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复陈公兆陈有本陈仲甡陈季甡陈鑫等名人故居项目暨成立陈鑫太极拳法研习院的方案一、项目简介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国家外交名片,成为华夏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
太极拳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近400年来,陈家沟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深受世界各地太极拳爱好者的景仰。
现在每年有数万爱好者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来到陈家沟,拜谒太极拳列祖列宗,感受拳乡灵气,浏览风土人情。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风雨侵蚀,陈家沟大部分古建筑已不存在,目前村内大多是低矮潮湿的民居,其貌与中原地带其他村落并无二致,这让很多“朝圣者”心存失望和遗憾,亦心存刺痛。
为此,我们在查证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拟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修陈家沟历史名人故居,让古老的村落焕发新的活力,促进太极拳事业长远发展和陈家沟旅游商贸产业升级。
此举不仅对促进温县产业发展,惠及当下百姓,具有现实意义,更对保护太极拳的根脉,保障太极拳事业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此次拟修复的名人故居包括陈公兆、陈有本、陈仲甡/陈季甡、陈鑫四座名人故居。
我们拟对现存的陈公兆故居加固修葺,并在陈公兆故居原址向西相连,以仿古建筑的外观,重新修建三座相连的名人故居。
从东向西依次是陈公兆故居、陈有本故居、陈仲甡/陈季甡故居、陈鑫故居。
四座名人故居整体位置在太极拳祖祠对面,距离太极拳祖祠门前约60米。
陈公兆故居保护面积1200平方米,三座新建庭院占地面积3600平米。
新修故居与太极拳祖祠遥相呼应,风格统一。
该项目建设目的:一是陈列太极故里陈家沟民俗文化遗产、太极拳名人遗留资料、用品,供太极拳爱好者瞻仰;二是深入研究陈鑫太极拳法精髓理论,为陈式太极拳继承和发展做出核心理论支撑;三是展示太极拳历史传承脉络及各支系发展概况,以利更好的延伸发展;四是利用得天独厚的人脉资源地理资源以及内部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现代设施,为前来研究、学习太极拳理论的全世界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五是提供弘扬推广陈式太极拳健身养生之方法,惠及众人。
该项目土地性质为住宅用地,预计征地拆迁费用约200万元,设计建造费500万元,合计投资700万元。
项目实施预计历时三年,待整体规划拆迁后开工。
分为拆迁、建设、装修、陈列四个阶段。
二、项目建设主体1、项目概述陈公兆、陈有本、陈仲甡/陈季甡、陈鑫故居拟在原址上重新修建,坐落于陈家沟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内,陈氏太极拳祖祠对面,也是陈家沟古村复建的组成部分。
四座故居将真实地再现曾为中国太极拳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陈公兆、陈有本、陈仲甡/陈季甡、陈鑫以及支系支脉等太极拳前辈们的生活、习拳环境,展示他们为太极拳发展所做的贡献和历史成就。
管理运营主体为陈鑫太极拳法研习院。
内部建设陈鑫太极拳法研武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为喜欢探究太极拳理论的朋友提供聚会、研修的场所,使其成为太极拳理论与拳法交流传承的重要平台。
该项目虽具公益性,但服务对象定位于对太极拳理论研究具有浓厚兴趣的高端人群,以及习练太极拳多年却亟需在理论上有所突破的爱好者,增进弘扬拓展速率。
这部分服务对象主要有如下特征:一是酷爱太极拳,二是有文化,三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
所以,其服务对象不同于一般的武术学校或者武馆。
