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多元化的性格特点论文摘要: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诸多英雄人物中以曹操的性格最为复杂。
这一复杂性格的出现,正是罗贯中有意识的艺术追求。
作品通过对曹操的立体塑造成功地展示了动乱的社会现实中曹操的典型形象。
“奸诈”可以说是曹操比较突出的性格特征,但还远远不能把这一形象的丰厚意蕴囊括无余。
本文主要从曹操变幻无常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性格角度来分析曹操多元化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性格复杂在《三国演义》中一共刻画了四百多个人物,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但在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作品通过对曹操的立体塑造,成功地展示了动乱的社会现实中曹操的典型形象,他经常表现出多疑诡诈,但有时也能坦诚待人;他残暴不仁,却又仁慈爱民;他嫉贤妒能,却又能礼贤下士;他经常表现出智谋过人,有时却又显得固执愚蠢;他胸怀宽广、善于听言纳谏,有时却气量狭窄、刚愎自用,……曹操就是这样由多种才能和多种情致构成的一个矛盾的有机体,一个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艺术形象。
曹操形象复杂性格的出现,是罗贯中有意识的艺术追求。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观察一切事物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才能”。
罗贯中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在保持曹操形象的“定性”的同时,写出了其情感的丰富性和性格内在的复杂性,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从而使该形象获得了真实性、审美性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下面笔者就对《三国演义》中曹操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多元化性格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
罗贯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人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出鲜明的性格特点,并加以丰富生动的情节,使人物性格呈现出复杂性、立体化。
一、变幻无常、正反交叉的性格。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多变的。
以“赦免张辽”这一情节为例,曹操初欲手刃张辽,暴露出易于冲动和气量狭窄。
但听了刘备、关羽的劝谏,又马上一改前态,掷剑而笑:“我亦知文远忠义之士,故相戏之耳”,[1]并“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显现出惊人的反应控制能力和过人的度量。
他爱惜张辽之才是真诚的,但说什么“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就显得十分虚伪了。
这一方面是为了掩饰自己有失风范的丑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抵消刘备、关羽救保张辽的影响。
曹操从拔剑到掷剑、从恼羞成怒到笑脸相迎,张辽由阶下囚到座上客,是在转瞬之间完成的,反映了即使是在一件小事上,曹操的性格元素也是表现得异常活跃和丰富的。
曹操的性格之中,反中有正,正中有反,是正反交叉的。
曹操攻破下邳,首先想到的是先差人进城安民,稳定民心;击败袁绍之后,深感河北百姓之苦,尽免其当年赋税。
这些举措,不能全以“虚伪”视之,作为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与一味杀伐的董卓不同,深知以民为本的道理。
在攻冀州时,号令三军,不得骚扰百姓,“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之罪”。
“于是军民震服,曹操亦心中暗喜”,则又见出他爱民的伪善。
曹操的“虚伪”和“奸诈”,并不是那种鸡鸣狗盗式的小聪明、小伎俩,而是包含着很高的智慧,所以有时并不觉得可憎可鄙,而是显得很机智、巧妙,让人虽不能心悦但却能诚服。
就连鲁迅也说,罗贯中“要写曹操的奸,结果倒好象是豪爽多智”。
青少年时代的曹操,“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为了达到我行我素、游荡闲逛、逃避责难的目的,他曾“装病谗叔”,故意挑拨离间父与叔的兄弟关系。
董卓进京后独霸朝纲,废少帝立献帝,擅杀朝臣,激起了王允等人的义愤。
曹操自告奋勇去刺杀董卓,不料被董卓从衣镜中窥见拔刀动作,他随即跪下献刀,掩盖刺杀的失败,“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2]董卓虽然见疑,但仍被他瞒过,任他逃脱。
再以“望梅止渴”为例,说他奸诈、愚弄将士也可,因为梅林毕竟是虚造的幻影;说他机智、爱护将士也可,因为在行军途中将士缺水口渴的情况下,他巧妙地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达到了将士“不渴”的目的,奸诈中有机智,愚弄中有爱护。
其余事例,如“借头稳军心”、“割发权代首”、“跣足迎许攸”等,也是如此。
既有奸诈狡猾、虚假伪善的一面,也有机智勇敢、以身作则、求贤若渴的一面。
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鲜明独特、反差巨大。
(一)、嫉贤妒能却又求贤若渴。
曹操嫉贤妒能的典型事例,莫过于“斩杀杨修”。
杨修此人“博学广览,目视五行,九流三教,无所不通”。
他“为人恃才放旷,数次干犯,曹操姑恕”。
曹操平生为人虽然喜欢有才能的人,但嫉妒心却强,只怕别人超过自己。
一日,在花园建造成功之时,请曹操观看。
曹操也不说好歹,在花园门上写一个“活”字而去,众人皆不明白什么意思。
而杨修却告之“丞相嫌阔”。
当曹操知道是杨修领会了他的意思,“虽面喜,心甚恶之”;又一天,塞北送了一盒酥给曹操,曹操很高兴,就在这盒酥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就入寝了。
当他醒来想吃时,却被杨修以“一人一口酥”的理由分食,曹操虽大喜,却“愈恶之”;曹操“梦中杀近侍”瞒过了所有人,但却被杨修识破,“曹操闻而恶之”。
再者,曹丕曹植兄弟争宠斗智等,杨修也加入了。
曹操所出题目都被杨修一一识破,让曹植占据了上风。
这时曹操杀他的心更加强烈了,只是没有找到更好的借口罢了。
