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
柱預处理 样品添加
固相萃取过程
柱洗涤 分析物洗脫
分析物
干扰物
1.4固相萃取的过程
(1) 吸附剂的预处理 为保证萃取良好的再现 现性,固相柱在使用前必须用适当的溶剂清洗。
--对固相柱进行活化,展开碳氢链增加和分析物作 用的表面积; --对固相柱进行清洗,除去柱上吸附的对分析有影 响的物质
加样前预处理好的柱子必须保持湿润
(4)目标化合物在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 这主要涉及淋洗液的选择;
(5)目标化合物有无可能离子化(通过调节 pH 值),从而决定是否采用离子交换固相萃取; (6)目标化合物有无可能与吸附剂形成共价键,如 形成共价键,在洗脱时可能会遇到麻烦; (7)非目标化合物与目标化合物在吸附剂的吸附点 上的竞争程度,这关系到目标化合物与干扰化合 物是否能很好分离。
31
什么是极性
在化学中,极性指一根共价键或一个共价分子中电荷分布 的不均匀性。如果电荷分布得不均匀,则称该键或分子 为极性;如果均匀,则称为非极性。物质的一些物理性 质(如溶解性、熔沸点等)与分子的极性相关。 一个共价分子是极性的,是说这个分子内电荷分布不均 匀,或者说,正负电荷中心没有重合。分子的极性取决 于分子内各个键的极性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在大多数 情况下,极性分子中含有极性键,非极性分子中含有非 极性键。 然而,非极性分子也可以全部由极性键构成。只要分子 高度对称,各个极性键的正、负电荷中心就都集中在了 分子的几何中心上,这样便消去了分子的极性。这样的 分子一般是直线形、三角形或四面体形。
33
(1) 正相萃取
用极性吸附剂萃取极性物质。在正相萃取时目标
化合物是否能够保留在吸附剂上,取决于目标化 合物的极性官能团与吸附剂表面的极性官能团之 间相互作用。包括氢键、π—π键、偶极-偶极、 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的极性-极性
作用。
正相固相萃取可以从非极性溶剂样品中萃取极性
化合物。
( 2 )连续萃取 -- 是将样品和溶剂在连续萃取仪 器中自动混合,由于连续操作,可减少乳化现 象,节省劳力,重现性好。
12
1.4 液-液萃取优缺点
优点:(1)技术经典 (2)设备器材简单 (3)操作容易 缺点:(1) 易乳化 (2) 回收率不稳定 (3) 选择性差 (4)人为因素影响大 (5)有机溶剂用量大
23
1.2 固相萃取的特点
(1) 取代传统的液--液萃取,不需要大量 互不相溶的溶剂; (2) 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乳化现象;
(3) 采用高效﹑高选择性的吸附剂 ,使萃 取选择性高,重复性好; (4) 简化样品处理过程,减少费用。
24
1.3
样品基质 冲洗溶剂
固相萃取机制
洗脱溶剂
保留
冲洗
洗脱
1.4
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静电吸引力。
36
1.6 吸附剂选择
(1)根据目标化合物性质和样品基体性质。
(2)尽量选择与目标化合物极性相似的吸附剂,
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的最佳吸附。
( 3 )例如:萃取碳氢化合物时,采用反相固相萃
取。当目标化合物极性适中时,正﹑反相固相萃
取都可使用。
37
吸附剂选择考虑的其它因素
(1)液体的转移
(2) 液体的稀释
(3)液体的混合
(4)标准物的添加
3
样品前处理
1.2 分离提取等其他处理 (1)液-液萃取 (2)蒸馏 (3)液-固萃取 (4)固相萃取 (5)超声提取 (6)微波法 (7)超临界流体萃取(8)膜透析法 (9)生物样品水解、蛋白沉淀 (10)离心/过滤 (11)蒸发浓缩 (12)消解
镁型吸附剂与纤维素粉等。
18
(3)离子交换色谱--利用被分离物质在离子
交换树脂上的离子交换能力不同而使组分
分离。常用的有不同强度的阳、阴离子交
换树脂,流动相一般为水或含有有机溶剂
的缓冲液。
19
(4)凝胶渗透色谱--又称排阻色谱,是利用
被分离物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和在填料上
渗透程度的不同,以使组分分离。填料有
数据处理 27%
分析 6%
采样 6%
样品处理 61%
From: LC-GC Intl. Vol. 4, No. 2, 1991
色谱过程中的误差来源
标准曲线 9% 色谱柱 11% 仪器 8% 色谱 7% 积分 6% 进样 6% 交叉污染 4%
操作 19 %
样品处理 30%
3 国际上前处理技术发展
80年代中后期,国际上针对传统萃取技术的 不足,发展了固相萃取(SPE)技术和超临界流 体萃取技术(SFE) ; 9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 SPME)、液相微萃取(LPME)、基质固相分 散萃取技术(MSPDE)、免疫亲和色谱技术( IAC)等新的萃取技术。
控制器
主机
SPE柱
样品
试剂
在线 SPE-HPLC分析
2 凝胶净化法(GPC)
2.1原理
根据多孔凝胶对不同大小分子的排助效应进 行分离。 样品在多孔凝胶柱中随着流动相的移动,待 分离的组分沿凝胶颗粒间的孔隙移动,大分子移 动路径较短,先流出色谱柱,小分子由于扩散进 入凝胶颗粒内部,迁移路径长,后流出色谱柱, 实现分离。
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用溶剂或气体 洗脱,以使组分分离。常用的吸附剂 有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等有吸附活 性的物质。
17
(2)分配色谱--利用溶液中被分离物质在两
相中分配系数不同,以使组分分离。其中
一相为液体,涂布或使之键合在固体载体
上,称固定相;另一相为液体或气体,称
流动相。常用的载体有硅胶、硅藻土、硅
13
1.5 乳化现象的防止措施
( 1 )在水相或者乳化液中加入氯化钠或硫 酸钠,利用盐析作用加大两相间的密度差 异.