2、建设背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陈家沟具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太极拳文化资源。
保护和利用好这一中华宝贵文化遗产,是壮大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丰富陈家沟文化旅游资源及人脉资源: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朝圣”之处,类似于穆斯林心中的麦加,基督教徒心中的耶路撒冷。
陈公兆、陈有本、陈仲甡/陈季甡、陈鑫等前辈在太极拳史上功绩卓著,值得后辈纪念和推崇。
特别是陈鑫作为太极拳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武术理论家,其故居的建成必将为全球太极拳理论研讨者带来福音,为太极拳理论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提供了平台。
以下将相关名人予以介绍。
陈公兆简介:陈公兆,字德基,陈氏十三世,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学术纯正,精太极拳法,名士多出其门。
其养生歌诀及乾隆六十年力斗疯牛等传奇故事颇多,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
陈公兆之祖父陈正如,父陈爵,伯父陈廉,兄陈耀兆,子陈有恒、陈有本,孙陈仲甡、陈季甡皆以文韬武略、艺臻神话而闻名于世。
其祖孙五代皆为太极拳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量级人物。
陈有本简介:陈有本(1780~1858),字道生,陈氏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承人,清文武庠生。
自幼与兄有恒(字绍基)饱受父祖及家传绝学之熏陶,精太极拳达炉火纯青。
时人对有恒、有本以瑜、亮相称。
陈有本在祖传五套拳、五套捶的基础上多有创新,将五套拳归纳为一套(以柔为主)即为一路;将五套捶归纳为一套(以刚为主)即为二路,亦称其为炮锤。
时人将陈有本归纳的这二路拳法简称为“略”(省略)。
现在的一路和二路拳法皆为陈有本创编,故称其为多有创新,为太极拳发展史上第二座里程碑。
陈有本风度谦冲,常若有所不及,当时精太极拳之名士率出其门,其子敬甡、侄伯甡、仲甡、季甡(武节将军)皆有本所成就。
其门人陈清平、陈有伦、陈奉章、陈三德、陈耕耘等名流均有所得。
陈清平在赵堡传和兆元、张开、武禹襄、李景延等。
赵堡和兆元传其子孙,至今世代相传,故称其为和式太极拳,也称其为赵堡架。
河北永年武禹襄传李亦畲,李再传郝为真之后称其为武式太极拳。
郝为真传孙禄堂,之后称其为孙式太极拳。
李景延先学于陈有伦,兼学于陈仲甡,后学于陈清平,李景延传杨虎、张国栋之后称其为忽雷架。
上述主要流派的形成,可谓千水一脉,万变同宗,故称陈有本为众多流派之祖。
武节将军:陈仲甡(1809—1871)字宜箎,号石庵;陈季甡(1809—1865),字仿随。
陈氏十五世,太极拳第七代传人。
兄弟二人文韬武略,皆归其叔父陈有本之成就。
幼受家传绝学之熏陶,立志涉经史、读兵书,得父祖真传,精太极拳法,少年同入武庠。
青年时又因文武兼备、学识渊博,金榜齐名。
壮年再以艺臻神话、智勇绝伦,战功累累,闻名华夏,御封“武节将军”。
道光年间,陈季甡任顺德府钜鹿县知县。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奉命随兄仲甡南征北战二十余载,数十年间战绩辉煌,威震四方。
闻公名,四方盗贼不敢入侵怀庆,温境百姓安居乐业。
咸丰三年(1853)五月,率乡勇大战黄河滩。
六年奉命亳州之战连获五胜,陈州之战三战三捷。
七年急援六安州,三日破城收复,蒙奏赏六品顶翎。
八年四方盗贼蜂起,奉命沿河防御,温境获安。
蒙城、阜阳失守,奉命随营攻蒙城、阜阳,十余州县收复。
蒙奏赏五品顶戴花翎,为河北“镇标守备”。
仲甡、季甡不为功名所动,坚辞不受,咸丰九年正月,御赐“武节将军”。
陈鑫简介:陈鑫(1849-1929),字品三,号应五,陈仲甡三子,陈氏十六世,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末岁贡生。
自幼随父学文习武,天资聪颖过人,深谙太极拳功法之精奥。
后尊父命习文,文武兼备,只为阐发家传绝学。
晚年发奋著书立说。
历时十二年,著有《陈氏家乘》五卷,《安愚轩诗文集》若干卷、《太极拳图画讲义》(出版时更名为《陈氏太极拳图说》)四卷、《太极拳引蒙入路》一卷及《三三六拳谱》等著作,其中以《陈氏太极拳图说》为代表作,为中国太极拳理论集大成者。
