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考研焦虑问题分析及调适对策

大学生考研焦虑问题分析及调适对策

大学生考研焦虑问题分析及调适对策
摘要:近年来,在考研与就业的选择中,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了前者。

短时间的高负荷学习以及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使得大部分考生产生了消极的心理问题,其中焦虑问题尤为突出。

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考研焦虑问题的现状,从客观环境和主观方面分析原因,力求在家庭、学校和自身方面提供有效的调适对策,从而帮助考研大学生调整心态,迈向成功。

关键词:大学生考研焦虑调适对策
1 大学生考研焦虑问题的成因分析
考研是人生中的一项重大决定,这也可能会成为生命中的转折点。

选择考研的人放弃了很多,把考研成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下决心一定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大多数考研的人,在复习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而焦虑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主观因素对大学生考研焦虑的影响
从主观原因来看,由于不同个体的心理素质、气质与性格等存在差异,所以其对于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也有所不同。

大多数的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

而有些学生,能够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从而缓解焦虑情绪;然而还有些同学,由于以
下原因,易出现过度焦虑。

1.1.1 个体的心理素质存在差异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将心理素质定义为: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所以,在考研中出现焦虑,一方面,是由于个体先天因素,这些考生一遇到困难时,就容易焦急、忧虑,惧怕失败。

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一直以来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得他们承受能力较差,在面对困难时,习惯性地产生焦虑。

1.1.2 与个体的气质与性格有关
按照心理学说法,人有四种典型气质类型:多血质(外向、灵活),胆汁质(外向、过于兴奋),粘液质(内向、安静),抑郁质(内向、过于抑郁)。

根据气质的特点,一般而言,外向性格人遇事活泼开朗,容易将情感表现出来,不易产生压抑导致焦虑;而内向性格的人则常常将压力放在心里,不能放松而导致焦虑[1]。

1.2 客观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考研焦虑的影响
从客观方面来讲,如果个体与环境不协调,出现过多的压力,就可能产生焦虑。

大学生在考研过程中,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不能很好地融入环境,就会容易出现心理压力,造成思想负担,导致焦虑出现。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考研焦虑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1.2.1 学习压力
适度的学习压力不仅不会影响考研的复习,还可以提高复习效率,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复习任务。

然而在考研期间,由于时间紧、内容多、竞争强,考生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能放松,这是产生焦虑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考试临近,有些考生患得患失,面对没有按时完成的复习内容以及周围同学的竞争,越来越感觉到巨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复习效果不佳,随之而来的就是不断的焦虑和强烈的否定感[2]。

1.2.2 情感压力
家庭方面的情感压力,一方面,家人的支持会给考生提供前进的动力,在你需要的时候成为最温暖的港湾。

另一方面,家人的反对也会给考生带来极大阻力,考生很容易放弃甚至精神崩溃。

家人如果总是强调就业的重要性,不能支持和相信考生,那么在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考生的焦虑问题就会越来越突出。

人际方面的情感压力,朋友之间,同学之间,舍友之间,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好这些关系,那么就会加重考生的心理负担,导致焦虑的产生。

设想,如果你疏远身边的朋友,回到宿舍气氛紧张,那么你怎么有心情投入高效的学习,安心休息呢?另外,考研中的男女朋友关系也是不能忽视的,处理不当,它同样也会成为焦虑的诱因。

1.2.3 生活压力
经济方面,考研中的经费投入也是不可小觑的,买辅导资料、参加辅导班、生活费等等,对于家庭不是很富裕的考生也会成为产生焦虑的因素。

因此这些考生只能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复习时间明显比其他同学要少,这就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的产生。

如果不能合理安排作息,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1.2.4 就业压力
在考研与就业的选择中,考生们选择了前者。

选择的原因各不相同,然而在长期的复习过程中,当听到身边的同学因为找到工作而欣喜,不免心中会泛起涟漪,此时就会给自己带来无形的压力,产生焦虑。

“如果我没考上怎么办,那不是在浪费时间吗?”这是考生最常问自己的问题,如果考研意志一直不坚定,就很可能会成为考研大军中的“酱油党”。

2 大学生考研焦虑问题的调适对策
选择考研的大学生,当你们坚定信念并决定为之奋斗的时候,考研的意义就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考试,而是你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蜕变。

