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常德盛同志心得体会来源:本站| 编辑:本站| 点击:368 | 时间:2010-10-19 | 收藏本文【字号:大中小】今天我学习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常德盛同志的先进事迹。
常德盛同志是苏州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总支书记。
4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带领全村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做率先发展的带头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蒋巷村在常德盛书记的带领下,以“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精神和“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经过三、四十年的不懈努力,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学习常德盛同志的先进事迹,让人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同时这位服务于农村基层一线的优秀党员干部也给我们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我们要学习他扎根农村的精神。
常德盛同志44年如一日,扎根在农村,奋斗在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作为大学生村官,既然当初选择了这份服务于农村基层的工作,那么我们就必须拿出致力于这份工作的精神气来。
农村工作不熟悉?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多听、多看、多学、多走动,自然就会熟悉起来;与老百姓沟通有问题?没有关系,只要我们热情待人,以理服人,用心帮人,那么我们一定能以真挚的心换来老百姓的认同。
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与工作,我已经慢慢喜欢上村官这份工作,通过学习常德盛同志,我将更加热爱我的工作,更加坚定我奉献农村的决心。
我们要学习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为了壮大工业经济,创业之初,他四处奔波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发展项目,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
就是在这样急匆匆赶路中,有一次他的面包车与摩托车相撞,坐在副驾驶位上的常德盛牙床错位,一只左眼被撞瘪,如今视力仅0.2。
但是他依旧坚持不懈的为村级经济的壮大而奔波,才会有现在的常胜集团。
而我们在工作中时常也会遇上问题和挫折,但是关键是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如何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而不是一声声的叹息和一句句的抱怨。
比方说,现在我村正在进行全村土地入股工作和人口普查工作,有些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
但是我们不会抱怨,更不会回避,我们始终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坚持不懈的耐心开导他们,争取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一遍遍的真诚讲解终究会打动他们的心。
我们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的精神。
常德盛常说:“在我心中老百姓的事最大!村民们找我帮忙,肯定急得不得了,我一定要设身处地帮他们解决困难。
”在幸福村的一年时间里,我跟随村领导及党员干部拜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为困难户送去慰问金及慰问品,帮助村民调解邻里纠纷,与大农户交流谈心,跟随村主任帮助需要帮助的村民,诸如此类的村务工作使我成为了一名名符其实的“小村官”。
在与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问题解决后笑脸总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感受到付出的幸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向常德盛同志靠拢,以一颗为民服务的心做好村官工作。
我们要学习他廉洁奉公的精神。
常德盛从不吃请,从不收礼。
一次,邻村孙浜村在插秧季节面临着断电的困境,常德盛得知后,立刻派人送去二万元交电费,又支援资金帮助孙浜村购置发电机。
孙浜村领导十分感激,送去一只羊腿,可常德盛却说:“对邻村给予一点帮助是应该的。
”随后又把羊腿退了回去。
几年来,常德盛先后退回价值三万多元的现金与礼品。
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一定要保持廉洁奉公的精神,我们是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基层,帮助村民是我们的职责,如果就因为做了一点点小事情就沾沾自喜,吃拿索要,那离腐败还有多远呢?学习常德盛同志先进事迹,我们不能因为学习而学习,而要把学习成果运用到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去,我要以常德盛精神不断提醒和鼓舞自己,学习他扎根农村、坚持不懈、心系群众、廉洁奉公的精神,我将立志当好一名常德盛式的好村官。
在观读《常德盛先进事迹》之前,对于这个名字是非常陌生的,但是读完之后,查阅了关于他的一些个人简介,发现“常德盛”这个名字代表的是不可思议!常德盛是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只有中学文化水平的他,凭借着一颗火热的心,44年如一日,自强不息的拼搏奋斗,带领着整个蒋巷村共同从贫困村发展成为如今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园。
蒋巷村是一个奇迹,是常德盛带领乡亲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创造出了这个奇迹。
一滴水的力量并不强大,但是滴水可穿石,常德盛正是那个将水滴凝聚在一起的那个人。
在如今这个价值观紊乱的社会,一个接一个的干部被揭露收贿受贿,而常德盛,既朴实又淡泊名利。
在他刚当上书记时,就知道自己“位高权重”,难免会有人想走后门,为此,他还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不受礼、不吃请、不徇私;后来村子发展了,他又更新了“三不原则”,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不坐高档车子;上了年纪后,他又更新了“三不原则”,职务不搞终身制、职位不搞世袭制、厂班子不搞家族制。
这些让很多人无法理解,但也正是这些原则,体现出了常德盛的人格魅力,使得所有村民能够团结在一起,成为最终的那一股拧绳的“力”。
常德盛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
相较之下,当我们在条件优越的环境下乐不思蜀,他却在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开拓创新,他处处以身作则,无私奉献。
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他为榜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学习常德盛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时刻刻充满热情、激情,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争当一名优秀的服务员。
“穷不失志,富不忘本”是我通过网络学习常德盛同志事迹后产生的第一印象。
