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建设厅、自治区旅游局评选为“全区精神文明旅游景区”,被宁夏大学命名为“人文科学科研教学基地”,被市科协评选为“科普教育基地”。
在贺兰口岩画景区的发展建设中,先后成功地接待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罗豪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北爱尔兰众、参议院主席,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等,同时还接待了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建设部等中央部委考察组。
景区的文物保护及旅游开发,受到了中央领导及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及国内外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图1岩画在宁夏银川的地理交通位置二、贺兰山岩画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够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凭借和依据。
贺兰山岩画景区有着丰富的旅游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但是目前旅游资源开发仍较为落后,除一些主要岩画景点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对较好外,大部分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偏低,有的甚至还处于待开发状态。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资金投入不足,旅游设施建设落后贺兰山岩画主要分布在距离城市较远的贺兰山附近,地区经济主要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旅游业整体投入较差,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一些经济效益可观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及时开发,即使是已经开发的景点,由于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档次低,接待能力有限,服务质量差,也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要,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旅游质量的提高。
2. 岩画景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识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岩画保护力度不够,很多珍贵的岩画在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下已经消失,一部分岩画正在遭受破坏,当地对岩画的保护意识还是欠缺,一些人甚至直接涂改和破坏;二是宣传力度不够,贺兰山岩画作为中国北方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却知名度不高,主要是业内人士对其了解,作为旅游景区的知名度非常低。
三是发展旅游业的意识还不强,宁夏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也是近年来逐渐提高,但主要精力投入于对知名景区的打造和升级,对新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够重视,直接导致了贺兰山旅游资源不能够科学有效的开发与设计。
3. 观念滞后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必然要实现旅游要素产权主体、市场交易主体和开发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这决定了贺兰山岩画旅游业首先要进行观念的创新。
贺兰山岩画旅游业目前高成本低效率的开发模式是与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资源观密切相联的。
西北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西北地区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北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4. 体制问题宁夏地区旅游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
旅行社与旅游管理部门、或政府有关部门的脱钩工作远没有彻底解决,旅游企业走向市场的过程还没有完成。
在西北地区,在旅游管理体制方面,尽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政府管理机构虽然有所精简和调整,但离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在市场参与方面,一些政府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旅游企业仍受到政府种种保护,导致了旅游业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降低了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管理方面,政府部门无法有效地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致使欺客、“宰客”的现象仍大量发生,使得一些外地游客视西部一些名胜游览线路为“畏途”,最终放弃旅游计划。
5. 交通问题宁夏交通水平在近几年逐步提升,但由于处于人口不密集、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自身旅游市场相对较小,吸引国内外游客成为扩大旅游市场的唯一途径,特别是国外市场,贺兰山岩画被国外媒体评为世界最值得去的50个地区之一,但是宁夏却没有直接出境的航班,此外铁路交通也比较落后,动车和高铁都没有开通。
并且车次少,车距长,站点多,旅游高峰期间,铁路票务非常紧张,直接制约了外来游客的进入。
交通运输工具老化,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运力要求,已成为制约贺兰山年岩画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产品结构单一化贺兰山岩画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非常不足。
在东部地区,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而贺兰山岩画地区旅游的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即使在观光旅游产品中也仍存在着大量的重复现象,致使旅游产品间的特色无法形成互补效应。
旅游资源开发的不充分,基础设施薄弱也使得贺兰山岩画景区尚未能同附近镇北堡影视城、沙湖等知名景点形成旅游资源组合的先天区位优势。
三、加快贺兰山岩画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旅游资源1、开发应遵循整体性原则贺兰山主要分布地区东麓地区是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该地区分布着知名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沙湖美景、西夏王陵等旅游景点,开发过程中应与周围旅游区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这就要求从区内和区际两种角度对贺兰山岩画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对区内而言,从贺兰山地区整体出发,发挥区内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形成点、线、网、面的整体功能;区际角度而言,要认清贺兰山岩画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注意与周围旅游目的地取得优势互补,提高知名度。
2、开发应遵循独特性原则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是旅游目的地的生命所在,挖掘贺兰山岩画这一特有的旅游资源是贺兰山旅游资源开发的出发点,把最能体现其特色的旅游资源作为重点,因此除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外,要更加注重岩画的保护,在保护与开发应突岩画的文化特色。
(二)多方筹集资金,改善旅游设施,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资金是贺兰山旅游资源开发不足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政府直接投资和引导投资,贺兰山地区基础设施差,开发相当于重建,该地区人口稀少,在很多方面难以吸引投资,因此政府除去财政支持外,更应该出台合理的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同时帮助拿出科学可行的开发方案吸引民间资金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