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校园软件建设整体规划方案

智慧校园软件建设整体规划方案

智慧校园软件建设整体规划方案目录1.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 (1)1.1.项目背景 (1)1.2.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设计 (4)1.2.1.设计依据 (4)1.2.2.总体框架设计 (4)1.2.3.主要技术路线 (7)1.2.4.项目建设原则 (8)1.2.5.项目建设目标 (9)2.智慧校园应用建设项目 (10)2.1.一期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10)2.1.1.基础平台搭建 (10)2.1.1.1.校园数据标准建设 (10)2.1.1.2.共享数据中心平台 (11)2.1.1.3.数据交换平台 (15)2.1.1.4.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20)2.1.1.5.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27)2.1.2.应用系统建设 (31)2.1.2.1.宿舍管理系统 (31)2.1.2.2.人事管理系统 (32)2.1.2.3.学生工作管理系统 (35)2.1.2.4.OA 办公系统 (39)2.1.2.5.教务系统 (46)2.2.二期智慧校园规划方案 (80)2.2.1.应用支撑平台搭建 (80)2.2.1.1.统一支付平台 (80)2.2.1.2.移动门户平台 (87)2.3.智慧校园系统集成与整合 (97)2.3.1.应用系统集成整合方案 (97)2.3.1.1.与共享数据中心对接——数据集成 (97)2.3.1.2.与统一身份认证对接——认证集成 (98)2.3.1.3.与统一信息门户对接——应用集成 (98)2.3.2.应用系统集成整合效果 (98)2.4.智慧校园整体效果 (103)3.智慧校园一期建设项目预算........................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1.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1.1.项目背景1.1.1.政策背景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信息化建设要求。

这表明了国家层面在新时期背景下,对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并从战略高度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指导性要求。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此规划提出了“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

”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针,指明了到 2020 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

其主要内容如下:1)绿色、安全、文明的智慧校园基本建成,主要维度是:校园网覆盖范围、带宽、安全及泛在信息平台的普及使用情况;智慧教室等信息设备的配置与使用情况,及对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支撑情况;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及优秀信息化文化资源的建设、共享与使用情况;教学、科研、教师、学生、财务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数据共享与使用情况。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普遍开展,主要维度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创新应用情况;信息化环境下教学业务组织与流程创新的情况;在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情况;科研成果转化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3)科研创新信息化支撑体系基本建成,主要维度是:基于网络的协同科研开展情况及针对专业领域的科研网络社区建设与使用情况;科研条件与资源的共享情况;信息化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情况。

4)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主要维度是:信息化支撑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公共教学与科研资源对校外科普教育、人文教育、学科教育的辐射情况;多语言、跨文化的教育资源与学习平台应用情况及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辐射情况。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全面的总体规划设计,明确的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建设思想,并通过发展水平框架指明了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建设内容及努力方向。

通过以上政策性文件的解读,说明了学院进行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改政策文件为方案的总体规划提供了政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次方案的形成将在此权威文件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设计。

1.1.2.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经历了“简单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单一的业务应用、中等规模的网络基础建设、单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大规模高速的网络建设”等历程,现进入到了高度集成化的网络基础及智慧校园应用建设阶段,简称智慧校园建设阶段。

当前我国高校的智慧化建设普通存在以下问题:1、缺少总体、全面、系统的规划,存在重复建设学校内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只局限于本部门业务,所建系统只能满足自身管理需要的应用系统,建设规模小,应用单一,大多系统只是针对某一个或两个方面的具体业务工作,对应用系统的建设缺乏规划、协调、统筹,没有从全校大局去考虑,对于有些具有关联和协同业务的应用系统,存在重复建设和不适用现象,从而造成了浪费。

2、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由于各个应用系统的技术架构不同,存在多个独立的数据标准,导致全校数据标准不统一,难以优化,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相互之间资源难以共享的“信息孤岛”。

从而造成各部门提供的数据不够完整、准确和权威。

给全校范围内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带来了障碍,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冗余信息。

3、集成整合程度不高,运行效率不高,信息服务不及时由于缺乏高度集成的系统平台,各部门之间无法利用公共信息进行业务协作,降低了运行效率,例如师生申报各类事项需要大量重复填写已存在的信息,造成数据失真;信息传送仍采用人工手动方式,各部门获取数据不及时,信息流不畅,部门工作不可避免的出现低效率甚至错误,师生未充分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帮助。

另一方面,信息服务不及时,信息更新缓慢,不能动态实时地将招生、就业、教学管理、科学研究、服务等信息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对外发布,全方位地服务于社会。

