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控制的难点与对策

质量控制的难点与对策

2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2.1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工程建设规范强制性条文》、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2.2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2.3对工程项目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质量控制的难点与对策12.1工期控制的难点(1)、受自然、汛期的影响;(2)、施工准备、资源配备不足及与当地村民配合不当等问题。

12.1.2、工期控制的对策:在工期控制时要抓好非收获空间时间施工,施工前作好一切准备工作,加大资源配备,提前与当地村委会协调占地、取土、搬迁、树木等有关施工的其它问题,应在施工前妥善处理,尽量作到多开工作面或全面施工,同时作好进度改变调整计划,尽量提前完成计划,防止拖延工期,造成人力、财力等资源浪费;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有渡汛施工方案,要作到能安全渡汛,又能安全施工。

12.2、该工程质量控制的难点与对策12.2.1、该工程质量控制的难点是测量、放样、堤坊砂石填筑、浆砌石堤防护坡、泥结石路面等工程的监理工作。

12.2.2、该工程质量控制难点的对策:12.2.2.1、测量放样质量控制难点的对策:【1】施工平面控制测量质量控制难点的对策:(1)平面控制测量系统应尽量布设闭合导线,通视条件不好、难以形成闭合环的,可布设成复测支导线,导线测量的精度应不低于测量规范中2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2.1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工程建设规范强制性条文》、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2.2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2.3对工程项目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二级导线的精度。

(2)导线点应设在通视良好、地基稳固、易于保存的地方,最好是埋置混凝土桩,并有点位中心标志和科学编号。

(3)导线点间距以200~300m为宜,当施工单位不拥有测距仪或全站仪时,导线点间距不应大于100m。

(4)一般情况下,导线闭合差可通过简易平差处理。

【2】施工高程控制测量质量控制难点的对策(1)施工高程控制点,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以直接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2)水准测量线路应布设成闭合环,或进行往返观测。

(3)水准点位应设在地基牢固和易于保存的地方,能利用导线点同时作为水准点的,应尽量利用导线点,以方便使用。

(4)高程闭合差可采用简易平差方法处理。

【3】施工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成果,必须报监理部审查,经监理部批准后方可使用。

施工单位应保护好所有测量控制点,如发现控制点遭受破坏,应立即书面向监理部报告,并根据施工需要,按测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方案局部恢复或整体重建,恢复或重建的控制测量成果同样须报监理批准。

2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2.1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工程建设规范强制性条文》、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2.2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2.3对工程项目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4】施工放样测量质量控制难点的对策:(1)工程施工放样测量工作必须以监理批准的导线点、水准点为基准。

凡不是以监理批准的控制点为基准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及其成果资料,均视为无效。

(2)施工单位任何测量数据都必须通过校核条件进行自我校核,凡未经自我校核的测量、计算数据均视为无效。

(3)施工放样测量精度要求:堤防工程基线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平面位置允许误差±30~±50mm,高程允许误差±30mm。

12.2.2.2桨砌石基础清理质量控制难点的对策【1】基础清理工作应遵循先坡顶后坡面、自上而下的原则,当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并事先报经监理部批准。

【2】进行基础清理时,应将所有树木、草皮、树根、乱石、坟墓、腐殖土等均应清除。

【3】清基过程中,可将可用之物按不同用途分别堆置适当位置,严禁将清理出的杂草放在清基范围之内,以免造成质量事故。

清基开挖、清除的弃土、杂物、废渣等,应运至指定的地点堆放。

【4】当基础清理过程中发现裂缝、滑动面等地质缺陷时,施工单位2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2.1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工程建设规范强制性条文》、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2.2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2.3对工程项目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应采取以下措施:(1)作好现场记录并及时向监理部报告。

(2)检索和收集汛期险情资料,并与现场情况进行对照,尽可能查出该部位事故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经过,了解当时处理险情时所采用的办法,查明汛期临时处理时填筑和灌注的材料。

(3)会同项目法人、设计、地质、监理工程师查明原因,及时提出处理措施报监理部审批后执行。

【5】清基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排水工作,保证清基工作面上无积水;并要求做好水井和泉眼的堵塞工作。

【6】基础清理的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坡面清除后,其物理力学性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7】基础清理工作面的范围,一般要求应大于设计清基边线30~50cm。

