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描写外貌以形传神

描写外貌以形传神

描写外貌以形传神
摘要:描写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之一。

好的外貌描写,能够见形见神,以形传神。

外貌描写要以形传神,就要抓住能够反映人物个性、精神气质的外貌特征,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按合理顺序描写。

关键词:描写、外貌、特征、以形传神
写人,离不开描写。

描写,就是对人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和刻画。

它是记叙性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之一。

描写往往同叙述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时难以区别。

但从宏观上着眼,二者各有侧重。

叙述主要侧重予对人物、事件的一般情况和过程的介绍交代,主要体现为纵向的平面流程。

描写则侧重予对人、事、景、物作出形象的描摹和刻画,主要体现为横向的立体图画,使表现对象的特征更突出。

形象更丰满,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和雕塑感,逼真而传神。

描写的种类,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细描和白描,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其中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又可分为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此外还有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描写的要求是:突出特征,绘声绘色绘形;以形传神,新颖精妙逼真。

人物的性格,总是在各种各样的描写中鲜活起来的;人物的形象,总是在各种各样的描写中鲜明起来的。

写人,或着力于正面,或取巧于侧面,或两方面结合起来。

就正面描写而言,又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好的外貌描写,能够见形见神,以形传神。

《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通过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表现出这位音乐巨人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他那“十分陈旧,甚至不整洁”的衣饰,“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的”助听器,“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在印证着这位音乐巨人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

然而,与此同时,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的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不可逼视的凝重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在显示着他对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意志。

文章描写贝多芬的外貌,抓住了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和精神气质,以形传神,十分的生动。

描写外貌,要做到以形传神,就要抓住能够反映人物个性、精神气质的外貌特征。

这一特征,或是体现在肖像上,或是体现在服饰穿着上。

直立的头发,根根精神抖擞着,这是桀骜不驯的斗士、叛逆者鲁迅的肖像特征;宽阔、明净的前额,是智慧者的象征,而沟壑纵横,皱纹密布,则是愁苦者的标志;“两眼肿得通红”的,是中年的闰土,“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探求的十分尖锐的目光”的是文学家左拉……
眼睛是心灵的窗子,写好眼睛,是描写外貌最重要的方法。


迅语重心长地告诫初学写作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他的眼睛像切开成一条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

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传神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都德的精明灵敏。

服饰穿着,与一个人的经济条件、性格爱好息息相关,因此,描写服饰也是外貌描写的一个重要内容吧。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似乎几十年没有洗也没有补”,这就是著名文学形象孔乙己,那死要命子的穷酸嘴脸就跃然纸上。

长衫,是读书人的身份象征。

“几十年没有洗也没有补”,长衫的肮脏破乱,透露出孔乙己生活的窘迫,根本就没有换洗的衣裳,没有人替他缝补。

他懒惰成性,四体不勤,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不脱下长衫呢?读书人高人一等,他要维持读书人的身份。

封建思想深入到他的骨髓,简直就是无可救药。

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观察角度,注意描写顺序。

《音乐巨人贝多芬》由贝多芬的两肩入笔,写衣服,写大手,写脸、头发、眼睛,从远到近,由上至下,极富条理,很好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痛苦、刚毅、顽强、执着的性格,可谓是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从整体到局部,是外貌描写常常采用的方法。

整体的描写,有利于有层次、有次序的刻画人物的外部形态,以求得外貌的清晰、
集中与完整。

局部的描写,主要指对人物外貌分散的、有重点的刻画。

选择容貌、衣饰、举止、姿态的一个方面,突出的描写,宛如电影中的特写。

目的是通过那些最能表现人物内心变化和性格特征的外部形态的局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通常情况下,是由体描写到局部描写,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人物的刻画。

描写人物外貌,不单要作静态的描写,还要作动态的描写,这样才能把描写的对象写活,让读着如闻其人,如见其形。

远看,人物的形象是模糊的,只宜从整体上作面的描写;稍近,人物的形象逐渐地清晰起来,就可以把整体和局部结合起来;近观,就可以从点上进行细致的描写,特写。

如阿累的散文《一面》,描写鲁迅外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描写人物外貌,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写,写出人物的变化。

如《故乡》:回忆童年时代的闰土“紫色的圆脸”、“手捏一柄钢叉”的“小英雄的影像”,描写三十年后“我”与闰土见面时,所见到的“灰黄的脸”、“松树皮的手”,像个木偶人。

通过人物的脸色、表情、衣饰、体态的巨大变化,表现闰土的苦难命运。

描写人物外貌,也可以采用漫画式的简笔勾勒。

比如鲁迅对杨二嫂的描写: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漫画式的简笔勾勒,形象地表现了杨二嫂的尖刻、刁钻、泼辣、放
肆的性格与行为。

描写人物外貌,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

“东家之子,增值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施朱则太迟,注粉则太白。

嫣然一笑,迷阳城而惑下蔡。

”东家之子,美得如何,我们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给读着留下无穷的想象。

描写人物外貌,还可以侧面描写。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耕者忘其犁,锄头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通过无数的人看见罗敷可笑的表现,展现了罗敷惊人的美丽。

外貌描写是写人的重要手段之一。

“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果戈里),一般说来,写人离不开外貌描写。

形神兼备的外貌描写,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时代的特点,结合着情节的发展,还能展示人物的命运。

因此,掌握外貌描写,也就是掌握写人的基本功。

当然,描写的方法,因对象而异,因情景而异,各有各的侧重点,各有各的技巧,我们说的只是一般性的、最基本的。

目的是让大家对人物外貌描写有个整体认识,作文时有明确的描写意识。

一篇作文,不会描写,或者描写不到位,即使选材立意构思独特新颖,那也只不过是个初级产品。

打个比方说,就像一个美人,只是个骷髅,再美,也不能吸引我们。

描写,就是这美人的血肉,服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