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艺设计及车间工艺布置培训教材.pptx
工艺设计及车间工艺布置培训教材.pptx
第一节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一、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2.合理地选择工艺流程和设计指标 3.为生产挖潜和发展留有余地 4.合理考虑机械化、自动化装备水平 5.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污染 6.要考虑其它专业设计的要求,并为其
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二、工艺设计的步骤
初步设计时的步骤为:
⑤可在露天放置的设备,不必建造厂房,以节 约投资。
3.厂房的立面布置
——厂房的立面布置即空间布置,主要是 确定厂房的层数和高度。
1)厂房建筑形式 ——厂房建筑形式有单层和多层。 2)立面布置的要求 ①厂房层高——设备本身的高度,基础要求的高度,
设备顶部凸出物的高度,操作和维护所需的高度。建 筑结构(楼板、梁)对梁的位置及梁、楼板截面尺寸有 所估计;
主要决定于生产流程、生产特点、厂区面积、 厂区地形地质条件和设备布置。它必须满足工艺要求, 便于组织生产流水线。同时也应符合国家的防火、卫 生标准等各种规范和规定。
1.厂房的布置方式
• 厂房布置通常采用集中式布置和分散式布置两种形式。
2.厂房的平面布置
• ——厂房的平面布置主要是确定厂房的 面积和柱网布置(跨度和柱距)。
第三节 车间工艺布置
• 任务——确定车间的厂房布置和设备布置.
• 要求:车间工艺布置做到生产流程顺畅、 简捷、紧凑,尽量缩短物料的运输距离, 充分考虑设备操作、维护和施工、安装 及其它专业对布置的要求。
• 车间工艺布置设计是以工艺专业为主导, 并在其它专业如总图、土建、电气等的 密切配合下共同 。
工艺设计及车间工艺布置
工艺设计是工厂设计的主要环节,是 决定全局的关键。
工艺设计的主要任务——确定生产方 法、选择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生产设备的 类型、规格、数量,选取各项工艺参数及 定额指标;确定劳动定员及生产班制;进 行合理的车间工艺布置。
从工艺技术上、生产设备上、劳动组 织上保证设计厂投产后能正常生产,在产 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设计的要求。
质量要求,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 下,尽可能简化流程,缩短生产周期。 工艺流程的选择还应充分体现技术上的 先进性和可靠性。
要注意吸收类似工厂在实践中所积 累的丰富经验。选用新设备、新技术、 新工艺时要充分调查,反复论证,认真 落实。
• 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是现代工厂发 展的方向。选择流程时应从工厂规模、当时 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提高机械化程度, 降低劳动强度。如有条件,还应考虑自动化, 暂无条件时也应充分考虑到今后技术改进和 发展的可能性。
一、生产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的依据
• 常用的设计规范和规定有: 企业工艺管理规程;工厂工艺设计技
术规定;工厂设计节能技术规定;机械 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压缩空 气机站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噪声 控制设计规范;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建材工业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定; 工业污染排放标准等。
8.根据土建设计,绘制正式工艺布置图。
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10.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
施工图设计时,如设计方案无变化,则 不用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而要在工艺布置图 的基础上,绘制管道系统图、设备安装图和溜 管、支架等非标准件图。
第二节 工艺流程选择
一、选择工艺流程的原则 选择工艺流程,首先要保证产品的
1)生产区域的划分 2)生产线的组织 3)厂房面积的组成 :
厂房面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设备本身和生产操作所需的面积; ②设备安装和检修所需面积; ③其他设施所需的面积,如变配电室、控制操作
室、隔音室及采暖、通风、收尘用的面积等; ④生产管理及生活用室所需的面积,如车间办
公室、化验室、更衣室、浴室、厕所等; ⑤辅助面积,如电工房、机修间、材料室等; ⑥各种通道、楼梯所需的面积。
②走廊、地坑、操作平台等通行部分的净 空高度不得低于2.0 m,不经常通行部分 不得低于1.9 m。
空中走廊跨越公路或铁路时,公路 路面上方的净空高度不低于4.5 m,铁路 轨顶上方的净空高度不低于5.5 m;
l.确定各车间生产任务。 2.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及主机设备。 3.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定额指标及车间工作
制度。 4.物料平衡计算。 5.设备选型及计算。 6.车间工艺布置并绘制工艺布置草图。
7.计算设备的电力安装容量以及蒸汽、 压缩空气和其它动力需要量,计算人 员数量和运输量。向土建等专业工种 提供资料。
• 基础资料有:
• 工艺计算及主机设备选型;
• 工艺流程图;
• 全厂生产车间总平面轮廓图;
• 设备选型图册、样本;
•
同类型工厂生产车间工艺布置图等。
二、生产车间进行车间工艺布置设计时重点 考虑的问题:
1.最大限度地满足工艺生产、设备维修的要求; 2.充分有效地利用本车间的建筑面积和建筑体积; 3.为本车间将来的发展和厂房的扩建留有余地;
4.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符合有关的规 范和规定;
5.与总体设计相配合,力求做到与相关车 间的连接方便、布置紧凑、运输距离短;
6.避免人流和物流平面交叉;
7.充分注意建厂地区的气象、地质、水文 等条件对车间工艺布置的特殊要求;
8 .征求和了解其它专业对车间工艺布置的 特殊要求。
(二)厂房布置
• 厂房布置——平面布置和立面布置
• 技术经济分析:选择工艺流程时,必须进行 技术经济分析,使建厂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经济合理。此外,还应注意到生产调节的灵 活性。
• 不同方案的分析对比:工艺流程最后确定, 需要经过不同方案的分析对比,使选用的流 程可靠、适用、先进、合理。
二、确定工艺流程的依据
l.原料的组成和性质 2.产品品种及质量要求 3.工厂规模及技术装备水平 4.建厂地区气候条件 5.半工业加工试验
4)平面布置的要求
①合理规划厂房出入门口、通道、楼梯和过桥 的位置。
②各种地下构筑物如排水沟、电缆沟、工艺设 备管道的地沟、地坑等应统一考虑。合理安 排,以节约基建工程量,并且避免与建筑物 基础及设备基础发生矛盾;
③厂房平面布置应力求规整,
④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要求,有些工序需留 足必要的储存、堆放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