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税系统实施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国税系统实施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国税系统实施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税收工作站位、增强税务部门公信力和执行力,2013年,税务总局研究决定实施绩效管理。

提出了‘围绕提升站位、增强税务公信力和执行力的“一提双增”目标,打造一条索链、构筑一个闭环、形成一种格局、建立一套机制,激发干部队伍动力活力,提高税收工作效能效率,努力开拓税收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的目标和“一年试运行、两年见成效、三年创品牌”的三年规划,2014年是“绩效启动年”, 2015年是“绩效推进年”, 2016年是“绩效提升年”,按照步骤扎实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三年即将过去,税务系统已建立起完备的绩效管理体系和稳健的运行制度机制。

但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提高工作效能效率的目标实现了多少呢?
笔者在在基层税务机关工作中发现,基层税务干部对绩效管理是多有腹诽的,甚至有些对其非常排斥。

原因是绩效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绩效管理人少事多,形式大于内容、工作量与考核分成反比,“干得多、错的多、扣得多”、没有实质的奖惩机制,考评结果作用
甚微等问题。

例如:在基层单位中,绩效管理人员多为办公室行政人员,兼职做绩效工作,实际绩效人员的数量根本达不到上级要求的数量,从设计考评指标到考评结果报告,工作量非常大,给基层办公室人员增加了非常大的压力。

每个单位在月、季、年度考评时,个性指标均为自己给自己打分,基本都是不扣分。

在系统中填报时,很多单位也是以填完为完成任务,并不关注考评内容。

在同一个科室内,每人工作量不同,有的人有五项指标,而有的人却有十几项指标,因此出现了“干多错多”的不合理现象。

政府机关与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企业绩效与工资挂钩,一个车间同工同酬,干得多挣得多、干得少挣得少,而国税系统实施绩效管理的考评没有与工资、奖金等实质奖励或惩罚挂钩,由此,很多干部并未从心里重视绩效,甚至有的讲“绩效管理到底是什么呀?跟我有什么关系?”……
三、优化措施
一是简化绩效考评项目。

特别是降低行政考评项目的比例,加强日常税收征管项目的考评。

考评项目的设计应更贴合基层单位实际。

笔者发现,很多职能不全的基层单位,每次考评都要填报一些本单位没有的考评项目,不仅增加了工作负担,更给基层造成一种考评不实际、不严谨的印象,给绩效管理打了折扣。

二是简化日常考评流程。

目前绩效考评的填报过于繁杂,除了要填报绩效系统,还需要填写多种纸质表格,给干部日常工作平添了很多负担,使得很多人在考评填表时时应付了事。

应在目前考评方式的基础上简化考评流程,实行线上考评填报、打分、总结。

三是设置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

绩效管理应与一部分奖金和干部培训、晋升挂钩,绩效的加减分应切实体现在一定切实的奖惩上,只有关乎到个人利益,才能更引起每个人的重视。

四是营造浓厚的绩效管理氛围。

应加强绩效培训、宣传宣讲,加强干部的绩效管理认同感,而不应将对绩效的认知仅仅局限在绩效考评阶段的填表格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