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教材版本:人民版必修三
学校:昆明十六中学
年级:高二年级(复习课)
教师姓名:谢云祥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归纳总结。

要结合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二、学习过程
(一)建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宏观体系
(二)准确认识科学技术的概念
1.(个人原创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
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
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英国·丹皮尔《科学史》(1)根据材料,指出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三)明确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2.请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概括现代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3.(个人原创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 年11 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1956 年,国务院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中共中央颁布了“863计划”。

1988年中央提出了“火炬计划”。

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1995年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摘编自人民版教材《必修第三册》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4.(2015年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5.(个人原创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9年10月6日,钱学森夫妇和中国留美学生商议如何早日回国服务。

第二年夏末,钱学森准备回国。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指示,美国海关非法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

美国一位海军次长甚至咆哮道:“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

钱学森回国时,一二等舱船票已卖完,他不顾远涉重洋的辛苦,毅然而然买了几张三等舱的船票。

——摘编自郭梅《钱学森传》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简要分析。

(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以上均据新华社电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
的国际格局?
(2) 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三、知识体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一)表现:核技术、医学、农业、空间技术、运载火箭、信息技术、生物工程
(二)原因:
1.国家的独立、党和政府的重视;
2.科学家的努力;
3.发展经济的需要;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影响:
1.巩固了国防,提高了国际地位;
2.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课后练习
1.2008年3月29日,“世界因你而美丽— 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

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在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2.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3.进入2l世纪,月球探测出现了新一轮的热潮,美国提出了重返月球计划,欧洲制订了月球和火星探测的”曙光女神”计划。

印度也宣布开展月球探测活动。

这些表明了:A.世界多极化趋势
B.各国加强科技合作
C.各国高度重视科技发展
D.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五、学习收获及困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