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麻风病防治主题班会(三年级)
麻风病防治主题班会(三年级)
多为2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 临床表现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麻风病按五级分类法分为:结核样型麻风(TT)、界线类偏结核样 型麻风(BT)、中间界线类麻风(BB)、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瘤 型麻风(LL)。各类麻风病的早期阶段为未定类麻风(I)。 1、结核样型麻风(TT) 临床上本型较多见,损害常局限于外周神经和皮肤。皮损为红色斑 疹、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表面干燥无毛, 有时有鳞屑,局部感觉障碍出现早且明显。 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 常见皮损为斑疹、斑块和浸润性损害,基本特点似结核样型,但损害多 发。典型皮损中央有明显的"空白区",周围常有小的卫星状损害,周围 神经损害多发,皮损感觉障碍明显。 3、中间界线类麻风(BB) 典型皮损为斑疹与浸润性的双型损害,基本皮损呈多形性和多色 性。可见有特征性的倒碟状、靶状或卫星状损害。面部皮损呈蝙蝠状 者,称"双型面孔"。皮损大小不一,数量较多;神经损害多发,但不对 称。皮肤与神经的损害和功能障碍介于结核样型和瘤型之间。中间界线 类麻风可向结核样型或瘤型麻风转化。 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 皮损有斑疹、斑块、结节和弥漫性浸润等,分布广泛,不完全对称,少 数皮损边缘可见。有的弥漫性浸润中央可见空白区。浅神经肿大,多发 但不对称。晚期患者皮损融合成片,面部深在性浸润可形成"狮面",鼻 中隔溃疡或鞍鼻。病变还可以侵犯内脏。 5、瘤型麻风(LL) 早期瘤型皮损多为斑疹,呈淡红色或浅色,边缘模糊,形小数多, 分布对称。无明显感觉障碍和闭汗,可有痒和蚁行感等感觉异常。病程
(三)、出入境的中国公民患有麻风病时,不能签发健康证明书,应 立即实施隔离,并通过有关部门,将其送往当地麻风院(村)隔离治 疗。必要时取得公安部门协助,对麻风病患者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 施。 对麻风疑似患者,也要立即隔离,并实施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当 诊断明确后作出相应处理。
(四)、对密切接触者(尤其家庭成员),应立即实施健康检查,以 判断是否患有麻风病,然后作出相应处理。
病原学 麻风杆菌属分支杆菌,菌体呈短小棒状或稍弯曲,长约2 ̄6μm, 宽约0.2 ̄0.6μm,抗酸染色呈红色,革兰氏染色阳性。麻风杆菌在0℃ 可活3 ̄4周,强阳光照射2 ̄3小时便丧失繁殖能力,煮沸8分钟可灭
活。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麻风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其中瘤型和界线类病人传染性最
强。 (二)、传播途径 麻风杆菌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很不一致,一般儿童较成人易感,而病例
2011年春季学期麻栗镇三家小学
预
防
麻
风
病
教
案
年级 三年级 教师 王 莹
麻风病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麻风病; 2、 掌握麻风病病原学、流行病学等知识; 3、 掌握麻风病的治疗。 4、 教学重难点:麻风病的治疗和预防 5、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麻风病的流行 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长期以来,麻风病给流行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
(五)、对麻风患者或疑似患者用过的什物、用具等应进行消毒。 (六)、当旅途中因患有麻风病而死亡的尸体到达国境口岸时,国境 卫生检疫机关应按规定令其就近火化处理。 (七)、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应阻止移运因患麻风病而死亡的尸体、棺 柩和骸骨出、入境。
长者可出现温觉、痛觉迟钝。 中期瘤型可出现斑疹、弥漫性浸润和结节等损害,边缘不清,表面光亮 呈多汁感,分布广泛,局部可出现轻度浅感觉障碍。 晚期瘤型麻风弥漫性浸润更加明显且向深层发展,体表皮肤绝大部分都 有浸润。面部皮肤弥漫增厚,额、颞部皮纹加深,鼻唇肥厚,耳垂肥 大。四肢和躯干广泛深在性浸润,有明显的感觉障碍与闭汗。 神经损害早期不明显,摸不到神经粗大。中、晚期可出现广泛而对称的 神经干粗大,可导致严重的残废畸形。 早期眉毛外侧对称性稀疏。随着病程的进展,眉毛睫毛都可全部脱光。 头发等也可逐渐脱落。粘膜损害出现早而明显,中晚期常有淋巴结、睾 丸、眼球及内脏损害。
6、未定类麻风(I) 为麻风病的早期阶段,常见少量斑疹,多为浅色,少数淡红色,边 缘清楚或不清楚,有不同程度的浅感觉障碍。 7、麻风反应 在麻风病的慢性过程中,麻风病人可突发症状活跃,出现新皮损,伴恶 寒、发热等急性或亚急性症状,这种变态反应性现象称为麻风反应。 (二)、 治疗 目前,已有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方法治疗麻风病。一般选用氨苯砜、利福 平、苯丙砜和丙硫异烟胺等对麻风病患者进行联合化疗,或采用免疫疗 法对病人进行治疗。对麻风反应,可选酞咪哌啶酮、肾上腺皮质素等进 行治疗。 检疫监测 (一)、随时掌握国内外麻风病流行的最新疫情动态,有重点地对 出入境人群进行监测。 (二)、当在来自疫区的交通员工和旅客中发现有斑疹、眉发脱 落、歪嘴兔眼、虎口无肉、勾手吊脚、足底溃疡、"马鞍鼻"或"狮面"等 麻风病体征者,应立即检诊,并及时做出诊断 (3) 、对来自疫区人员,在入境时应填报"旅客健康申明卡",凡曾患 过麻风病者,应立即实施体检,以检出麻风病复发者。 疫情管理 (一)、在国境口岸发现的外国人患有麻风病时,国境卫生检疫机 关应立即阻止其入境。入境后发现患有麻风病也应令其出境。 (二)、凡在国境口岸或交通工具上发现的外国人为麻风疑似患者 时,应立即隔离检查。征得疑似患者同意后,进行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 检查,符合麻风病诊断标准者,应立即劝告其离境。对不愿接受细菌学 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者,也应立即劝告其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