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瓷基复合材料分类及应用智能(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分类及应用智能(复合)材料

18
3、智能材料的构成
一般来说智能材料由基体材料、敏 感材料、驱动材料和信息处理器四部 分构成。
19
(1)基体材料
基体材料担负着承载的作用,一般宜选用 轻质材料。
一般基体材料首选高分子材料,因为其重 量轻、耐腐蚀,尤其具有粘弹性的非线性特征。 其次也可选用金属材料,以轻质有色合金为主。
20
(2)敏感材料
29
1、电流变体和磁流变体
电致、磁致变体智能材料大多是由陶瓷材 料或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具有在电场或磁场 的作用下“性质” 发生变的能力,其变化的大 小与电场和磁场的强度有关。
30
诸如目前研制成功的一种电致变性材料,这种 材料在接通电流时,可以从液体变为接近固体。
如果向空心复合梁中充入电流变性液体材料,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这种液体材料就会变硬,从而 使梁变成僵硬状。
9
这使得智能材料的设计、制造、加工 和性能结构特征均涉及到了材料学的最前 沿领域,使智能材料代表了材料科学的最 活跃方面和最先进的发展方向。
10
智能材料应用的简单事例: 某些太阳镜的镜片当中含有智能材料, 这种智能材料能感知周围的光,并能够对光 的强弱进行判断,当光强时,它就变暗,当 光弱时,它就会变的透明。
无机非金属系智能材料在电流变体、压 电陶瓷、光致变色和电致变色材料等方面发 展较快;
27
高分子系智能材料的范围很广泛,作为智能材 料的刺激响应性高分子凝胶的研究和开发非常活跃;
其次还有智能高分子膜材、智能高分子粘合剂、 智能型药物释放体系和智能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
28
第二节 主要智能材料
1、电流变体和磁流变体; 2 、磁致伸缩材料; 3 、压电陶瓷; 4 、电致伸缩陶瓷; 5 、智能材料系统; 6 、光致变色玻璃; 7 、电致变色材料; 8 、形状记忆合金;
31
将电致变性现象与传感器结合起来,就可以 实现使复合梁随着负载的变化而改变其性质。这
一般来说,智能复合材料结构是以传统的复合材 料结构为基体,通过复合或附加一系列智能化元件, 如传感器、驱动器与控制器等,而形成的新型复合 材料结构。
8
智能材料的构想来源于仿生学,它的 目标就是想研制出一种材料,使它成为具 有类似于生物的各种功能的“活”的材料。
因此智能材料必须具备感知、驱动和 控制这三个基本要素。
13
(2)反馈功能(Feedback)
可通过传感网络,对系统输入与输出信息 进行对比,并将其结果提供给控制系统。
(3)信息识别与积累功能
能够识别传感网络得到的各类信息并 将其积累起来。
14
(4) 响应功能
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 适时动态地作出相应的反应,并采取必要 行动。
15
(5) 自诊断能力(Self-diagnosis)
能通过分析比较系统目前的状况与过 去的情况,对诸如系统故障与判断失误等 问题进行自诊断并予以校正。
16
(6)自修复能力(Self-recovery)
能通过自繁殖、自生长、原位复 合等再生机制,来修补某些局部损伤 或破坏。
17
(7)自调节能力(Self-adjusting)
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能及时 地自动调整自身结构和功能,并相应地改变 自己的状态和行为,从而使材料系统始终以 一种优化方式对外界变化作出恰如其分的响 应。
陶瓷基复合材料分类及应用
智 能(复合)材 料
主要内容 1、什么是智能材料 2、智能材料的特征 3、智能材料的构成 4、智能材料的分类与应用
2
1、什么是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是二十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 起来的一类新型复合材料。
智能材料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 过,现有的智能材料的多种定义仍然是大 同小异。
11
2、智能材料的特征
因为设计智能材料的两个指导思想是材料 的多功能复合和材料的仿生设计,所以智能材 料系统具有或部分具有如下的智能功能和“生 命”特征:
12
(1)传感功能(Sensor)
能够感知外界或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如负 载、应力、应变、振动、热、光、电、磁、化学、 核辐射等的强度及其变化。
因为现在可用于智能材料的材料种类不断扩大, 所以智能材料的分类也只能是粗浅的,分类方法也 有多种。
25
按智能材料的来源来分,可以分为金属系智 能材料、无机非金属系智能材料和高分子系智能 材料。
按智能材料的功能来分,可以分为光导纤维、 形状记忆合金、压电、电流变体和电(磁)致伸 缩材料等。
26
目前研究开发的金属系智能材料主要有 形状记忆合金和形状记忆复合材料两大类;
敏感材料担负着传感的任务,其主要作用是 感知环境变化(包括压力、应力、温度、电磁场、 pH值等)。
常用敏感材料如形状记忆材料、压电材料、 光纤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电致变色材料、电流 变体、磁流变体和液晶材料等。
21
(3)驱动材料
驱动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较大的应变和 应力,担负着响应和控制的任务。常用有效驱动材 料如形状记忆材料、压电材料、电内 环境和外环境)刺激,对之进行判断、处 理、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适度响 应智能特征的材料。
4
具体来说,智能材料需具备以下内涵: (1)具有感知功能,能够检测并且可以识 别外界(或者内部)的刺激强度,如电、光、 热、应力、应变、化学、辐射等;
5
(2)具有驱动功能,能够响应外界变化; (3)能够按照设定的方式选择和控制响应; (4)反应比较灵敏、及时和恰当; (5)当外部刺激消除后,能够迅速恢复到 原始状态。
可以看出,这些材料既是驱动材料又是敏感材 料,显然起到了身兼二职的作用,这也是智能材料 设计时可采用的一种思路。
22
(4)其它功能材料
包括导电材料、磁性材料、光 纤和半导体材料等。
23
图所示为智能材料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24
4、智能材料的分类
智能材料是继天然材料、人造材料、精细材料 之后的第四代功能材料。
6
现有的材料一般比较单一,难以满足 智能材料的要求,所以智能材料一般由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构成一个智能材 料系统。
7
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的材料 从无机到有机,结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它模糊了材 料与结构之间的界限。
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仿生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 前沿科学及高技术密切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