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现状及发展趋势杨阳1
发表时间:2018-08-21T16:23:27.81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作者:杨阳1 匡子靓2
[导读] 摘要:一个好的光伏电站运维不但要实现发电端的智能化运营维护、降低维护成本,而且要及时对光伏电站的逆变器和组串故障进行预防性报警,并最大限度减少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损失,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1 国网大同供电公司山西大同 037008;2 国网大同市口泉供电公司山西大同 037008)
摘要:一个好的光伏电站运维不但要实现发电端的智能化运营维护、降低维护成本,而且要及时对光伏电站的逆变器和组串故障进行预防性报警,并最大限度减少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损失,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通过对政策、运维模式及关键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光伏行业的持续发展,先进、高效、智能化成为光伏电站运维管理的新要求,为了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维管理朝智能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趋势。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现状;提高建议;发展趋势
引言
在现代化光伏电站的运行过程中,要想保障其设备的运行能够发挥出高效率的电力供应,就应该注重对发电站运行中的基本要素管理,保障在其设备及基本要素的管理中,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率,提升电站运行能力。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总结,将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提升的策略总结如下:首先,在分布式发电站的设计中应该进行标准化设计;其次,要注重设备型号的选定;再次,施工规范化处理;最后,要定期维护。
只有保障将以上几点效率提升策略应用好,才能够全面提升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电力供应效率提升。
1光伏发电的能效利用现状
目前,光伏发电的能效利用情况并不是非常理想。
关于光伏发电的能效利用情况通常是以太阳能的转换效率大小来确定,而这与电池板和使用的材料有很大关系。
根据目前的电池板能效利用率来看,单晶硅与多晶硅的能效利用率只有细微的差异,多晶硅略逊于单晶硅,因此,光伏发电整体能效利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光伏发电中,电池板材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不过,由于中国的电池板材料硅片一部分需要依靠进口,无法实现自主生产,就会使太阳能电池成本大大提高。
国内生产动力有限,加之太阳能电池成本高,就必然会影响光伏发电的成本,使其无法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
这就需要降低硅片的成本。
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多晶硅电池材料技术,该技术可通过不断创新而进一步提高效能。
现有的技术是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技术,其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目前,中国的光伏发电系统相关部件和光伏平衡系统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关配套系统缺乏自主生产的实力,或者在生产时缺乏权威的认证与检测,导致品质良莠不齐。
在控制器、逆变器等配套设备的研究开发方面也有待提高。
导致产品在市场上较少,跟不上市场需求。
这主要也是因为在中国的生产规模较小,尤其是关于太阳电池制造方面能力有限,无法与国外制造规模相提并论。
2提高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的建议
2.1设计标准化处理
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提升中,首要进行的就是对其电站的设计标准化处理,只有保障了电站设计的标准化,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其电站的发电运行效率。
在电站的标准化设计中,应该对整体的电站运行进行优化,尽量提升电站的运行效率,比如将太阳光辐射的强度按照月份进行规划分析,将电站的设备建设和其运行做匹配化处理。
同时在其系统的设计中,应该进行标准化电压设计处理,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及时的将电站的运行效率提升涉及到电站的运行中。
2.2设备型号的选定
设备的型号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站效率提升而言,具有重要性研究意义,设备的型号关系到发电能力转换以及发电输送,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加强对电站建设中的设备进行选择。
在当前的电站设备运行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型号的设备(1MW方阵、MPPT 逆变器),每种型号的设备在其运行过程中都具有不同的发电供应效率,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加强对电站发电设备的型号选择,保障在发电设备型号的选择中,能够找到适合电站发电运行的设备。
2.3施工规范化
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其建设施工中,需要对其整个电站的施工进行规范化要求,保障在规范化施工技术要求下,能够及时的运用好相应的策略管理。
整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建设项目较多,因此应该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进行不同的电力建设管理,保障在电力建设管理下,能够提升整体的电力运行效率。
比如,在分布式发电站的远程电力控制中心建设中,应该注重对电力建设的系统运行建设和维护,保障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和实施下,能够提升整体的电力运行效果。
2.4定期维护
