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市场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公路交通建设突飞猛进,道路沥青生产企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重交沥青和改性沥青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质的飞跃,为我国道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沥青是原油加工过程的一种产品,可以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获得直馏沥青、溶剂脱油沥青、氧化沥青、调合沥青、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等不同品种,主要用于道路施工、防水卷材等。
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给我国的沥青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沥青的主要用途是用于道路建设,部分用于建筑防水市场及船燃市场。
目前沥青交易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1沥青市场分析1.1沥青表观消费从2011年开始,中国交通投资规模显著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建及养护公路建设对沥青的刚性需求,支撑每年沥青消费量环比均出现上涨。
特别是2017年,沥青表观消费量达到31.99 Mt,同比上涨11%,沥青产量、进口量和出口量都创下历史新高。
2018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约8.6×104 km,其中高速公路6000 km,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104 km。
2018年是“十三五”第三年,各地区建设项目比预期有所延迟,国内环保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先后经历中央环保督查、省内自查等多轮严厉检查和整改,地方环保整治也始终处于高压态势,使得各地道路施工、混合料拌和、沥青储存等下游环节受到严重影响,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的沥青均减产,仅地方炼油厂(以下简称地炼)沥青增产,国内沥青产量整体小幅减少,从而带动2018年沥青表观消费量下跌。
2015-2018年沥青供应情况见表1。
表12015-2018年沥青供应情况 Mt年份沥青表观消费量产量进口量出口量201526.6322.21 4.710.29 201628.8224.08 4.950.21 201731.9927.29 5.050.36 201829.5525.73 4.600.781.2沥青供应格局中国沥青资源供应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地炼以及进口沥青五大部分组成。
2015年末,地炼获得原油进口资质,又值原油价格跌到10年来的最低位,地炼大量采用重质原油,使得其沥青产量出现井喷式的增长。
尤其在山东等地,地炼较多,沥青供应集中,引发激烈的市场竞争。
2016年开始,地炼板块已取代三大石油石化公司,占据了国内最大市场份额,并且在部分区域已完全改变了市场供应的格局和客户消费的习惯。
2017年中石油和地炼销量增加,市场份额提升,进口和中海油的市场份额减少,中石化销量增加,但市场份额基本未变。
2018年国内沥青表观消费量29.55 Mt,其中,中石化份额为25%,同比持平;中石油份额23%,同比持平;中海油份额6%,同比下降两个百分点;地炼份额30%,同比上升两个百分点;进口沥青份额16%,同比持平。
2015-2018年沥青市场供应格局见表2。
2018年韩国沥青进口量大幅减少,新加坡及马来西亚沥青给予了一定补充。
表22015-2018年沥青市场供应格局供应商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供应量/Mt占比/%供应量/Mt占比/%供应量/Mt占比/%供应量/Mt占比/%中石化7.46287.21258.00257.3925中石油 6.3924 6.05217.3623 6.8023中海油 2.9311 2.599 2.568 1.776地炼 5.32207.49268.96288.8630进口 4.5317 5.1918 5.1116 4.7316合计26.6310028.8210031.9910029.551001.3沥青现货市场分析2016年国内沥青市场旺季不旺,淡季火爆。
上半年原油价格触及近10年新低,沥青生产经济性相对较好,产量及进口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同时,上半年大量的投资公司在期货盘面做空,疯狂采购现货进行套保,也进一步支撑沥青产量及进口量增加。
由于上半年国内沥青资源过剩,到了三季度,市场上大量库存积压,同时环保监察组逐省巡视,沥青需求受到打压,9月初杭州G20峰会,华东部分施工受到影响,加之台风频发,导致南方雨水天气偏多,华东地区终端施工项目普遍出现延迟,9月份国内沥青价格反出现下滑。
进入四季度,南方收尾需求集中释放,加之前期社会库存陆续消耗,而进口沥青及国产沥青资源抽紧,特别是进口量大幅缩减,因燃料油的经济性明显好于沥青,韩国炼厂集中大幅度减少沥青产出及对中国的出口,加之华东部分炼厂检修、停产或减产沥青,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支撑沥青价格一路强势上涨。
2017年国内各地区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前期开工的项目也逐渐完成路基建设,进入路面摊铺阶段,沥青刚性需求得到有力支撑,同时支撑了沥青市场表观消费量再创新高。
一季度,原油价格较2016年四季度大幅上涨,沥青期货现货价格上涨,同时市场备货需求启动,沥青价格大幅上涨。
二季度,原油价格转头下跌,带动沥青期货价格大幅走低,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加上部分公司抛售现货,同时终端需求尚未启动,北方部分省份进行环保督查,南方地区开始进入雨季,沥青价格一直下跌持续至7月初。
三季度沥青触底反弹,北方道路陆续开始施工,沥青需求回暖,但随后环保影响扩大,多省施工受到影响,沥青需求受到打压,沥青价格先涨后跌。
