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
E>0
E<0
正 > 负
正 < 负
正反应能自动进行
逆反应能自动进行
例 已知溶液中[Fe2+]=0.1 mol/L [Fe3+]= 1 mol/L [I-]= 0.1 mol/L 判断在298.15K时下列反应能否自动进行
2Fe +I2
2+
2Fe +2I
3+
-
补充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因素:电对的浓度,溶 液酸度,沉淀以及配位反应的发生。 影响途径:通过改变电对的浓度,达到改变电对 的电极电位的目的,从而使两个电对电极电位之 间的相对大小发生改变,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方 向。 (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
Zn+ Cu 2+ →Cu +Zn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补充内容
原电池的定义 原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 装置。
Zn
KCl
Cu
ZnSO4
CuSO4
Zn + Cu
2+
Zn + Cu
2+
补充内容
原电池的组成
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半电池中 的导体称为电极。原电池的电极有正负极之 分,电子密度较大的电极称为负极,电子密 度较小的电极称为正极。 负极反应: Zn → Zn2+ + 2e -
电对的电极电位越大,其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其 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弱。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较强的氧化剂 与较强的还原剂作用,生成较弱的氧化剂和较弱的还原剂。
(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判断一个给定的化学反应正反应能否自动进行,先假 定正反应能自动进行,然后根据正反应的方向设计成原电池, 确定出正负极,根据电动势的正负号,就可以判断反应进行 的方向。 E=0 正 = 负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电极电位:利用Nernst方程计算获得
任一电极反应:
aA(氧化态) + ne
bB(还原态)
RT [氧化态]a ln b nF [还原态]
能斯特(Nernst)方程式
式中: :非标准状态下的电极电位 :标准电极电位 n:电极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数 F: 法拉第常数 R:气体常数 8.314 J mol-1 K-1 T : 电极反应的温度
补充内容
三、原电池和电极电位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强氧化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氧化 剂的强弱什么参数来衡量?
氧化还原概念是什么? 电极电位的定义是什么?
补充内容
原电池的概念
Zn CuSO
4
Zn棒逐渐溶解
现象
溶液的天蓝色减退 有红棕色疏松的铜 在Zn棒表面析出
所发生的反应 Zn-2e→Zn2+ Cu 2++2e →Cu
2Cr3++7H2O
解: Cr O 2-+14H++6e 2 7 n= 6
2Cr +7H2O
3+
补充内容
(Cr2O /Cr ) (Cr2O /Cr )
2 7 3 2 7 3
0.05916 c 2 (Cr3 ) lg 214 6 c(Cr O ) c (H ) 2 7
因为:
13.2.1 双电层的结构及性质
(三) 沉淀
在氧化还原电对中, 氧化态或还原态物质生成沉 淀将显著地改变它们的浓度,使电极电位发生变化。 example 已知Ag+ + eAg φ =0.7996V
若在电极溶液中加入NaCl,使其生成AgCl沉淀,并保持Cl浓度为1mol· L-1 ,求298.15K时的电极电位。 解: Ag+ + eAg n=1 0.05916 1 ( Ag / Ag) ( Ag / Ag) lg n c( Ag ) Ag+ + Cl- AgCl
补充内容
二、氧化还原电对和氧化还原半反应
根据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拆成两个半反应, 或看成由两个半反应构成。 例如: Zn+Cu2+ 氧化半反应(失电子): 还原半反应(得电子): Cu+Zn 2+ Zn - 2e- → Zn 2+ Cu2+ + 2e - → Cu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态物质(电子受体)及其对应的还原态物 质(电子供体)组成氧化还原电对。可表示为:氧化态/还原态; 或 (Ox / Red),如 Fe3+/Fe2+。氧化还原电对中氧化数较高的存 在状态称为氧化态,氧化数较低的存在状态称为还原态。
