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讲生物学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1

第七讲生物学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1

学习目标
掌握口述法中的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 基本要求,了解其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 运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行 实践,并体会其运用要求。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具备了相应的教学内容 之后,教学方法的解决就成了提高教学质量一个 极为重要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方法的选择和 使用原则,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总结 教学实践中的新鲜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平时要注意搜集好的导言。
**作业:设计导言
示例(鸟类):同学们,你们可曾在电视上看到过,在一望无际的大海 上,那高傲的海鸥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海面上飞翔吗?它们是杰出的飞 行家,飞翔能力那么惊人。那么,鸟类为什么具有这种飞翔能力?在它 们身上有哪些特点适合飞翔呢?
教学技能之二:教学语言技能
研究教学语言的外部特征(语速、音调、节奏等)和 内部性质(词汇、语法、含义等)。
缺点(1)如果运用不当,讲授时缺乏启发性和其它教学方法、手段的配
合,照本宣科、一讲到底、满堂灌,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忽视学生的 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2)时间稍长,学生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注意力易分散。
总之,反对单纯传授知识的灌输式、填鸭式的讲授;提倡 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的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的指导式、启发 式的讲授。
合理组织,将知识以系统形式大量地呈现给学生,并通过生动形象描述,合 乎逻辑的分析与论证,启发引导,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2) 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安 排教学活动,可以使整个活动完全处于教师的控制下。(3)有利于对学 生进行教育。一个好的教师是用“心”去教学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这是一条教学规律。
评价:具有开门见山和突出重点的优点,可使学生的思维迅速 定向,顺藤摸瓜地探究教材的中心内容。(概述法)
“设置悬念”式
通过巧布疑阵,揭示矛盾来设置悬念,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讲“受精和果实、 种子的形成”一节导言:又如讲“生存斗争”的导言:春天来临之时,我们喜欢到崇山峻岭之 中去踏青,看到的是满山春色,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你们有没有想到,在 这百花盛开的密林里却存在着残酷的斗争呢?
评价:设置一定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 探究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故事法、事例法)
“联系实际”法
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和自身实际,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例如讲述“叶的结构”一节就可以先列举很多自然现象:水落到树叶上不会透过而 是成水珠,大多数的叶都是绿色的,大多数叶正面绿色深些、背面颜色浅些等。然后问:“有 谁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大多不清楚,接着告诉学生“这些都与叶的结构有关”。又比如在 讲“皮肤的结构与功能”时是这样引入的:“我们的手划破后为什么易感染?汗是什么味道? 出汗说明了皮肤具有什么功能?冬天打雪仗时,为什么开始很凉,过一会儿又热起来呢?蚊子 叮你时有什么感觉?说明皮肤具有什么功能?皮肤这些功能与哪些结构特点相适应?”
言要有节奏感,适当的地方停顿。声调是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变化。
用一种声调,不能南腔北调;不要一句话最后两个字被吃掉 —前扬后抑;也 不能平铺直叙,单调乏味。语调要抑扬顿挫,特别是讲到重点或难点时,应 加重语气,放慢速度,以引起学生注意。
词汇和语法: 词汇丰富,贫乏使人感到枯燥、呆板。合乎语法,合乎
如讲根并 比较它的细胞和上面生长点的细胞上的不同?各有什么功能?边提问边让学 生观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观 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讲授是教师的有声语言和学生的无声语言的间接交流
谈话法则是师生双方有声语言的直接交流。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
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 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维,通过师生之 间、同学之间口头对话得出结论,以获得知识的教 学方法。 谈话法是中学生物教师常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 之一,特别适用于初中生。
美国教育家奥尔康等人曾对学生学习记忆情况作过统计: 一般学生对某一内容阅读后能记住10%,听到后能记住20%,看 到后能记住30%,听到且能看到后能记住50%,而说过后能记住 70%。
(四)讲授应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
**板书: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提纲应是讲授的精华、重点。要做到
边讲边板。
**手势:手势是动作语言,可用作比喻加强讲授的形象性、生动性。如
讲气孔开关、蛙的舌、肾单位等时用手势表示。但动作不宜过大,举止动作 要恰到好处。
** 讲授与直观教学手段密切配合,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生物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清晰流畅、简明准确:语言清晰明白,教师的语言应如珠落玉盘,
清晰悦耳,一字一词地送到学生耳里。语言通俗流畅,使人听了有轻快之 感。语言反复推敲,做到简明扼要。语言准确:指内容的科学性,知识的 确凿性和说理的实在性。
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语言表达要新鲜活泼、生动形象、幽默。语
评价: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把握 生命活动的实质很有启发。(设疑法)
“高度概括”法