在蜕变过程中,如果因为焦虑问题的困扰,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是不值得的。

考研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这一特殊的时期,要想缓解心理压力,最终考研成功,这就要求考生从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等方面做出努力,采取正确有效的调适对策,以健康的心态打赢考研心理战。

2.1 自我调适策略
当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他们渴望认识自己,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

大学生中考研大军就更急切地想要解决考研中遇到的消极心理问题。

自我调适是一种帮助他们缓解自身压力,排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2.1.1 自我宣泄法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遇到压力时,用意志力压抑情绪,表现出正常情况下的谈吐自如,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可以减轻焦虑,但只能缓解表面的焦虑,不能解决内心的情绪困扰,还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

由于考研焦虑具有累积性,长期以来积压的焦虑情绪,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

所以,情绪的宣泄,特别是不良情绪的宣泄非常重要。

2.1.2 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是指以内心的主观想象或内心独白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自我刺激,从而达到改变行为或主观经验的目的的心理调适法。

当考研过程中出现焦虑问题时,可以主动地进行言语暗示或行为暗示。

自我调适是缓解焦虑问题的有效手段,如果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走出心理困境,还可以从家庭、学校角度出发,帮助考研大学生减轻心理负担,缓解心理压力。

2.2 家长的理解
作为家长,应该支持孩子的选择,他们选择考研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家长的尊重、鼓励与关心都将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能帮助考生走出焦虑,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2.2.1 家长要尊重孩子决定,让考研大学生轻松应考
家长应该理解,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能力也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未来。

选择考研,他们不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是不甘于平凡,家长应该为孩子的积极进取感到骄傲。

既然他们选择了拼搏,家长就应该相信他,支持他,做他坚强的后盾[3]。

2.2.2 家长定期给予孩子关怀与鼓励,成为考研大学生奋斗的动力
当孩子在考研过程中感到失望难过时,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是他坚持下去的支撑;当他们感到孤独无助时,父母的关爱和拥抱,是他们奋斗下去的动力;当他们感到骄傲自满时,父母的提醒和激励,是他们努力下去的信念……父母的关怀和鼓励,对于缓解大学生的焦虑至关重要。

2.2.3 家长理解与支持有利于考研大学生自信应考
在经济方面,因为在考研过程中,生活费、书本费等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对于还没有工作的大学生来说,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
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的出现。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可以适当地给予经济支持。

2.3 学校的支持
2.3.1 学校应鼓励大学生考研,营造学习氛围
考研,如今已是大势所趋。

学校方面,应该适时地为大学生分析就业形势,采取物质奖励等方式,鼓励大学生考研。

对于在就业和考研的选择中,应给与还在犹豫不决的大学生正确的指导与分析,帮助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

长期开设考研复习教室,为考研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做好学生住宿和饮食方面的保障工作,尤其是寒暑假的后勤管理工作。

2.3.2 学校采取导师责任制,为大学生考研提供便利
学校可以实施激励政策,采取导师责任制,让每个导师辅导一部分同学。

在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正确选择院校专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方案,提供及时有效的考研信息和专业课程指导,提高考研成功率。

导师应该密切关注考研学生的心理波动,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以此来激发大学生考研的热情,有效地缓解焦虑,增强学生的考研信心。

2.3.3 学校应定期对考研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积极作用。

首先,可以为考研大学
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了解考研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把握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轨迹[4]。

其次,可以联合辅导员、班干部以及宿舍管理阿姨等相关人员,定期开展情感交流会或开设“知心热线”,为考研大学生提供倾诉烦恼及缓解心理压力的途径。

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为考研大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可以轻松应对考试,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总之,当大学生在考研过程中感到压力很大,陷入焦虑困境时,只要掌握并运用这些科学的心理调适对策,进行积极主动的心理调节,就可以缓解焦虑,增强信心,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复习中去,取得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肖西.最好的心理医生是自己[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
[2]黄曙林,郭鑫.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J].中国电力教育,2008(2):241-242.
[3]曹兰胜,狄成杰.高效考研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及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