四季度,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且创下近年新高,带动成品油、焦化料价格大涨,且焦化效益明显好于沥青,沥青供应量减少。
同时,北方道路收尾需求集中释放,南方也进入施工旺季,带动沥青价格上涨。
不过到12月中下旬,北方沥青终端需求停止,沥青价格下跌。
2018年公路建设投资不如预期,投资放缓,道路沥青需求受限于资金问题而无法释放,导致沥青需求下滑。
一季度,春节之后,国内沥青资源供应整体保持较低水平,加上贸易商依然有一定的备货需求,以及部分地区需求缓慢复苏,带动沥青价格上涨。
二季度,原油价格继续走高,炼厂盈利水平不高或部分炼厂亏损延续,炼厂生产沥青的积极性无法提升,沥青资源供应较一季度增加有限,利好沥青价格上调。
三季度,随着8-9月沥青刚需回升,加上2018年沥青资源放量较2017年同期大幅缩减,炼厂库存保持低位运行,同时原油价格高位震荡,沥青价格不断推涨。
四季度,10月沥青价格延续上涨,11月北方沥青需求下滑,带动沥青价格下行,此后原油价格不断破位下行,打压沥青价格。
1.4沥青期货运行情况分析沥青现货由于价格波动频繁,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现货远期虽然可以为企业锁定一定风险,但履约无保障,而沥青期货由于有标准化合约,由期货交易所承担履约担保,可以为企业规避风险。
2013年10月沥青期货上市,是全球首个沥青期货品种。
作为全球首个沥青期货品种,将为沥青企业提供管理风险的有效工具,满足企业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需求。
2014年1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沥青期货首批标准仓单交割入库成功。
进入2014年,沥青期货整体运行比较低迷,量能大幅萎缩。
2015年年初开始沥青期货量能略有回升,一度回升至上市初期的水平,而从9月份开始,石油沥青期货一改以往的低迷,成交量及持仓量暴增,持仓量突破10万手,最高达到15万手,成交量一度破百万,沥青市场活跃度达到上市以来的顶峰。
2016年上半年受国际原油价格以及国内商品市场上涨氛围带动,沥青期货价格整体呈震荡上行走势,年末收于2738元/t。
此后一路冲高至2017年2月15日的2978元/t,继而震荡下行至6月末的年内低点2244元/t,随后小幅反弹至8月下旬的阶段性高点2798元/t,然后跌至10月上旬的阶段性低点2320元/t,在11月下旬出现当年的第二次阶段性高点2768元/t。
2018年沥青期现货市场整体均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但走势仍强于往年同期。
一季度,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减产协议提振,原油价格不断上行,沥青期货价格最高涨至2900元/t以上,春节后恢复震荡走势;二季度,美国对伊朗恢复制裁、中东局势紧张等因素都令市场对原油供给端过度收紧充满担忧,使得炼厂生产沥青积极性不高,沥青期价再度上涨;三季度,随着传统旺季的来临,在低库存的支撑下,下游需求有所回升,炼厂择机提价,在现货的提振以及油价高位支撑下,沥青期货再度上涨;四季度,美国页岩油等国际产能持续增加,伊朗制裁豁免,三大机构纷纷下调未来原油需求,全球库存再次累积,加之美股大跌,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油价持续回落,且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北方地区道路施工接近尾声,南方沥青需求平平,沥青价格承压下跌。
2沥青市场未来展望2.1原油市场展望2018年国际原油市场大环境经历了由供小于求到供大于求的过渡,国际油价也在基本面的引导下,出现了过山车似的大起大落。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全球原油市场的基本面已发生了彻底的转折,供大于求的局面将基本贯穿全年。
受此影响,2019年的原油价格在基本面环境中缺乏上涨的推动力。
当然,不排除如地缘政治、来自美国的政策、天气因素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但如果基本面无法得到有效改善,2019年的国际油价将很难再触及2018年的最高水平,预计2019年国际油价将维持宽幅区间震荡。
2.2沥青供应分析2019年中石化、中海油沥青总产量预期变化不大;中石油自有炼厂及委托全回购的炼厂沥青总供应量将增加;马瑞原油供应缓解,地炼沥青有增产可能;韩国沥青进口量将减少,其中双龙及现代如果设备正常运转,出口中国的量将大减或不出口,GS加工轻质原油增多,沥青供应也会减少,新加坡等东南亚沥青或略有补充。
2.3沥青需求分析《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1118网”,总规模约1.18×105 km,其中:主线6.8×104 km,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约1.7×104 km。
根据2015年国家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2019年和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两年,预计是道路施工比较集中的两年,中国将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全力配合“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2019年国家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预期公路建设投资能保持一定增幅和额度。
2019年,北京将开通新机场高速、新机场北线高速、京礼高速延崇段等多条连通京津冀地区的高速公路。
今后北京还将建设通往承德的承平高速、服务雄安的京雄高速、新机场南北联络线等高速公路。
浙江2019年将开工临金高速临安至建德段等3项150 km高速公路、63项5 00 km普通国省道及重要县道项目。
福建2019年将加快推进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内莆炎高速福州至三明段等11个项目,以及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内厦蓉高速漳州至龙岩段扩容等10个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