最后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战斗中,以“鸡肋”之名,寻了个“乱我军心”的借口,将杨修斩杀了事。
可叹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糊里糊涂地成了曹操嫉贤妒能的牺牲品。
曹操虽然嫉贤妒能,却又非常重视人才。
对人才求贤若渴,极力搜索,加以重用。
曹操爱才惜才在《三国演义》中达到了让人佩服的地步。
他清楚的认识到。
人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他在起兵之初即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青青子襟、悠悠我心”,表达出他对人才的渴求。
曹操在衮洲,招贤纳士。
荀彧来投,曹操马上与他“谈论兵书战策、当世急务”。
曹操大喜说,“吾之子房也”,马上任命为行军司马。
另外,在曹操与袁绍作战时,许攸投奔曹操。
曹操大喜,顾不上穿鞋,光着脚前来迎接。
远远看见许攸,便鼓掌大笑说,“子远远来,吾事济矣”。
然后扶许攸入座,还“先拜于地”。
曹操当时贵为宰相,身份无比尊贵,竟然对投奔自己的布衣谋士如此礼贤下士,可见他的求贤若渴,对人才的重视。
曹操还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渴望能像周公那样尽揽天下人才。
他三次颁布求贤令,遍访贤士,对于敌方阵营里的人才,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去挖墙角,为笼络关羽,金钱、美色、高官,手段用尽;为争取徐庶,礼遇、利诱及至欺骗,费尽心机……。
由于曹操求贤不问出身、不考过去,只要他有才,有能力,曹操就会重用他,而忽视人品。
这时他帐下,人才济济,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将。
谋士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
文武兼全有刘晔、毛玠、满宠、乐进、李典、吕虔。
武将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于禁、张辽、许褚、典韦等。
正是这些文臣武将的运筹谋划和拼死战斗,才使得曹操的势力逐步扩大,最终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
(二)、残暴不仁却又仁慈爱民。
曹操的残暴不仁,让人触目惊心。
在书中第十回,徐州太守陶谦,为人性情温和善良。
一直想与曹操结交,当他知道操的父亲带着全家经过徐州,他盛情的接待了他们。
但他手下的一个叫张闿的将领竟然将他全家杀害了。
面对血海深仇,曹操切齿曰:“杀父之仇,极天际地,如何不报!吾起大军尽赴徐州,所辖之地,草木不留,吾之愿也!”[3]曹操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
第二十三回,曹操杀吉平,更加显得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
曹操的凶残令人齿寒。
第二十四回,汉献帝的衣带诏暴露后,曹操大开杀戒,将董承等五人连同全家上下七百余人斩首,还余怒未消,带剑入宫,欲杀董妃,汉献帝向曹操乞求,“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见怜”。
而曹操却怕留下后患,仍要杀之。
伏后建议,“贬于冷宫,待分娩了,杀之未迟。
”。
而曹操却要斩草除根,即令武士牵出,勒死于宫门外。
再如,曹操谋刺董卓未逞,在被追捕中逃到了世叔吕伯奢家。
吕伯奢冒着隐匿逃犯、罪诛三族的大风险,担着血海也似的干系,杀猪沽酒,盛情款待,而曹操仅以闻“磨刀之声”和“缚而死之”之语,竟疑心图己,杀其全家;尤其在明知误杀之后,为了自己的安全,又杀死了对他情深义重的吕伯奢。
“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
其残暴,令人发指。
曹操的残暴不仁除了这几个例子外,还有很多,比如:杀王垕、杀华佗,杀孔融,杀帐前侍卫等等。
曹操虽然残暴,却又爱民如子。
其早期所作的《度关山》其中最重要的一句:“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4]其意即为:天地之间,百姓最为宝贵。
君王的职责在于治理人民。
曹操文中提出兼爱,爱民等想法。
如,宛城征张绣时,正值麦熟之期,曹操下令:“此去,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擅自掳掠人财物者,并皆诛戮。
王法无亲,宜当遵守。
”[5]于是“官军经过麦田,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并不敢践踏”。
夏侯惇所领青州之兵“劫掠民家”,于禁领兵“于路剿杀,安抚百姓”,青州之兵诬告于禁谋反。
曹操查明真相,不仅惩责了夏侯惇治兵不严之过,而且对于禁大加褒奖,“赐以金器一副,封益寿亭侯”。
攻打冀州时,曹操曾号令三军“如有杀人鸡犬者,如杀人之罪”,“于是军民振服”;平定冀州后,又下令尽免河北百姓当年租赋。
这里也显示出他虚伪一面,但更多的却是爱民之举,毕竟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三)、宽宏大量、从谏如流却又气量狭窄、刚愎自用。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若论胸襟开阔、豁达乐观,曹操可称第一。
曾把曹氏祖宗骂得狗血喷头的陈琳被俘后,曹操不仅“没有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反而赦免其罪,任为从事;张绣曾追得曹操走投无路,并杀死其长子、侄儿及爱将典韦,但后来张绣来降时,曹操并没有记仇,而是慌忙起身,执其手曰:“有小过失,勿记于心。
”[6]简简单单的八个字,让惴惴不安的张绣顿时如释重负,并且马上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屡屡和他对着干的刘备曾两次落到他手里,他也没有听荀彧和程昱的劝告加以杀害,理由是: “除一人之患,阻四海之望”、“不可杀一人以失天下人之心”。
在选才时,忠心耿耿之人尤能得到他的赏识。
关羽降汉不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不但赐与府第给关羽和刘备两位夫人居住,还赠与关羽异锦战袍、赤兔宝马、美女金帛。
关羽得知刘备确切消息,封金挂印护嫂寻兄,蔡阳欲带兵追赶,操曰:事主不忘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
”[7]曹操“叱退蔡阳,不令追赶”,并亲自为关羽送行,赠与路资锦袍。
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也不深究。
官渡之战后,发现了大量“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荀彧建议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