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失业与经济周期关系

失业与经济周期关系

失业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2001年08月30日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文/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陈乐
一西方学者认为,失业大体可分为季节性失业、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前三者属于自然失业。

所谓自然失业是指实现了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的失业,它源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因素,一般说来无法完全避免。

与自然失业相对称的是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由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一种失业,它随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动而变动:经济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经济扩张阶段失业率下降。

人们最为关注的失业就是这种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凯恩斯称之为“非自愿失业”。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十分明显,国民经济大起大落,然而就业率高度稳定,与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基本无任何关系。

这时,不存在周期性失业。

但是,80年代中期尤其是末期以来,失业率与经济周期的阶段出现基本吻合的趋势。

特别是1995年以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与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滑相吻合。

失业率高低随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而波动,表明我国出现了明显的周期性失业。

失业与经济周期阶段的吻合,并不是偶合,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高增长率导致失业率下降,而低的或负的增长率伴随失业率的上升,奥肯定律表述的就是这种关系。

奥肯定律将增长率和失业率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其实也为失业与经济周期阶段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定律虽然并不是很精确,但它提供了由增长到失业的一种实用性的转换方法。

根据奥肯定律,降低失业率要有高增长率与之相配合,也就是说低失业率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既然失业与经济增长存在像奥肯定律所说的那种转换关系,那么研究当前的失业,很有必要与经济周期阶段相结合。

因此,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对当前中国经济周期阶段进行跟踪研究。

但是,科学区分周期的四个阶段,在实践中却十分困难。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正位于周期的复苏阶段,但是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力度也很有限。

经济的回升,为当前我国巨大就业压力的缓和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前文所述的奥肯定律的体现)。

因此,对于解决中国失业问题,降低失业率,我们要充满信心,万万不可自暴自弃。

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回升,必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当前我国经济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进一步加大复苏的力度,巩固复苏的基础,走向繁荣,从而在根本上寻求失业治理的对策,缓和失业的严峻局面,最终实现充分就业。

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还是必须依赖于内需,即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消费,增加投资,舍此无其他更佳选择。

扩大国内需求,有必要继续执行既有的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宜轻易放弃或缩小力度,但是目前也不宜推出新的刺激需求的财政货币政策,宜“以静制动”。

从一般的宏观政策角度而言,两大宏观政策工具已没有太多的调整余地。

在全球经济放缓、外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调整汇率对于改善宏观经济条件究竟能产生多大作用,也很难判断,值得怀疑。

因此,当前不妨利用经济回升的有利条件和契机,深入推进各方面改革,为国内需求的扩大增强后劲。

从消费来看,必须建立起财富的二次分配体制,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使国民生产总值这块蛋糕的切法有利于城镇中低收入者和农民,切实为中低收入群体做些实事,提高他们的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


管这已是老生常谈,但落实到位很不容易,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

同时,充分利用这几年政府财力宽裕的机会,寻求高效的社会保障措施,消除制度变迁预期不确定性对消费的负面影响,使城乡居民无后顾之忧,勇于花钱,敢于消费,不断增强消费者信心。

从投资来看,关键还是要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真正启动非国有投资,进一步完善投资结构,因为非国有投资增长至今还是明显滞后。

今年上半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9%,而集体和个体投资仅增长7.5%。

为此,政府一定要保驾护航,为民间投资的活跃出台一些实质性的具体政策措施。

只要国内需求的后劲增强了,必将加大经济复苏的力度,巩固复苏的基础。

但是,治理失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经济的复苏和回升固然是降低失业率的基础,然而我们又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经济持续增长失业问题就万事大吉了。

要知道,经济扩张并不会主动转化为就业机会的增加,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失业与经济增长并存的组合。

这涉及到就业弹性。

所谓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由公式可知,就业弹性一定,提高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增加就业量;经济增长率一定,提高就业弹性,也可以增加就业量。

但是,提高经济增长率相当不容易,相对说来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就业弹性则更为现实,难度也小一些。

因此,我国在推动经济回升和扩张的同时,要不断创造条件,推出一些旨在提高就业弹性的配套政策,比如: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

这些配套政策具有明显的提高就业弹性的功能,不过在治理失业中,它们的操作一定要与经济扩张相配合。

离开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就业弹性再高,就业也难以较大
幅度增长。

因此,解决中国失业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立足于经济周期的阶段,促成经济的全面回升和扩张,然后才是及时推出提高就业弹性的配套政策。

总之,失业与经济周期的阶段十分密切,我们一定要在理论上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上时时关注两者之间的吻合程度或相关系数。

(《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