θ θ n ( θ 正 负) n E lg K 0.059 0.059
θ
注:平衡常数只与Eθ有关,与浓度无关, Eθ大,Kθ大,正 反应进行的彻底。
13 电分析化学导论 基本概念
电分析化学是根据物质在 电化学池中的电化学性质及 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以电导、电位、电流、电量 等电化学参数与被测物质含 量之间的关系作为计量基础 。
1 ( Ag / Ag) 0.7996V 0.05916lg 1.77 1010
[Ag+ ] = Ksp/[Cl-] =1.77×10-10
= 0.7996V - 0.577V = 0.223V
补充内容
(四) 配位反应
由于配位反应的发生,使氧化还原电对中的氧化 态或还原态的浓度降低, 使电极电位发生变化
13.1 电化学池
电化学池( electrochemical cells )通常简称 为电池,它是指两个电极被至少一个电解质 相所隔开的体系。 考察单个界面上发生的电化学现象在实验上 是困难的,实际上,必须研究电化学池的多 个界面集合体的性质。 就电化学体系而言,电极上的电荷转移是通 过电子(或空穴)运动实现,在电解液中电 荷迁移是通过离子运动进行的,这就涉及到 一些基本概念。
lg
[MnO4 ][H ]8
[Mn 2 ]
补充内容
电极电位的影响因素
(一) 氧化还原电对的浓度
RT [氧化态] ln nF [还原态]b
a
例 计算298K时电对Fe3+/Fe2+在下列情况下的电极电势:
(1)c(Fe3+)=0.1mol.L-1, c(Fe2+)=1mol.L-1
补充内容
标 准 状 态
离子:浓度为1mol· L-1; 了解内容 气体:指定温度下,分压为101325Pa;
固体、液体:指定温度下,101325Pa下,最稳定状态;
标准电极 : 参与电极反应的所有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
标准电极电位 表示为:
氧化型 还原型
非标电极电位表示为:
氧化型 还原型
标准电极电位:查表获得
与温度有关
金属电极的双电层
补充内容
电极电位的产生:金属与溶液带不同电荷——双电层——电 位差——产生电极电位。
标准电极电位及其测量:绝对电极电 位无法得到,但很容易测量两个电极 之间的电位差(比如万用表测干电池 电压)。因此,人们规定标准状态下 氢电极的电极电位为零,测量标准状 态下待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 位差,就很容易得到该电极的标准电 极电位。 标准状态 与 标准电极电位
(4)气体或均相电极反应,用惰性固体导电材料作 电极,以传导电流;
(5)电池中的溶液应标明浓(活)度,气体标明温 度和压力(分压)。
原电池的电动势——原电池中两个半电池之间电位差
E = φ正极 - φ负极
补充内容
电极电位的概念
金属Zn浸入ZnSO4溶液中会发生什么?
溶解
M
沉积
Mn+ + ne
与金属本身的活泼性有关 与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有关
补充内容
能斯特(Nernst)方程式:
298.15K 下:
RT [氧化态]a ln nF [还原态]b 0.059 [氧化态]a lg [还原态]b
注意!
n
1) 如果电对中的某一物质是固体或液体,则它们的 浓度均为常数,常认为是1。 2) 如果电对中的某一物质是气体,其浓度用分压来 表示,分压的单位为:大气压(atm) 3)方程式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并非专指氧化数有变 化的物质,而是参与电极反应的所有其它物质。
(2)c(Fe3+)=1mol.L-1, c(Fe2+)=0.1mol.L-1
补充内容
(二) 酸度
在许多电极反应中,H+、OH-和H2O参加反应, pH 的改变会影响电极电位。
example
电极反应: Cr2O72-+14H++6e
φ =1.232V 若Cr2O72-和Cr3+的浓度均为1mol· L-1, 求298.15K, pH=6时的电极电位。
电解铝车间
氯碱工业阳极板
13.1.1 电化学池的类型
13.1.2 法拉第过程与非法拉第过程
在反应中有电荷(如电子)在金属/溶液界面 上转移,电子转移引起氧化或还原反应发生。 由于这些反应遵循法拉第电解定律,故称之 为法拉第过程,其电流称法拉第电流。 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热力学或动力学方面的 原因,可能没有电荷转移反应发生,而仅发 生吸附和脱附这样一类的过程,电极/溶液界 面的结构可以随电位或溶液组成的变化而改 变,这类过程称为非法拉第过程。
第13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
色
仪器 分析
光
电
甲 醛 测 试 仪 安全生产生活
电化学分析方法 疾病诊断 环境监测
燃 气 测 试 仪
生命分析
补充内容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