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中希神话的比较探讨中西方传统女性的命运落差

从中希神话的比较探讨中西方传统女性的命运落差

第5卷 第5期 中 国 水 运 Vol.5 No.5 2007年 5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May 2007收稿日期:2007-4-10作者简介:许坷鸯 女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硕士研究生 (430063)从中希神话的比较探讨中西方传统女性的命运落差许坷鸯 贾民伟摘 要: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精神特质的表征。

文章通过对两种神话的特点进行剖析比较,初步分析了中西方传统女性命运落差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神话 希腊神话 女性命运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7)05-0214-02古代神话中的神实际上都是人们美质的集中体现者。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古希腊神话就是按照人的形象创造神,使诸神具有人性化的特征,而中国神话就是史官做史的道德崇尚,突出体现出政治伦理的特征。

因此,中希神话不仅具有共性,而且还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正因为如此,从两种神话的比较可折射出中西方传统女性的命运落差。

一、两种神话特点比较1.希腊神话的“人本主义”、“享乐主义”,是人性化的表征希腊神话的人本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主要和希腊人崇尚自然密切相关,因为人本身就是最直接的自然,这也显示了他们的自然性、社会性、慈爱性,诸神的拟人化,使得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充满了强烈的人性主义倾向,表现出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

希腊神话中的诸神给人的一种整体感觉就是乐得自在。

居于奥林波斯山上的众神们似乎不需要费多少心力去操心什么大事,也不必为人类去进行种种的伦理导引和教诫,大部分时间是在寻欢作乐,并因此而引出一些世俗的争端,只是可以随心所欲、不受拘束而已。

他们也喝酒,也恋爱,也争斗,也喧闹。

这里的神几乎跟人无异了。

因此宙斯就没有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们的威严和神圣,同时也就没有了由威严而来的恐惧感。

从这里似乎折射出古希腊人的轻松愉快,他们认为的幸福生活就是“世人健康为第一,可人容貌为第二,第三生财且有道!第四友人见你总年少”。

这说明了古希腊人的一种健康、乐观、豁达的生活情趣。

神话中透露出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

古希腊神话的最大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反映,即都是彼此摆在对立面的,相互映照的镜子。

”在希腊神话中,神的存在是为了人,人是目的,而神是手段,希腊神话的多人信仰没有导致人听命于神、人的命运完全由神来决定,而是权利、义务、交换。

在古希腊人的意识中,几乎不存在什么权威。

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去求知、去创造,他们充分相信自己。

这种以人为本,包蕴不断追求奋斗,不断超越内涵的人本精神与中国神话截然不同。

同时希腊的神话也强调人性,崇拜人性,以充分展现人性和人的欲望为美,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希腊人的享乐主义。

他们对于人体展开大胆而自然的追求,而且,从中逐渐发展出西方社会重视个性尊严、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本主义精神。

2.中国神话的“民本主义”、“禁欲主义”是政治伦理的表征相对于希腊神话中的神近乎于人,中国神话则宣扬神高高在上且神圣不可侵犯性,具有人类所没有的超自然能力,神与人之间差别悬殊,人类对神有的只是崇拜、敬畏、服从,绝对不容许对神有任何冒犯之处。

这和希腊神话的人本主义精神完全迥异。

中国神话往往重视人的社会责任,重伦理道德。

比如盘古开天地、女娲炼五色石补天,都是为天下人谋福利;神农炎帝为民治病“以翥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夸父追赶太阳,渴死之时,“弃其杖,化为邓林”,他们志在为后人谋福利;炎帝的女儿被大海所溺,于是化身精卫,发誓填平东海,不让它再为害后人;愚公移山终生挖山不止,以羸弱渺小之身,去挑战高耸入云的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其志在为子孙谋福利。

这些都充分表明,在价值观念上,中国神话重视个人的社会责任,倡导天下为公、大公无私、德行至上的道德伦理观。

中国神话中的众神们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的和谐和事业的成败,他们不看重个人情感的追求,不同于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那么给人感觉的生之乐趣,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事业的兴旺,宁愿牺牲一切自己的偶像,有的时候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中国神话歌颂英雄,歌颂那些为大众谋利益的神,如精卫、后羿、大禹等,不同于希腊神话的“人本主义”,显示出朴实的“民本主义”。

相对于希腊神话而言,中国神话则排斥人性,以压抑欲望为美,表现出禁欲主义。

古人说“饱暖思淫欲。

”如果我们把“淫欲”理解为爱情(禁欲主第5期 许坷鸯等:从中希神话的比较探讨中西方传统女性的命运落差 215义者总是把人们正常的爱情与性的需要斥之为“淫欲”)。

“中国古典神话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神话人物的历史化,这些神话人物在儒家正教的影响下,很早就演变成了上古时代的历史人物。

”相比于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人物不像希腊神话中有着那么复杂的血缘关系,大多数是独立和分散在各个部落之间,诸神之间无血缘宗族的亲密感,就避免了利益冲突。

由于中国神话重伦理的倾向性,更多地记述了他们威严和为民众利益牺牲的一面。

二、两种神话对女性的态度折射女性命运的落差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一样,“是人类童年时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