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高度概括,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知识的重点。例如,讲“骨骼 肌”的导言:骨骼肌因固着在骨骼上而得名。它与骨、骨连接组成运动系统。有关骨和骨连接 的知识已学过,这节课主要学习骨骼肌的特性及骨骼肌怎样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与骨、骨连 接相互协作,牵动所固着的骨产生动作等有关知识。
“以问致思”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题,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的导言设计方法。例如,在讲授“植 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的导言;又如高中生物学中“呼吸作用”一节时的导言:教师先复习光合 作用后提出问题,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并从答案引出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 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不断提供植物进行生命活动。那么,有机物中贮 藏的化学能是怎样被释放出来供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呢?这就要涉及到植物的呼吸作用了。” 由此引出课题。
导言的三要素
概括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列出本节课的内容范围和重点(明确学习目的和建 立知识间联系)。 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创设教学情境)。
导言的方法
“开门见山”法
教师通过简洁的语言直截了当地引入新课。如教师进入课堂就讲“我们今天要 学的是 …… ” ;如在讲授“蜜蜂”一节时,简洁的导言是:“今天,我们将以蜜蜂 为代表动物学习昆虫纲里的另一个目:膜翅目。”
的论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常结合使用。
讲授法适合于新知识的学习、巩固知识的
教学。需配合其他教学方法使用。
4、特点
学生所学的内容主要由教师以系统 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将教师所提供 的材料整合贮存。
(二)正确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讲授组织和准备的基本要求——“吃透两头”:
一是 “吃透教材” (即清楚所讲内容在教材中的
逻辑,使语言连贯。
课堂教学口语的特殊结构:三要素(阶段)构成
**引入(界线标志、点题集中、指名)——**介入 (提示、重复、追问)——**评核(评价、重复、 更正、追问、延伸)
课堂教学口语的应用原则: 学科性和科学性(教学内容) 教育性和针对性(教学对象) 简明性和启发性(运用语言) 对开展教学工作的启发
评价;紧密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法)
直观法、实验法等
不同类型的导入,具有相似的结构:引起注意—— 激发动机——组织指引——建立联系。
好的导言能创造良好的开端和定向注意。在导言设计上 要防止喧宾夺主,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要有的放矢、言简 意赅,做到学生静而导言止。好的导言应该具有启发性、关 联性、传情性和趣味性,具有扣人心弦、振荡思维、睿智怡 情、妙趣横生等艺术魅力。
评价:虽三言两语,却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了解 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重点。(直接法)
“承前启后”法
通过复习旧知识来提出新课题是导言设计常用方法之一。如讲授“血液循环” 内容时,先复习心脏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设疑,接着自然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
评价:教师从新旧教材的紧密联系中合乎逻辑地提出即将研 究的问题。一般和前面的知识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可用此种方 法。导言对学生来讲起到搭桥铺路、温故知新的作用。所以是 最常用的导言形式。(复习法)
言富有感染力、情趣,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逻辑严密、富有哲理:语言前后连贯,上下承接,推导有致,言之
成理,立论精辟。教师的语言逻辑严密,才能达到言简意赅。
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用浅近的语言阐明深刻内容,善于用启发性
语言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语言表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具有内在的逻 辑力量和高度的概括水平,由此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
地位和作用、性质和特点);
二是 “吃透学生” (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
、兴趣和现有的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 行取舍、整理和组织,切合实际地对学生进行讲授。
正式讲授的基本要求
1、严密的科学性、高度的思想性
*正确使用生物学名词、术语。 *语言确切,忌模棱两可。 * 处理好科学性和通俗性关系。 *用词辩证,忌绝对化。 *体现正确的生物学观念。
“教无定法,教要得法”
一、讲授法
(一)概述
1、中学生物学基本教学方法之一。
2、教师运用口头有声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
授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
3、类型
讲(叙)述法 讲解法
**两者的区别
讲述法偏重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陈述事实,着重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讲解法是对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进行科学
评价: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要 解决疑问,解决矛盾,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悬中寓实法)
“创设情境”法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设身处地”,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与 灵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新知识。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努力 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情境、激励情境、交流情境等教学情境,使“生物活在学生心中”。例如 在讲“输血和血型”时,设计问题情境导言:十九世纪,医生们尝试为伤员输血。开始时 …….可是当…..反而因输血马上死掉。这一事实今医生们大惑不解。为什么同样输血,有的救 了命,有的却送了命呢?下面让我们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段导言,就 使学生对这一生命悠关的大问题重视起来,并急于了解输血救命和送命的道理,此时学生思维 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