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常规管理规范

湖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常规管理规范

湖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常规管理规范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进行保管、维护、修理、使用,对实验教学进行组织、协调、服务,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并获得预期效果。

实验室管理具有复杂性,管理方法因时因地而异,但在管理目标和措施上却有其共性。

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存放管理中小学实验室的大部分仪器,特别是专用仪器,在每个学年中使用的次数和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是存放在保管室内。

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仪器设备,在长期存放过程中要求管理者按照物资管理的一般原则,做好建帐、保养、维修等各项管理工作。

1、实验室环境管理实验室环境管理的目的是要营造一个洁净、整齐、具有科学实验氛围的文明、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以激励学生探索进取,获取知识。

实验室的环境管理要做好以下工作:①保持实验室(楼)周围环境的整洁,做到无垃圾、杂草、杂物;实验完毕后,要及时对进行清扫,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整理,保持实验室内干净、整洁。

②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的布局要合理。

同一学科实验室要紧靠准备室、仪器室,并有内通道相联。

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内的各种配套设施要合理安排,做到整齐划一。

③存放仪器的橱柜要色调一致,摆放整齐。

一般情况下仪器柜呈一字形排列,柜门要与窗户垂直,以利通风;各排仪器柜之间要留有不少于1米的通道,以利操作。

仪器柜一般不要靠墙摆放,非靠墙不可的,柜墙间应留10cm左右通风空间。

④妥善处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料。

在实验教学及仪器药品保管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要建立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及时把有害气体排出室外。

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内,集中倒入废液池内,不能随地泼洒;清洗实验室器皿的废水不得直接排入下水管道或沟渠,应排入废水池内,自然下渗入土,废液池内要经常洒石灰,以减少环境污染。

⑤营造实验室的科学氛围。

实验室内正前方黑板一侧应张贴“学生实验守则",两边墙上张贴科学家画像及其名人名言,或张贴学科实验挂图,如化学实验操作方法、电器仪表使用方法、生物挂图等。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实验室的后墙布设展览橱窗,摆放可定期更换的典型实验装置或标本、模型等,供学生观看,使他们从中得到复习,获得知识。

要在仪器室内的显著位置张贴各种管理制度,陈列各项管理记录及本学科实验室帐册。

2、仪器设备采购与验收①实验员应根据教学需要做好仪器设备的查验工作,及时提出仪器设备、药品、消耗材料的补充、更新购置计划。

②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标准、质量标准开展采购工作,签订采购合同。

③仪器设备的验收入库工作是实验室目标管理应把好的第一关,无论是自购或主管部门调拨的仪器设备都应经过实验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亲自验收合格才能入库。

④验收的一般程序是:开箱察看,核对数量,查看仪器说明书,检查仪器附件是否齐全,整机有无损伤,技术指标、技术性能、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必要时应开机检测。

贵重仪器设备的验收要有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教师共同在场方能开箱检查,待判定完好后(并作好验收记录)才能入库保管。

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要填写入库单,仪器入库单和主管部门调拨单是记帐凭证要装订存档。

要把入库仪器的说明书及技术资料搜集整理或与物相随,或统一存放备查。

验收不合格或数量有误产品应及时和销部门联系处理。

⑤验收入库的仪器一般都应张贴标签或书写漆号标记,注明仪器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及序号,化学药品标签要写清品名、分子式、纯度,一般不写编号。

标签张贴的位置要适宜,字迹端正,大小适当,同一台(套)仪器的主件或附件,都应编同一编号,以免主、附件错乱而影响使用。

经验收入库和在仪器室保管的仪器设备应该是数量符合配备标准,仪器主、附件配套齐全,性能良好可用,并且是实验教学所必须的。

3、仪器设备的登记建帐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国家财产。

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财产帐是实验室常规管理的基本环节。

也是仪器设备在管理中进行数量平衡的依据。

实验室要建立总账、明细账、低值易耗品账等“三本账”,并做到账册齐全,账目清楚,单据完整,记账正确。

“总账”要求反映仪器的总件数和总价值及每年的变动情况。

要记载仪器编号、名称规格、应配数、单位、单价、数量金额。

其中仪器金额要分类分学科汇总,并报学校总务处及主管部门备案。

根据仪器损耗及补充情况、仪器总金额要逐年汇总上报。

“明细账”也称“分类账”,要求反映每种仪器的数量,金额及存放位置。

应记载仪器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单价、数量、金额,仪器入库、出库时间,来源、去向、入库单号、存放位置等项目;每种同规格型号的仪器记一页,分学科建立。

“低值易耗品账”的设置条目同“明细账”要分学科建立,所谓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价较低,使用期在一年以上仪器设备,以及单价很低,使用期不满一年的实验材料及药品等,低值易耗品应单独登记建账,并根据使用情况每学期核销一次。

实验室“三本账”的记账仪器品种、数量要和入库存单或主管部门的调拨单或交接清单一致。

做到账、卡、物相符;要避免漏记或误记;账目不得随意涂改。

调整账目要有凭据(如仪器设备损耗报废单及赔偿单等)。

大力推广计算机管理,提高仪器设备账务管理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4、仪器设备的陈列摆放仪器设备的陈列摆放是一项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工作。

操作时,一方面要求按仪器、药品的自身特点进行科学摆放,以利仪器保养和实验室安全;另一方面,又要求种类繁多、形状各异的仪器摆放整齐美观,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仪器设备陈列摆放的原则是:科学分类,整齐美观,陈列有序,取用方便。