他以自己仅有的中学文化水平,在蒋巷村通过四十年自强不息的拼搏奋斗,将一个穷乡恶土的滞后村变成江南水乡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所具备的廉洁勤政,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淡泊名利的品质。
一则则常德盛同志先进事迹和蒋巷村建设成果的报道,使我对争先创优工作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
理论结合现实成果,真正做到“五个好”和“五带头”是何等的重要。
在蒋巷村里我看到了“五个好”:一、领导班子好。
常书记一声“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
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展现了个人人格魅力,发挥了党组织凝聚力,团结了群众,带领村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掀起治水土改的四大战役。
二、党员队伍好。
蒋巷村领导班子在党建工作中强调党员素质,加强党员意识,以身作则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工作机制好。
通过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手段,蒋巷村党组织科学地制定体制,完善制度,用村规民约来约束别人和自身,从而保护了集体的利益。
四、工作业绩好。
蒋巷村可谓是全方面发展,各项工作成绩突出,不仅注重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还着手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民生福利等方面的建设。
五、群众反映好。
随着村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的不断创新发展,村经济效益也迅猛增长,致富不忘老百姓,打造了独具水乡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亲们住上了别墅,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党和领导当然好评如潮。
同时我还在常书记的身上感觉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五带头”素质:一、带头学习提高。
常书记在学习上一直带头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上级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农村发展的大方向;带头学习科学文化,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实现民主管理;带头学习创业本领,富而思进,永不止步。
三、带头服务群众。
常德盛常说:“在我心中老百姓的事最大!”常书记四十多年如一日,一直抱着服务基层,为民办实事的信念,改善人居环境,使得家家有别墅,集体投资为居民家中安装电话、数字电视、有线广播、气化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卫生洁具、小水井等生活设施,还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园林式农民休闲娱乐区,农民剧场、老年之家、迎宾楼、小学、幼儿园、展览馆、图书馆、卫生室、广播电视室等公共设施,为村民铺设了一条通往幸福大道。
四、带头遵纪守法。
常书记作为一村之主,在职期间廉政勤洁,遵纪守法,为人光明磊落,给他人树立榜样,营造和谐守法的农村环境。
五、带头弘扬正气。
蒋巷村以教育的方式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利用广播电视室等现代化手段宣传“八荣八辱”,同时常德盛还处处以身作则,为其他党员和普通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蒋巷村位于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东濒上海、南临昆山、西接苏州、北依常熟,处于苏嘉杭、沿江、苏州绕城等高速公路的环抱之中。
3分钟可上高速公路,204国道、锡太一级公路交叉经过镇区,旅游交通条件十分便捷。
全村186户,800多人,村辖面积约3平方公里。
而从地理角度来讲我们华莺村也不逞多让,座落于苏州上海和浙江三地的交界处,南有318国道太浦河畔沿村横贯东西,西有苏同黎公路穿村贯南北,陆运和水运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村域面积5.6平方公里,辖38个村民小组。
全村共有965户、2724人。
在相同的农村发展大政策下,天时因素也可以算是相同,唯一的差别也就只剩下人的因素。
我们在看到他人他村优异表现的同时也应深刻反思自身还存在的不足和欠缺。
常德盛大伯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句赫赫有名的“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
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喊出了江南汉子的血性和霸气。
他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深地感动着我这个初入农村的年轻人。
在他身上我要学的还有很多,首先要学会带着热亲投入农村工作中去。
论工作激情自认输给了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伯,我到村一年来主要工作便是协助主任完成村的多个创建工作,但觉得获得这些服务中心、卫生村和示范村等称号只是得到块奖牌,渐渐地情绪有些消极。
现在看到蒋巷村获得的大大小小的各级称号,我所完成的工作便相形见绌,自愧弗如。
常老伯几十年如一日的热情是我要学习的。
第二、要学会任劳任怨,扎根基层的务实作风。
作为一个刚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最欠缺的便是农村工作经验和面对复杂难题的处理能力。
我要向周围和常德盛一样有着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老前辈多了解“三农”,融入农村,学习常老前辈的奉献精神,做一个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大学生村官。
其次是学习常德盛同志的创业精神。
学习他在艰苦环境下还能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学习他勇于突破敢于变革的勇气,学习他和谐增长的细心谨慎,学习他的“富而思进,永不止步”的理智沉稳。
最后还要向他学习,学会做人。
他的“三不原则”(职务不搞终身制;职位不搞世袭制,不传自家人,要培养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接班人;村厂班子不搞家族制)让有些人不能理解,但正是原则两字,充分体现出了常书记在村民心中的高大形象,迷人的人格魅力,也正是有了这个才是当初能够团结全村,使全村村民支持和参加农村各项工作。
新农村建设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这需要一代甚至是几代村领导班子日积月累呕心沥血地统筹规划。
同为江南富庶地区的农村,从蒋巷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我看到了我村在全方位发展上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看到了发展本村经济的希望;作为村委工作人员,从常德盛大伯的身上,我看到了自身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通过不断向常德盛和沈浩等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才能使我们不断前进,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不断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体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