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精心整理
1.范围
1.1 本方法规定了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氨氮。

1.2 本方法适用于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氨氮的测定。

1.3 当水样体积为50mL,使用20mm比色皿时,本方法检出限为0.025mg/L,测定下限为0.10mg/L,
测定上限为2.0mg/L(均以N计)。

2.参考标准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
3.职责
4.
5.
5.1
5.2
6.试剂
6.1制备6.1
6.1.2蒸馏法:在1000mL的蒸馏水中,加0.1mL硫酸(ρ=1.84g/mL),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
馏,弃去前50mL馏出液,然后将约800mL馏出液收集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内。

每升
馏出液加10g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

6.2 盐酸,ρ(HCl)=1.18g/mL。

6.3 硫酸,ρ(H2SO4)=1.84g/mL。

6.4 无水乙醇
6.5 轻质氧化镁(MgO):不含碳酸盐,在500℃下加热氧化镁,以除去碳酸盐。

6.6 氢氧化钠(NaOH)
6.7 可溶性淀粉
6.8 碘化钾(KI)
6.9 碘化汞(HgI)
6.10 氢氧化钾(KOH)
6.11 二氯化汞(HgCl2)
6.12 纳氏试剂
➢碘化汞–碘化钾–氢氧化钠(HgI2-KI-NaOH)溶液:
(6.8)
氢氧化➢
6.13
6.14
6.15
6.16 。

6.17 硫酸锌(ZnSO4·7H2O)
6.18 硫酸锌溶液,ρ=100g/L,称取10.0g硫酸锌(6.17)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6.19 氢氧化钠溶液,ρ=250g/L。

称取25g氢氧化钠(6.6)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6.20 氢氧化钠溶液,c(NaOH)=1mol/L。

称取4g氢氧化钠(6.6)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6.21 盐酸溶液,c(HCl)=1mol/L。

用吸量管吸取8.5mL盐酸(6.2)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
至标线。

6.22 硼酸(H3BO3)
6.23 硼酸溶液,ρ=20g/L。

称取20g硼酸(6.22)溶于水中,稀释至1L。

6.24 溴百里酚蓝指示剂(bromthymolblue),ρ=0.5g/L。

称取0.05g溴百里酚蓝溶于50mL水中,
加入10mL无水乙醇(6.4),用水稀释至100mL。

6.25 碳酸钠(Na2CO3)
6.26 淀粉–碘化钾试纸
称取1.5g可溶性淀粉(6.7)于烧杯中,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加入200mL沸水,搅拌混匀放
冷。

加0.50g碘化钾(6.8)和0.50g碳酸钠(6.25),用水稀释至250mL。

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于棕色瓶中密封保存。

6.27
6.28
容6.29
7.仪器
7.1
7.2
7.3
7.4
7.5 漏斗(250mL)
8.测定步骤
8.1 样品保存及测定前的处理
8.1.1水样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玻璃瓶内,要尽快分析。

如需保存,应加硫酸使水样酸化至pH<2,
2℃~5℃下可保存7天。

8.1.2样品的预处理
8.1.2.1除余氯
若样品中存在余氯,可加入适量的硫代硫酸钠溶液(6.16)去除。

每加0.5mL可
去除0.25mg余氯。

用淀粉–碘化钾试纸(6.26)检验余氯是否除尽。

8.1.2.2絮凝沉淀
100mL样品中加入1mL硫酸锌溶液(6.18)和0.1mL~0.2mL氢氧化钠溶液(6.19),
调节pH约为10.5,混匀,放置使之沉淀,倾取上清液分析。

必要时,用经水冲洗
过的中速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

也可对絮凝后样品离心处理。

8.1.3水样的预蒸馏
将50mL硼酸溶液(6.23)移入接收瓶内,确保冷凝管出口在硼酸溶液液面之下。

用量

8.2
1.5mL
20mm
8.3
,可适当少取水样体积),按与校准曲线相同的步骤(8.2)测量吸光度。

注:经蒸馏或在酸性条件下煮沸方法预处理的水样,须加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6.19),调节水样至中性,用水稀释至50mL标线,再按与校准曲线相同的步骤(8.2)测量吸光度。

8.4 空白试验:用水代替水样,按与样品相同的步骤进行前处理和测定。

9.结果计算
9.1 水样中氨氮的浓度(ρN)按下式计算:
——水样中氨氮的质量浓度,mg/L,以氮计;
式中:N
A s——水样的吸光度;
A
——空白试验的吸光度;
b
a——校准曲线的截距;
b——校准曲线的斜率;
V——试料体积,mL。

10.注意事项
10.1 试剂空白的吸光度应不超过0.030(10mm比色皿)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比色皿放入比色槽前必须使比色皿内壁上的气泡排出,然后进行测量,否则影响测量结果(用
手指轻弹比色皿外壁即可排出气泡)。

10.9 比色皿放入比色槽时必须定位并且盖紧盖子,以防止杂散光进入。

11.记录表格
11.1水和废水采样记录
11.2校准曲线绘制测试记录
11.3分光光度法测试记录
编制:审核:批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