具体操作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分学科、分室存放。

一般是一个学科一层楼,分室存放。

化学仪器和药品必须分室存放。

同一学科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仪器可以分室存放,总之要因地制宜。

②同室同学科仪器要分类入柜,柜内分层,层上定点,做到定橱、定位摆放;同柜仪器重的放下层,轻的放上层;同层仪器体高的放里边,体矮的放外边;同层放同种仪器的不要堆叠挤压,要呈阶梯状排列;柜内不同种仪器之间应留空隙;每种仪器的主、附件、零配件要放在一起;仪器设备一般都要正放,因仪器体高(如人体半身模型等)柜内放不下时,应调整台板高度后入柜正放。

同室药品要把一般药品和危险药品分开,一般药品中有机药品和无机药品分开存放,摆放顺序是:先无机后有机,无机药品可按单质(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指示剂等依次摆放,有机药品按官能团系统如烃、醇、羧酸、糖类等依次摆放。

有条件的学校要建酸库,放置有强腐蚀性的酸和碱。

生物模型、标本有条件的学校要使用双面玻璃柜存入于一室,透亮美观又能防尘;鸟兽剥制或仿真标本要革新橱柜,依形定位(似展览橱窗)存放室内,供学生参观,各学科挂图、图片资料要制作专用图架或入柜摆放,文理科声像盘带、投影片、电影片等应专柜或专室存放。

同室仪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要分类搜集,装订成册,专柜放置备查。

③要根据仪器设备自身特点进行摆放。

例如,仪表的存放要将全部开关置“零位”;电表的存放要短路保护,磁电式仪表如演示电表要避开强磁场存放。

化学危险品应按其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特性,分室或分柜隔离存放剧毒药品应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限量发放,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试剂长期不用要用石蜡封口,易挥发而又难于封牢的试剂如乙醚、溴水、二硫化碳等则要用熟石膏粉封口,再用水封,以阻止挥发。

自燃固体白磷应浸在水中存放,遇湿易燃的固体如金属钾、钠、钙等要浸在煤油中存放。

定型的成套化学实验装置要存放于固定橱柜内,以备下次再用。

玻璃仪器品种多,大小形状各异,易损坏,要根据器皿的形状制作专用放置架,或横卧,或竖插,10个、20个一组入柜摆放,可避免相互碰撞而损坏,又便于使用。

生物显微镜、解剖镜等要放入原包装盒内存放,以防尘、防潮,等等。

④分类是仪器设备科学摆放的主要操作方法,分类的方法可参照教学仪器配备标准或配备目录中的分类方法和顺序进行。

⑤摆放仪器的橱柜要按学科统一编号,柜上要张贴定位标签。

定位标签有二种:一是分类定位标签。

二是柜门定位标签要注明柜内仪器的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用碳素墨水书写,张贴于柜门上方左或右侧,张贴标签要整齐美观,便于查找。

5、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教学仪器在长期存放过程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引起质地变化,性能变差,甚至报废。

教学仪器的这种自然老化现象容易被人忽视。

管理者的任务是要依据仪器自身特点,做好保养工作,使其经常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仪器设备的保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定期进行除尘保养。

灰尘是由许多不同性质的微粒组成的,附着存仪器的表而,不但影响整洁美观,而且会破坏仪器的使用性能,甚至发生意外。

要对教学仪器定期进行除尘、保养,不要用无门的橱柜摆入仪器、模型标本。

保养工作要形成制度,并作好记录。

②要适当调节仪器保管室内的温、湿度,使其保持正常。

超常的温、湿度是导致仪器锈蚀,霉变和老化的主要原因。

要做好仪器室的通风排气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除湿机。

③要经常检查仪器的附件、零配件是否完整,定期更换易损零部件,确保性能良好。

④化学试剂的保养要注意: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要防止试剂瓶上的标签脱落或腐蚀,一般采取在标签外面涂一层石蜡保护。

⑤实验完毕回收的仪器要随时保养。

例如,有的要擦油,有的要清洁干燥,有的要将有关部件复位后才能归位等等。

⑥对于价值较高的精密仪器要建立技术档案,收集整理在验收、保管、使用、修理等工作中有关技术资料,建立使用卡片,一机一卡,记载仪器的技术指标、性能、维修、保养等反映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资料。

6、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为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节省开支,凡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损坏的仪器能修理的实验教师有责任把它修复,自己不能修的要请厂家或社会修理部维修。

做到一般维修不出校。

在教学仪器维修中要遵守的原则是:不盲目拆卸仪器,只调整有故障部位。

维修前要仔细分析故障原因,找准故障部位,对“症”检修。

不得随意拆卸仪器、仪表。

实验室应购置或搜集已损坏仪器的不同利类和规格的零部件及原材料备用。

检修时对仪器装配中容易松动或磨损的紧固件要注意加固或或更换。

在同种规格的多件仪器损坏后不能一一修复时,可采取“拆二拼一”办法,修复一部分使用。

仪器设备修复后,要将故障现象及原因,维修方法,检验结果记录存档。

教师、实验员应结合教学要求,就地选材,开展仪器改进、自制教具活动,自制或改进实验装置,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实验开出率。

7、仪器设备的清产核资及交接手续教学仪器在存放和使用一段时问后要清理盘点,查明其性能好坏及损耗情况,并制订补充购置计划。

清查工作一般每一学期结束前要进行盘存,每一学年进行一次清产核资,按规定填写好清产核资表。

盘存时要以账对物,逐件清理。

清查盘存要和保养维修结合起来,做到边清理边保养维修。

清查中如发现仪器短少或多出时,要查明原因,写出报告,提出处理意见,经校领导审批后才能调整账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