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 D )负责对聘任的仲裁员以及仲裁活动进行监督,包括对仲裁申请的受理、仲裁庭组成、仲裁员的仲裁活动等进行监督。

A.人社部门纪检监察机构B.人社部门法制工作机构C.人社部门人事管理机构D.仲裁委员会2.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 B )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3.劳动争议由( D )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 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A.企业注册地B.劳动者户籍地C.劳动者住宿地D.劳动合同履行地4.当事人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她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 C )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A.5日B.10日C.15日D.30日5.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组成。

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 D )指定。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A.全体职工B.职工代表大会C.工会D.企业负责人6.仲裁庭应当在开庭( C )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 )前请求延期开庭。

就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A.3日、5日B.5日、7日C.5日、3日D.7日、5日7.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 D )内结束。

A.7日B.15日C.30日D.45日8.调解人事争议,应自调解委员会决定受理之日起( C )内完成调解。

逾期未完成的,视为调解不成。

A.10日B.15日C.30日D.60日9.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 B )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A.30日B.15日C.10日D.5日10.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 C )为共同当事人。

A.劳动者与用工单位B.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C.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D.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1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 D )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A.30日B.15日C.10日D.5日12.仲裁案件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就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 C )。

A.60日B.30日C.15日D.10日13.劳动争议案件的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 C )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A.5日B.7日C.10日D.20日14.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

仲裁庭由(C)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

A.1名B.2名C.3名D.5名15.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无法达成约定的,由( C )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

A.申请人或被申请人一方B.首席仲裁员C.仲裁庭D.仲裁委员会16.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 D )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60日B.30日C.20日D.15日17.下面哪种情况,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停止执行:( B )A.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B.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C.第三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D.申请人的近亲属申请停止执行的18.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人,( A )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

A.经复议机关批准B.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C.经同级政府批准D.自己认为有必要19.申请人认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C )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复查或者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A.15日B.30日C.60日D.1年20.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申请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从申请人知道行政复议权或者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 D )。

A.3个月B.六个月C.1年D.2年21.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或者其她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对外以自己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D )为被申请人。

A.该派出机构B.该内设机构C.该其她组织D.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22.行政复议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C) 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5日B.10日C.15日D.30日23.申请人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复查的,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指定其内部专门机构负责处理,并应当自接到复查申请之日起( C )内作出维持或者改变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复查决定。

A.60日B.30日C.20日D.10日24.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 C )的办法,但就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构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向有关组织与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与第三人的意见。

A.组织调查B.举行听证会C.书面审查D.集体研究讨论25.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C )日内,向统筹地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5日B.15日C.30日D.45日26.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 C )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与该职工所在单位。

A.15日B.30日C.60日D.90日27.公民、法人或者其她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 D )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审查申请。

A.行政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省政府规章D.规范性文件28.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伤保险待遇发生争议,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期间,又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 C )。

A.告知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B.不予受理C.符合法定条件,应当受理D.仲裁结束后,予以受理29.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法律、法规、规章未规定期限的,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期限为( C )。

A.20日B.30日C.60日D.三个月30.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审查行政行为的( D )。

A.合法性B.真实性C.适当性D.合法性与适当性31.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前,行政部门应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接受行政部门告知后( D )内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提出。

A.10日B.7日C.5日D.3日32.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法制机构接到当事人要求听证的申请后,应当立即确定听证主持人与听证记录员。

由听证主持人在举行听证的( C )前送达听证通知书。

A.3日B.5日C.7日D.10日33.县级以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或( D )负责本部门的听证工作。

A.承担机关内部管理工作的机构B.承担人事管理工作的机构C.承担纪检监察工作的机构D.承担法制工作的机构34.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劳动保障监察管辖发生争议的,需要报请( D )进行指定管辖。

A.当地政府法制部门B.当地政府C.省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D.上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35.情况复杂的行政复议案件,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但就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 C )。

A.10日B.15日C.30日D.60日36.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 C )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A.同一事实B.同一理由C.同一的事实与理由D.新的事实与理由37.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 D )后,可以按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A.集体讨论B.集体研究C.召集有关人员研究D.集体讨论通过38.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与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C )关于期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A.刑事诉讼法B.行政诉讼法C.民事诉讼法D.仲裁法39.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行政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工作程序及文书格式的通知》(吉人社办字〔2009〕2号)规定,行政机关对拟行政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应将《行政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审核表》、《行政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书》初稿与行政执法卷宗副本报( C )进行审核。

A.同级行政部门负责劳动监察的工作机构B.同级行政部门负责纪检监察工作机构C.同级行政部门负责法制工作机构D.同级政府负责法制工作机构40.公民.法人或者其她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C )内提出。

A.一年B.六个月C.三个月D.一个月41.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理决定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 C )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与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上述文书送达当事人。

A.3日B.5日C.7日D.10日42.吉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较重的行政处罚”就是指: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对公民处以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她组织处以B )元以上罚款。

A.1000元5000元B.2000元10000元C.5000元20000元D.10000元50000元43.《吉林省就业促进条例》规定,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与其她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 C )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

A.3个月B.5个月C.6个月D.12个月44.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预备制度,按照我省规定,对有就业要求的初高中毕业生与退役军人,应当进行最低不少于( A )个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9个月45.职业中介机构向劳动者收取抵押金或者与用人单位恶意串通损害求职者合法权益的,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并按( C )标准处以罚款。

A.500元至2000元B.200元至2000元C.每人500元至2000元D.每人200元至2000元46.《吉林省就业促进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善及就业工作实际需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 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