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银行业发展概况-市场格局

中国银行业发展概况-市场格局

中国银行业发展概况-市场格局
(一)概述
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

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国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高速发展。

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财富创造积累和近年来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等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银行业作为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完善投融资体系的作用显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公告数据,2018 年,中国GDP 达到900,309 亿元,较上年增长6.60%;人均GDP 为64,644 元,较上年增长6.10%。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较上年增长8.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 元,较上年增长8.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 元,较上年增长7.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0%。

2014 年至2018 年中国的GDP、人均GDP 以及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作为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

2008 年以来,中国实体经济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整体经济形势对中国银行业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保持盈利能力、加强风险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出台了
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以促进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

2010 年末,为管理通胀预期,防止全面通胀,中国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决定于2011 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2 年中国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通胀压力减轻的情形下,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
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中国人民银行在“稳增长”的背景下两次
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首次实施不对称降息以支持实体经济。

2013、2014年,宏观政策变为“稳增长、调结构”,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同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2015 年至2017 年,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
作总基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4 年至2018 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3.66%和11.74%。

下表列示了于所示日期中国银行业以人民币和外币计价的贷款和存款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