定期维护对于提升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效率而言,也具有重要性作用,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需要借助太阳能电池接收板,当接收板上被灰尘和积雪覆盖时,就会导致整体的发电站发电受到阻碍,严重的影响了电力生产,同时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中,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要想整体的电力生产和输送正常化,就必须要加强对其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维护,保障在设备维护和管理中,能够提升整体的电力运行效率。
例如,针对电站运行设备的维护,应该组织专人进行定位的维护管理,及时的将电站设备运行中的设备覆盖灰尘,以及设备积雪覆盖清除,只有将这些影响设备和太阳能直接接触的因素排除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电站的发电效率提升。
3分布式光伏运维的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在电价逐步下调的大背景之下,降本增效成为了光伏行业的主旋律。
在此期间,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与传统光伏运营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电站智能运维正逐步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3.1互联网+
互联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监控运维平台通过对实时运行数据的采集、计算、处理、分析、存储,结合天气状况对发电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建立业务专家知识库,实现一键体检、自动巡检等体检服务,及时发现电站运行故障或隐患,并基于消息推送技术、智能化派单技术完成自动化运维服务,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增加用户的发电收益。
其中,一键体检、自动巡检、大数据分析全方位电站检查服务采用独立任务体方式控制,可扩展性强,适应不同业务的需求,内存采用缓存技术提高了任务处理、访问效率,减轻了服务器压力。
3.2大数据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针对“互联网+智慧能源”专项中指出,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鼓励能源企业运
用大数据技术对设备状态、电能负载等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与预测,开展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构建智能化电力运行监测、管理技术平台,使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基于互联网进行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及时有效接入,逐步建成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
对于光伏领域来说,要实现光伏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就需要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实时监测技术、远程诊断技术、通信技术等,建立起一套高效、稳定的光伏电站远程监测/诊断系统,从而为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供技术保障。
“光伏大数据+监测/诊断”可为光伏系统的科学研究提供有用数据;可提高光伏电站的运行水平,从而降低光伏企业的运行维护成本,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益;可优化光伏企业的业务流程,使生产运行过程的资源与活动得到合理安排,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3物联网
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
通过不同的传感网络,将信息传感设备相互连接形成物品与物品的分布式系统,从而实现物品感知、识别、位置跟踪等功能。
远程抄表主要是通过远程智能终端的计量和数据采集,并通过网络或其他传输方式传送到特定系统的一种抄表方式,并在系统中完成其他形式的操作。
远程抄表系统工作周期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关键设备需要24h实时监测,而复杂的现场环境决定要从系统功能、体系架构、软硬件系统的稳定性、设备功耗等角度进行评价,以智能化、小型化的监控系统为设计宗旨。
而嵌入式系统则迎合了微型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为远程抄表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嵌入式系统已成为远程抄表系统发展的方向之一。
嵌入式系统采用物联网的无线传感网络、电力线低压载波网络等技术完全能满足电力系统远程抄表的各项要求,保证电能量数据采集与存储的及时、可靠、准确。
结束语
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促使中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缓解资源紧张,保护中国的环境,必须进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关工作,在光伏电站的运维管理中,国家应该出台保护光伏电站的相应政策,地方政府应该积极落实上级指示,维修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推广和建设才能更加顺利,才能缓解中国能源压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蕾.分布式光伏在困难中前行[J].中国投资,2015(13):76-79.
[2]尹高群.光伏电站运维管理的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7(7):197.
[3]彭建宇,李春来,刘皓明,等.分布式发电运维模式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6,18(2):21-25. [4]杨爱华.浅析嘉兴光伏产业应用发展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5(6):468-471.
[5]王文静,王斯成.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2):16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