同时,校内已有大量应用系统没有统一的入口,师生无法享受以人为本的服务,不能根据需要自由定制个性化界面,不能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一站式服务。

4、缺乏强有力的统一管理及信息化建设机制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涉及全校各个部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校有统一有力的领导,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体系和制度体系来保障。

它不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部门,而且需要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学术机构的密切配合和参与。

一方面,智慧校园建设对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会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且会触及到管理机构重组、人员优化等敏感问题,也必然会涉及校领导职责变化和各个部门的利益,这些都会成为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阻力。

另一方面,以往的建设由于只注重单个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部门之间的关联度不大,造成校园信息系统建设相互分割、各成体系的局面,难以形成资源的优化和共享,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带来难度。

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在组织上需要得到来自学校高层领导的积极推动,需要进行很多跨部门的协调,已经成为共识。

我公司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多年的智慧校园建设经验,提出以下建设思路:1.2.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设计1.2.1.设计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纲要》●《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2012 年版●《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汇编》1.2.2.总体框架设计智慧校园搭建首要任务就是在现有“IT基础设施层”基础上,完成“应用支撑层”的搭建。

通过对“业务应用”的数据整合,实现智慧校园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

并且支撑智慧校园对信息整合基础上的应用整合与开发,实现 WEB 门户、手机客户端、短信、邮件等方式的智慧校园信息的“综合服务展现”。

同时,需要建设智慧校园的“信息标准和安全运维体系”。

因此,我公司对学院智慧校园总体架构设计如下:图:智慧校园总体架构图1.2.2.1.信息标准与安全体系信息标准体系为各个系统定义统一的标准,包括信息标准、编码标准、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提供日常运维服务,是保障校园信息化系统规范、可靠运行的支撑体系。

建立校园信息化综合安全管理体系,从物理、网络、系统、信息和管理等方面保证整体安全,是保障校园信息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支撑体系。

1.2.2.2.运维保障体系运维保障体系包括系统监控、系统管理、项目管理、维护服务等,是保障校园信息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

1.2.2.3.基础设施平台IT 基础设施平台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综合管网弱电系统、无线网络系统、服务器主机、存储、云计算平台等基础硬件设备。

除此之外,由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目录服务器等构成的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的数据汇聚、运行支撑环境也属于基础设施的范畴。

1.2.2.4.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不单独提供独立的业务应用,而是作为学校应用层的支撑。

平台采用构件化、服务化的设计思想,面向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技术接口、组件模块与应用服务,实现应用的复用与集成。

1.2.2.5.信息化应用中心1、综合学生管理围绕学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贯穿学生从入校前、入校期间、在校、离校期间、离校后的全部管理应用,具体可包括招生、迎新、宿管、学工、教务、离校等应用。

2、综合教学管理综合教学管理主要围绕学校教学业务,构建知识、资源共享与协同的学习协同环境,提供管理、服务的各类应用。

3、综合人事管理人事管理是针对高校教职工及科研人员,提供入校至离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并实现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一体化管理。

平台将按照教职工入校、在校、离校期间的不同阶段,划分为人员招聘、进校、专技职务评定、聘任、导师遴选、党员管理、干部管理、考核、退离校等多个环节。

4、综合财务管理综合财务管理要以成本综合最优为目标,物尽其用,降低学校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

5、协同应用服务协同应用服务主要围绕学校的两大核心业务内容——即教学与科研,主体内容定位在“协作服务”和“过程支持”上,通过人际协作过程的信息化,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服务。

6、决策支持决策支持应用基于学校公共数据模型,采用横向对比、发展趋势、统计分析、指标展现、钻取转换等多种方式,满足全局数据的综合展示,实现校情的综合展现,辅助学校改进业务流程,并覆盖到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核心业务场景。

1.2.2.6.综合服务展现面向师生、领导、行政人员的综合信息服务通过信息门户或移动门户实现信息化校园各应用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服务过程,是校园信息化的窗口,可提供信息交互、协作交流、资源共享、跨校交流等服务。

1.2.3.主要技术路线1、基于 J2EE 的架构;2、应用程序开发与运行结构基于统一的技术开发平台的三层架构,即 Web 服务器、应用支撑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3、提供系统运行监控手段,可以获得系统使用情况的相关数据;4、能完成跨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和相对应的细颗粒度的分级授权体系;5、所有应用逻辑、流程、数据等都当能够根据学院要求的颗粒度进行封装;6、系统支持负载均衡,支持动态监测负载状况,自动对可用资源进行并发检测,调整和分配,使之具有 99%以上的可靠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