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缺失的现状调查
从古至今,我国素有“礼仪之邦” 的美誉,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严重:不少大学生不会问候,不会谦让,不尊重人,乱吐乱扔,言语粗俗,奇装异服甚至行为放浪等。
礼仪缺失问题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不相称,与“礼仪之邦” 的公民身份不相称,与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不相称。
所以,我们在成老师的指引下,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以“大学生礼仪缺失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经过同学们和老师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礼仪缺失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讲文明;
2.不守纪律;
3.不懂礼貌;
4.不讲卫生;
5.不讲诚信;
6.不重仪表;
调查不讲文明1058人显示,有82.21%的大学生在食堂就餐时不会主动排队;29.29%的大学生遇事不满时污言秽语、脏话连篇;有28.22%的大学生在图书馆、教室、会堂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有22.55%的大学生在校内公共场所谈恋爱且行为过分亲妮。
调查不守纪律942人显示,有84.97%的大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
迟到、早退、逃课、睡觉、听MP3 甚至随意进出教室;有33.13%的大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逆向行驶、骑车带人、闯红灯、过马路不走斑马线;26.38%的大学生不遵守宿舍制度,在宿舍的走廊上打球跳绳、熄灯后聊天打电话而影响他人休息。
调查不懂礼貌476人显示,59.05%的大学生缺乏最起码的礼貌,见了老师、长辈不打招呼、不问候,视而不见;13.96%的大学生不会尊重人,对家长态度粗鲁、看不起残疾人、不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
调查不讲卫生466人显示,61.20%的大学生卫生习惯较差,乱扔垃圾、随地吐痰;10.28%的大学生方便之后不冲水,搞得卫生间臭气熏天。
调查不讲诚信281人显示,16.26%的大学生有通过手机短信、纸条、枪手、课桌上涂鸦等考试作弊行为和评优评奖作假舞弊行为;
14.26%的大学生对朋友不真诚,狐朋狗友、哥们义气、不分是非;
12.58%的大学生随意承诺,不守时、不守约。
调查不重仪表231人显示,19.48%的大学生不会打扮自己,穿衣奇形怪异、头发五颜六色;15.95%的大学生衣着不分场合,女生为追求所谓的“新潮”、“潇洒”而穿着暴露,男生衣着不整,穿背心、短裤、拖鞋进出教室、图书馆、食堂。
我个人人为原因很多,可以罗列为以下几点:1.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2.应试教育制度的误导;3.高校教育管理的滞后;4.传统礼仪教育的片面……
所以为了加强大学生礼仪的教育,我们应该教育大学生提高礼仪认识,引导大学生陶冶礼仪情感,激励大学生锻炼礼仪意志,促进大
学生养成礼仪习惯。
因为礼仪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大学生养成按礼仪要求去的行为习惯。
自省是一种经常化的自觉的自我检查,是培养仪习惯的重要途径。
“自省其身”是我们提倡的修养方法。
果能把这种方法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那么对于礼仪修养是大益处的。
坚持这一修养方法,往往能严于律己,知错就改,达防微杜渐的效果。
这也就是说,在礼仪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这种方法教给学生,同时还要通过一些看得见的礼仪训练他们通过模仿、学习,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积极改正不礼仪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高浪
音乐学院
2011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