陈鑫将一生对易学研究、感悟之成果与太极拳理法相结合,以易理说拳理,从而完善指导太极拳运动的宏观理论。
又以家传64势拳法与易理64卦相结合,论证经络学说与调养气血之真谛,深入浅出,技理交融,以诀示要,逐势求详,强调缠丝法的核心作用,逐渐形成太极拳的微观理论,系统地确立了太极拳的理论体系,对太极拳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太极拳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3、建设目标:项目整体风格为仿明清建筑,四座名人故居相互连接,相互之间内部依靠斗拱长廊连通。
目前现存的陈公兆故居,坐落在四座相连的庭院的最东边。
该部分建筑将被原汁原味保留下来。
即将重修的三座院落总长60米,宽60米。
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
其中25平米的陈列室为98间,多功能学术报告厅180平方米,80平米教室5间,图书馆兼阅览室200平方米等。
4、建筑效果图如下:该建筑群落南北双向均开有大门。
南面为正门,北面大门正对太极拳祖祠。
建筑群的北墙距离太极拳祖祠南墙之间有一个广场,两墙间距约为60米。
5、故居项目日常用途四座故居日常用途如下:①陈公兆故居目前仍然存在,这是陈家沟难得的历史遗存,需要好好保护。
我们将对其进行加固修葺,保持其原貌,主要展出陈公兆父祖有关太极拳文化的传奇故事及当地民俗文化,供大家瞻仰。
②陈有本故居将作为陈列室,展示陈有本之后的五大太极拳流派的发展状况,包括陈式、孙式、武式、和式、忽雷架。
展示形态有文字、图片、壁画、太极拳传承表、多媒体演示台等。
③陈仲甡/陈季甡故居,一楼作为名人纪念堂,陈列着从陈王廷以来太极拳史上历代名人的蜡像供后人祭拜。
二楼设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用于开展太极拳理论学术交流活动。
庭院作为研武场所。
④陈鑫故居将展示陈鑫的传奇人生,以及他创建太极拳理论的艰苦历程和卓越成就,二楼将作为太极文化展示区,展示太极书画作品、奇石根雕等。
四座厢房还将展示陈鑫传承下来的各个太极拳组织的发展现状。
(本项目日常运营由陈鑫太极拳法研习会(筹)管理)6、实施进度项目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基础建设期。
主要任务是拆迁安置。
第二阶段为故居建设期,完成三座故居主体结构及内外墙面粉刷工作,保证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到位。
第三阶段为装修期。
第四阶段为陈列期。
计划在项目落成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为陈家沟太极拳对外交流与宣传增光添彩。
7、投资计划及资金来源我方负责移民搬迁补偿费用,拆迁后的土地归我方永久使用。
县上统一搬迁补偿标准是,对现有房屋“拆一补一”、对院落空地“迁三补一”。
经现场实际测量,预计整个项目投资约700万元。
该项目建设资金以自筹为主,采用“实行谁投资,谁受益”原则。
筹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点。
1、由陈氏后人投资;2、太极拳传承脉系捐资(会员制集资),3、社会团体单位捐赠、4、社会个人赠爱心捐善款。
陈氏后人即东道主陈椿元、陈绍栋、严立相支系,由陈向武负责筹资300万元;其余资金由陈金鳌支系;陈克弟、陈克忠支系;陈立清、陈立法支系;陈玉琦、陈玉璋支系捐资筹集。
各支系支脉传承者以及社会捐资团体、个人将作为陈鑫太极拳法研习院永久性会员,享有“贵宾会员”荣誉和应得的回馈。
为了保护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投资热情和善举,我们将成立“陈鑫太极拳法研习院”,引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严格按照规范管理运营故居及募集善款。
通过各种形式的监督手段监审日常财务收支,所有账目做到公开透明。
以支系为单位电子存档、网络公示、出具收据,碑文留名等形式,公布于众彰显功德。
欢迎各地太极拳组织及爱好者投资,以集大家之善举,保护太极拳的根脉,保护太极拳理论研究的圣殿。
三、项目运营主体“陈鑫太极拳法研习院”(筹)简介“陈鑫太极拳法研习院”(以下简称“研习院”),负责善款募集及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