“作为早期人类的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观,一种文化基因,它沉潜、渗透和积淀在民族后裔的心理、气质与性格之中,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长久地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影响。

”1.希腊神话充满人性,体现对女性的尊重和重视神话是历史的产物。

在特洛伊战争中,各种英雄纷纷登场,他们的故事极为丰富多彩。

透过这些英雄传说,我们能寻觅到许多有关古代希腊的历史资料,发掘到丰富的充满人性的人本主义思想感情。

据说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帕里斯掳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最后为了夺回绝世美女希腊诸神联合起来发动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打了整整十年的仗,双方损失惨重也在所不惜,一些看见了海伦美貌的特洛伊长老们还说:“为一个这么美丽女人打仗,值得!”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有些莫名其妙,而这正体现了希腊人对美的向往和热情。

帕里斯在富贵权势(赫拉)、聪明坚强(雅典娜)和美女(阿芙罗狄戒)面前,选择了美女,将不和的金苹果判给了阿芙罗狄戒。

这种视美高于一切的性格特征,充分反映了希腊人高度的人性思想。

希腊人认为:“与其要皇冠,不如要美丽之身躯。

”这种对人体美的追求和尊重,显示出希腊人强烈的欲望主义的思想倾向。

从这则崇尚美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希腊神话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巨大魅力。

希腊神话里的美狄亚是科尔咯斯国王埃厄忒斯的女儿,也是希腊故事中最神通的女祭司。

有一天,一个叫依阿宋(Jason)的青年带领一群希腊英雄来到了美狄亚的国家,他们是为了寻找金羊毛的勇士,美狄亚一见到依阿宋。

她的心就立刻被爱情之箭射中了,深深地爱上了依阿宋。

为了帮助依阿宋和他的伙伴们,美狄亚背叛了自己的祖国,背叛了自己的父亲,杀害了自己的亲弟弟,用出她的所有的法术,经历了无数波折困难,终于帮助依阿宋取得了金羊毛,并且随依阿宋回到了希腊的国家。

紧接着,美狄亚又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法术,替依阿宋报了杀父之仇,杀死了诡计多端,卑鄙无耻的帕里阿斯(Pelias),最后他们一起到了一个叫科任托斯的国家,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美狄亚是个大胆、泼辣,奔放和具有反叛色彩的传奇女子,她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可以放弃一切,必要时,她不惜干掉所有挡在爱情之路上的障碍。

相传路易十四经过宫殿的时候会向女仆脱帽行礼,国王尚且如此,这更加体现了社会对妇女的重视和尊重。

2.中国神话的民本和伦理,反映对女性的指责和压迫中国神话中,古时的人总是把君王的过失强加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头上,这样的悲剧已在中国古代频频上演。

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溢满了后、妃的悲哀与苦涩。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陈皇后一腔的幽怨,只能留给汉时的明月。

《列女传·夏桀末喜》云:“……为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革奇)其头而饮之于酒池,醉而溺死者。

末喜笑之以为乐。

”又《列女传·殷纣妲己》云:“纣乃为炮烙之法,膏铜柱,加之炭,令有罪者行其上,辄堕炭中,妲己乃笑。

”《列女传·周幽褒姒》生动的叙述了幽王烽火戏诸侯,美人褒姒一笑倾人国的故事。

三个女人倾覆三个王朝,灭亡三个国家传为千古奇谈,可见人们不去责难当权者,反嫁祸那些可怜的女人,甚至是女奴身上,诬之为“妖”,实在是太失公允了。

关于这些“女妖”的神话深深地打着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伦理、道德、思想的烙印。

在中国,连孔子都说过:“唯小人与女子难养”这样类似的话。

妇女一直被看作是祸水,所以就有“红颜祸水”之称。

这就和悲剧女神嫦娥的出现有一定的渊源,后来便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代,妻子从夫而居,世系从父计算,故而嫦娥在丈夫不在家时吃东西可以说为“偷”,丈夫不在时出去玩便叫“奔”。

后来出现了以昆仑山巅为中心的神的集团,已经到了封建社会的萌芽期了,神有了等级森严的门第制度,神的世界里有了统治机构和最高统治者。

女人难道真是祸水?她们有的只是泪水?所以就会用女子来抚平战争和错误,更不会为了一个女子打整整十年的仗。

而恰恰相反的是,即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婚姻,表面上非常冠冕堂皇,其实无非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婚姻;生在帝王之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平常女子:昭君出塞是为了平定匈奴的骚乱。

历代皇帝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把自己的女儿嫁到边藩去,以此来解决边藩的骚乱。

正是这种种就决定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存在本身就注定了是个悲剧。

可见,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女性的生存空间的不同,不同的生存空间就决定了女性的命运的差别,希腊神话的人本主义和享乐主义使女性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而中国神话的民本主义就不惜牺牲个人,再加上伦理道德思想则注定了女性的命运就是悲剧,两者命运的落差正是在神话中得到了很生动的体现。

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艺术》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2] 利奇德·古希腊风化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3] 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4] (日)大林太良·《神话学人门》.[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5] 胡晓娟·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L]: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6] 朱东润主编:《楚辞·离骚》.《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