(2)于3500r/min离心后放置. (3)用玻璃棒机械搅拌,破坏乳化层。
14
2 液-固萃取
2.1 定义:液-固萃取----利用固态(半固体)样品
基质中的待测物质在萃取溶剂中较高的溶解度,
29
(5)分析物的洗脱
选择适当的溶剂将分析物洗脱下来,用于 分析或进一步处理。 洗脱溶剂应满足: A: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以最小用量将分析物洗 脱下来; B:必须有足够的选择性,尽可能只将分析物洗 脱,而将吸附力强的杂质留在柱上。
30
1.5 固相萃取分离模式
固相萃取分离模式与液相色谱相同 (1)正相( 吸附剂极性大于洗脱液极性) (2)反相(吸附剂极性小于洗脱液极性) (3)离子交换
4
2 重要性--以农药残留分析为例
2.1 需要检测痕量或超痕量残留水平。 2.2 待测样品污染源的未知性和样品种类的多样性 2.3 同时进行多残留检测。 2.4 结论:萃取、净化技术等样品前处理是残留分 析的关键。因而选择适当的样品处理方法或多种 手段联合使用,是成功完成样品分析的 基础。
5
样品分析过程中各程序所花费的时间
样品前处理技术的 进展与应用
1
一、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性
在化学分析中,样品前处理一个最常
见的问题。据统计,人们常常将60%的时
间花在样品前处理上。这不但不符合高效
率的要求,而且烦琐的传统样品处理方法
也直接影响到最后的分析结果。
2
1 样品前处理内容
样品前包括处理:样品采集和制备
1.1 一般液体样品的处理:
27
(2) 添加样品 将样品加于固相萃取柱中,用正压 或负压(常压)使样品通过柱子。样品 的流速必须控制,一般在1.5mL/min 。 以离子交换为作用机理的萃取,速度要 适当降低,以保证分析物有足够的时间 与柱填料的离子交换官能团发生作用。
28
(3 )
固相柱的洗涤
用适当的洗涤溶剂有选择性地将吸附力弱 的杂质洗涤下来,而留分析物于柱上。 (4) 固相柱的干燥 用自然或吹氮的方法使固相柱干燥。在非 水溶性有机溶剂为洗脱剂或用GC分析时,柱的 干燥尤为重要。
34
(2) 反相萃取
通常用非极性的或极性较弱的吸附剂萃取 中等极性到非极性化合物。目标化合物与 吸附剂间的作用是疏水性相互作用,主要 是非极性-非极性相互作用,是范德华力 或色散力。
35
(3) 离子交换萃取
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是带有电
荷的离子交换树脂,所萃取的目标化合物
是带有电荷的化合物。目标化合物与吸附
48
GPC 的原理
利用空间排阻(分子尺寸大小)进行分离
柱填料:Bio Beads S-X3(中 性多孔的交联 苯乙烯二乙烯 基苯聚合物)
小分子通过树脂“球”中的 孔
大分子不能从孔中通过
32
溶解性 分子的极性对物质溶解性有很大影响。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 极性溶剂,也即“相似相溶”。蔗糖、氨等极性 分子和氯化钠等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具有长碳 链的有机物,如油脂、石油的成分多不溶于水, 而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 熔沸点 在分子量相同的情况下,极性分子比非 极性分子有更高的沸点。这是因为极性分子之间 的取向力比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色散力大。
1.8 洗脱溶剂的选择
遵循“相似相溶”原则,并满足下列 求: 1)对被测组分溶解度大; 2) 对干扰杂质的溶解度小; 3)能有效释放被测组分; 4) 具有良好地解离蛋白或脂肪的能力; 5)沸点适中(40~80℃)、黏度小、 毒性低、易纯化、价格低廉、并易于 进一步净化处理。
1.9
常见SPE柱类型
在线 HPLC 分析
HPLC 分析 SPE 柱
排放槽 收集瓶
1.10 SPE应用
复杂样品中微量或痕量目标化合物的分离 和富集; 例如,生物体液(如血液,尿等)、中药 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食品中有效成分或 有害成分的分析、环保水样中有机污染 的 分析的样品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