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模拟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近年来,土地问题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2010年两会上的热点问题。
读我国某省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1~2题。
1.根据所给资料分析,该省(区)最可能是( )A.四川 B.江西 C.宁夏 D.内蒙古2.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最有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A.湿地破坏和土地沙化B.水土流失和红色荒漠化C.土地盐碱化和黑土流失D.大气污染和森林面积减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工程标志着西部地区成为我国21世纪能源开发的重点和战略基地,西部的能源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3~4题。
3.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4.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C.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读2005年江苏和福建两省农业部门比较优势指数表,回答5~6题。
注:指数大于5.影响两省种植业和林业比较优势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光热 B.地形 C.土壤 D.降水6.根据两省的数据推断,广东省在全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部门是( )A.种植业 B.林业 C.牧业 D.渔业多年以来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为解决天津用水紧张的状况,国务院决定实施引黄济津,即从位于山东东阿县的位山闸引黄河水进入天津市,全长440千米。
引黄济津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水污染。
据此回答7~8题。
7.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B.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处于半干旱、干旱地区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8.此次调水并没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状况,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其有效的措施是( )①引长江水进入华北②引珠江水进入华北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④大量开采地下水⑤将华北地区的部分居民搬走A.①③ B.②④⑤ C.③⑤ D.①④⑤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
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
读图完成9~10题。
9.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A.海运方便 B.市场潜力大C.研发力量强 D.生产成本低10.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市场C.接近研发中心 D.接近国际航空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6分)11.读黄河流域部分示意图,完成问题。
(32分)(1)图中有三大高原,其中A高原气候以____________为特色,从能源角度看该地区太阳能资源和____________资源非常丰富;B高原农业生产以____________业为主,目前该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C高原由于____________问题严重,导致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含沙量较大。
(10分)(2)图中D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粮食产区,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请试分析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10分)(3)图中E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产地,请试分析我国规划在该地建设能源基地的有利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12分)预测训练阅读材料,完成第1~3题。
材料一:下列文字描述了铀、煤炭、天然气三类资源在全球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甲类资源中国和美国的储藏量丰富,产量约占世界60%。
乙类资源俄罗斯和美国的产量占世界40%,该种资源燃烧效率高,预计需求量会大增。
丙类资源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产量约占世界50%,发电用的原料需要进一步浓缩处理,技术要求高,此类资源能量密集,发电量约占世界17%。
表1为“甲、乙、丙所代表的资源类型的四种组合”。
表1材料二:表2为“。
表21)。
A.① B.② C.③ D.④2.20世纪50年代美国产业转移最有可能转向的国家是()。
A.德国 B.英国 C.中国 D.菲律宾3.中国与菲律宾相比,目前吸引产业转移更为突出的优势是()。
A.每个雇员年产值更高 B.日工资更低C.技术水平更高 D.劳动力数量更多2010年12月1日,国家正式批复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所谓资源型经济,主要是指依靠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对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形成初级产品的经济增长模式。
据此完成第4~5题。
4.有关山西“资源型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带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B.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持续性C.易受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D.使山西省成为全国能源供应基地5.山西实施经济转型试验的原因包括()。
A.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B.单位GDP能耗高C.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D.区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根据材料完成第6~8题。
材料一:2011年8月5日新闻,宁夏公路交通建设本年度计划投资6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1~7月已完成投资46.8亿元。
材料二: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8%,近4亿人口受到沙漠化影响。
材料三:我国西北内陆某地区示意图。
6.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基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B.地球变暖,气候异常C.地壳运动,地势上升 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7.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发展加剧加速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灌溉 B.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C.矿产资源开发 D.气候异常8.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
①在农区改善耕作与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②在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障牧草有充足水源③在缺水的流沙地区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点轴理论模型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
读我国“T”字型点轴开发模式图,完成9-10题。
9. 图中“沿江产业带”与“南北轴”相交的“点”是( )A. 郑州B. 南京C. 武汉D. 九江10. 以下属于“西北轴”的“基础设施束”的是( )A. 南水北调工程B. 西气东输工程C. 青藏铁路工程 D.西电东送工程下图表示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2-14题。
12.A地区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采掘业13.B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人口分布状况B.主要交通线走向C.水源条件D.地形因素14.下列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C.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2010年12月31日,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完成15-16题。
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B.我国新勘探的稀土资源少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世界最多1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②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③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1)描述图1中,A—B—C一线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图2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文化景观,说出其反映的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解释该特征的主要成因。
(3)简述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同的优势自然条件,并指出两地应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由许多煤田组成,探明储量640多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0%。
(4)简述内蒙古东部地区建设煤炭基地的区位优势。
1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下图为皖江城市带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经济活动不同环节的附加值示意图。
(1)设立示范区是更好地发挥皖江城市带综合优势,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
试分析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
(2)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发展产品制造业会存在的问题。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9.2011年1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南草坪举行隆重仪式,欢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胡锦涛在欢迎仪式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读“中、美两国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
分析甲、乙两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
(2)宝山、芝加哥同为世界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简述二者在工业区位因素上的异同。
(3)上海地铁11号线将连通苏州,京沪高铁也将连通苏州,试评估交通条件改善对苏州城区发展带来的影响。
(4)分析影响乙地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材料二珠江流域图(1)说明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
21.2011年6月17日,由安徽省教育厅、科技厅、经信委和巢湖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学研对接会在巢湖市召开。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如下图)的成立,将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