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子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产品设计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子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产品设计说明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思想到形态有很多值得我们传承的地方。

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电子产品的具体设计中,会使消费者有文化认同感,同时会使外观更加亲切雅致。

本课题具体应用是家用电脑外观设计。

首先,本文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个概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元素”的含义和容,并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

其次,本文针对“怎样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电子产品设计”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将具体的应用方法总结出来,用于指导具体产品设计。

在完成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择了家用电脑外观设计作为理论落脚点,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将中国元素和电子产品设计结合起来,使电子产品外观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涵。

该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探讨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电子产品设计更好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具体设计分析结合后的综合效果。

这对于现代电子产品的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外观设计造型设计电子产品设计电脑设计The Chinese culture is well-established,it is worth us inheriting from thinking to shape. If we apply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 in the electronic products. It will cause the consumer literacy sympathy,simultaneously will cause the outword appearance to be kingder refinedly.This topic concrete application is the home-use computer outward appearance design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思想到形态有很多值得我们传承的地方。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它是我们认识到,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社会需要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简约设计,同时注意弘扬“美善相乐”的造物文化,追求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电子产品是人们身边接触最多的现代产品。

手机,电脑,数码相机,Mp3,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这些电子产品。

可以说消费电子产品的设计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也是人们对人们影响最深的。

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电子产品的具体设计中,会使消费者有文化认同感,同时会使外观更加亲切雅致。

原创设计已经成为创新产品不可或缺的元素。

探求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的契合,是原创的一种重要手法。

在消费电子产品原创设计过程中,用现代的功能要求、观念、手法来表现传统文脉的形与意,正成为电子厂商设计师们注意的设计风格之一。

产品具有自身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传承,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寻索文脉、创作有中国特色消费电子产品的重要途径。

1.2国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于产品外观设计,备受设计师们青睐。

目前各国消费电子企业都对中国市场极为重视。

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市场心理的研究就贯穿了企业中国本土文化的始终。

消费电子领域的工业设计方面尤为突出。

相关的一些产品实例;1诺基亚6108手机诺基亚在2004年推出了一款手机6108,被称为“背剑武士”。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兵马俑。

酷似武士腹甲的键盘,位于背部的手写笔的设计,使手机整体像一位全身盔甲,挥剑而立的武士。

如图1-1所示为NOKIA6108手机诺基亚6108之所以在工业设计上比较成功,就在于中国元素的应用紧紧围绕消费群体的生活形态展开。

手写输入更加适合中国汉字在数码产品上应用,将手写笔的插拔方式设计成像一个身背宝剑的武士造型,目的在于强化手写输入的语义,恰如其分地表达和诠释了这种功能,容和形式统一,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联想祥云笔记本联想在成功发布祥云火炬之后用奥运火炬的理念设计了一款笔记本。

联想这款与奥运火炬相结合的“奥运会火炬典藏版笔记本电脑”的外壳以象征千年中国印象的经典的“漆红色”色彩和“祥云”图案交相辉映,视觉效果冲击力十足。

整体机身小巧、轻薄、精致,象征千年中国印象的经典的“漆红色”色彩和“祥云”图案交相辉映,蕴含着吉祥的中国文化涵,也体现了08年奥运会的精神涵。

笔记本通身的吉祥红色源自汉代漆器的经典色彩,I表面仿漆盒工艺,更体现了华贵高雅的品质,如图1-2所示。

将中国文化融入奥林匹克精神,联想祥云笔记本的推出,不仅是对奥运的一份纪念,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宣传。

其他产品比如说BenQ Joybook 8000书法版笔记本,方正卓越S系列S2008家用电脑的外观设计也都是传统文化与先代设计的结合物。

现在的中国正以越来越快的脚步声走向世界,“中国风”的设计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蕴涵中国元素的好的电子产品设计出现。

1.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容本课题主要针对消费电子产品外观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做一定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容主要围绕“怎样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更好结合起来”,这是本课题的重点。

课题的落脚点具体到一款家用电脑的设计,将前期讨论得到的理论结果应用到后期的家用电脑设计当中。

在这期间主要做如下几方面的研究。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和容通过相关资料的研究,探究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它都包含哪些容(具体形态,思想文化等等方面),这些容的共同点是什么,及再更深层次面上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本质特点。

2.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探究怎样将上一步得出的文化特点在现代消费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中体现出来。

即怎样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更好的结合起来。

3.具体产品设计通过一款家用电脑的外观设计,来运用所得出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家用电脑外观设计中得到体现。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电子产品设计2.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和容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在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什么才是中国元素?”这是个很难一句话能说清楚的问题。

在艺谋的创作中,京剧的表现方式是中国元素;在吴冠中的画中,水墨意境就是中国元素;在梁思成的心中,飞檐翘壁就是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并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独有的在和外在的特质,即有形而下的具体物质,也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

比如建筑风格元素,紫禁城、长城、敦煌、布达拉宫、园林等;服饰风格元素,丝绸面料、唐装、旗袍、装等;文化风格元素,国画、脸谱、京剧、印章等;自然风格元素,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等:动物风格元素,熊猫、白鱀豚等;神话风格元素,观音、如来佛、龙、麒麟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是中华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的标志。

不仅如上所述,讲究对立统一、中庸和谐和一分为三的儒家思想、讲究无为而为的道家思想等都是中国文化区别其它文化的地方,当然也属于中国元素畴。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容的有机构成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

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

2.1.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物质方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物质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

一下罗列了小部分物质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红、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紫砂壶、中国瓷器、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

它们都是具体的物质元素,蕴涵了中国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对美的理解,如图2-2所示。

虽然东西很多很庞杂,但是也有一些共有的特点(1)造型中国传统文化物质意象的造型一般以方圆为主,符合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工艺品和绘画以“意”为主,线条流畅。

(2)色彩中国传统色彩有:红,黑,白,金,青等几色,这几色和它们之间的搭配几乎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他色彩较少见。

2.1.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神方面所谓精神方面的,就是长达五千年历史中积累的民族智慧和思想观点。

从东西方哲学思想看,西方注重理性,注重感悟。

西方艺术形式的更新取自于它的理性批判精神以及思想的不断变革;艺术形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

西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的理念,艺术家着重与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艺术差异。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呢?(1)中庸思想《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中庸》玄注:“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孔子之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

”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奠定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基础,甚至在现代化的今天还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总的来说,所谓“中庸”,就是要以人的在要求(人性、本心)为出发点和根本价值依据,在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中寻求“中道”,也就是使在要求,在现有的外在环境条件下,得到最适宜的、最恰当的、无过与不及的表达与实现。

这也就是《中庸》所谓的“致中和”、“合外之道”。

如果人们能在一切事情上恰到好处地这样做,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即是一种伦理学说,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思想方法,强调心之“中”与外在之“节”的准确契合,以达到“和”的大功用:而“中”的基本原则是适度,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追求中常之道,外协调,保持平衡,不走极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稳健笃实的民族性格。

对我们几千年的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谐调。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自然过程、历史过程、思想过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这一思想特征贯穿了“天人合一”观念源起与演变的基本过程,贯穿于古代的哲学、科学和艺术中。

在美学上,和谐化诗意关联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浸渍了中国古代审美境界论,使得古代中国人特别强调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

其次,“天人合一”文化中和谐辩证法的普遍运用,使得中国美学智慧特别注意以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来理解和处理一系列审美畴的展开与构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