基础清理的深度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监理工程师有权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基础清理的深度。

【8】清理过程中的淋沟、冲沟及坑洞等应及时进行处理,对于延伸较长较深的缺陷应及时进行回填。

【9】对淤泥、均匀中细砂、砂砾、湿陷性黄土及节理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大的基础,其处理方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2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2.1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工程建设规范强制性条文》、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2.2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2.3对工程项目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10】清理过程中揭露出的裂缝等地质缺陷以及堤身上出现的滑坡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并有责任会同监理工程师作出处理决定。

【11】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若出现以下情况时,监理部有权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制止:(1)不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

(2)违反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劳动保护条例施工。

(3)不按规定的路线、区域了碴、弃渣。

(4)出现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等情况。

(5)其他违反工程承建合同文件的情况。

(6)监理工程师有权取口头警告、书面违规警告,直至返工、停工整改等方式予以制止,由此而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和合同责任,均由施工单位承担。

【12】基础清理完毕后,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施工测量,主动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地形测量复核和验收工作,并应提供以下资料:(1)基础清理施工报告(主要包括施工过程,施工技术,施工机械及人员安排情况,工程变更,施工违规、违约情况,工期、质量、投资目标控制情况等)。

(2)施工原始记录资料。

2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2.1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工程建设规范强制性条文》、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2.2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2.3对工程项目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3)监理部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12.2.2.3砂石填筑质量控制难点的对策【1】砂砾石填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做好测量,测试工作,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控制网点对填筑区域进行测量放线,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测放,检查土方填筑断面。

(2)测绘和收集地形、断面资料以及用来计算填筑方量的控制网点资料。

(3)按合同文件规定的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的其他测量工作。

(4)在料场在不同位置和深度取样、送有资质的测试单位进行击实试验。

求得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作为施工过程测试堤防压实度的基数。

【2】砂砾石填筑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放样质量,避免造成重大失误和不应有的损失。

【3】河堤堤防填筑必须在基础清理(开挖)和岸坡处理以及隐蔽工程完成、经质量检验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认证后进行,填筑第一层时对局部的低洼外,要按技术规范和碾压试验的要求进行处理和补平。

对于基础内的地质缺陷,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用适当的填筑料覆盖;或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将其挖除后进行回填处理;或2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2.1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工程建设规范强制性条文》、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2.2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2.3对工程项目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另行报经项目法人、设计单位研究决定。

【4】砂砾石填筑质量控制应以工序控制为主要手段,依据击实试殓和碾压试验结果重点控制以下项目:(1)各填筑部位的填料质量,包括砂砾石料的土性参数及含水量。

(2)铺料厚度、碾压遍数、含水量和表面平整度。

(3)碾压机械规格、重量等。

(4)有无漏碾、欠碾或过碾现象。

(5)河堤堤身及其他填筑部位填筑时,各部位接头及纵横向接缝的处理与结合部位质量。

(6)河堤堤身填筑断面控制情况。

(7)河堤堤身及坡面平整度。

(8)反滤料的颗料级配与施工断面控制。

铺料应分层平行摊铺,层面如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整,必须进行整平,才允许进行碾压。

构造边角部位或碾压不到的地方,应通过碾压试验采用共他有效压实机具压实。

【5】填筑土料的土质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否则不允许进入施工作业面,对于已运至填筑地点的不合格料,施工单位必须挖除并运出施工作业面,并承担相应的合同责任。

2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2.1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工程建设规范强制性条文》、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2.2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2.3对工程项目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6】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填筑层厚度,通常机压铺料厚度为30cm。

卸料前应有层厚标尺,以控制铺料厚度,每一填层碾压后,应按20m×20m方格布网进行高程测量,据此检查填筑厚度,并作为质量、计量认证依据的附件。

【7】.对于含水量低于最优含水量范围的砂砾石,应按设计要求对填料加水,填筑中的加水必须充足均匀,并随碾压作业保持连续不间断。

施工单位应配备进行现场含水量快速测定的设备,以便进行土料填筑的过程控制。

【8】施工单位应按国家相关规程、规范,以及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和监理部批准的检测计划进行自检,并应在上一工序完成并报监理工程师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