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保护性开发姜山走马塘文化古村落
保护性开发姜山走马塘文化古村落
2.荣誉称号:
早在2000年,走马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被 我市文保专家所认识,并被境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北 大宋史研究会、上海社科院和浙大古代史研究会等专 家考察后,确认该村为“千年文明古村落”、 “中国 进士第一村”,认为具有保护和开发的巨大潜力。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向全球推广的首届“发现 中国· 魅力小城”在评选出的首批18个中国魅力小城 中,鄞州走马塘村获称中国"魅力小城"。
2
1
“以游兴村,以游保村”
“以游兴村,以游保村”
• • • • • 从整体上讲,全村保护较好,部分景点,如老祠堂、 新祠堂、重阳古树等经过一期的整修焕然一新,但仍存在 不少问题: (1)公公给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力度不足,据统计,全村 现有公厕一个,垃圾桶不足10个,且部分已经损坏,需要 加大投入与日常保护力度。 (2)河道水质较差,垃圾堆放无序,村民环保卫生意识 不强。 (3)村中私建、改建和扩建住房现象较严重,在游览过 程中常可见现代水泥 (4)加强村人的素质教育,村民不仅为游客提供基层服务, 更要参与到旅游的开发中,不会造成村民与开发商的矛盾。
三、石桥
联系水利优势,我们可以建立 更多的石桥,并保护好原有的 石桥建筑。如:紫来桥、西沈 桥、庆丰桥、团桥等。用料杜 绝使用水泥和瓷砖等。运用古 桥的建筑方法选择用料,此处 应用石砌。并保持与周围民居 古朴风格的的一直,突出古村 的浓厚文化艺术气息。
四、田园风光
• 这里的民风依旧十分古朴,绿油油的稻田一望 无垠,几条游船侧泊于岸边,一块块镂空的拴船 石上刻满了时间的印记,树荫下洗衣的村妇一声 声击打着石板,几只悠闲觅食的草鸡在踱来踱去, 偶尔若干小鸟飞停于树枝头或屋檐坡顶,还有杂 草、苔藓……,人们在这里自给自足的生活,仿 佛与世隔绝一般,静谧而优美。一切都写意素描 出了一个无为的古村头的农意韵味。
三、进士文化园
1、进士窗
位于走马塘的“百年学堂”,历 史悠久,是一个天然博物馆,在 “百年学堂” 里陈列出走马塘的历 史沿革,自北宋至清代的近千年间, 走马塘共出进士76名、各级地方官 吏155人,其中,包括5位尚书、8位侍 郎、9位大学士、7位大夫、7位翰 林,还有国学生、庠生、廪生等111 人,的介绍,成为我们了解走马塘历 史沿革及进士文化之窗。
• 我们可以在此的基础上先对原有的老街在 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改造,在老街进行 当地土特产的买卖,可以在特定的日子里 举行市集活动,再现老街当年的辉煌繁华, 可见千年古村老街的独特风韵。
水路游览
一、埠头
走马塘独特的水系,也是一大特色。全村由 四条河流环抱,东邻漕、邵家漕、蟹肚脐、后王 漕、徐家漕散落其间,还有十余个大小参差、形 态各异的小池掘于村中。根据水系的连接,从这 里悬帆启航可直达杭甬运河以及更远处,为过去 村民进出外面世界的港湾,更是那些进士跳出农 门后的起点所在。 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水系的连接, 充分利用优势,建立诸多埠头,复兴往日埠头繁 荣的面貌。
3、陈氏祠堂
陈氏家族文化,大致可 概括为做人原则与为官之 道两方面。 其一,族人利用兴学之 便,时刻告诫子孙做人要 低调,要有荷花“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般的可贵品格。
其二,为官者要具有清 廉、忠贞的官员品格。
4.民俗文化风貌区
走马塘村古树、古屋、古画像、古公禁牌 无数,让人有眼花缭乱之感,但令人惊叹 的石雕花窗却不能不看。据介绍,现存的 60多扇石花窗大都用青石、红石雕作而成, 寓意丰富深刻。其中有一扇石窗融门、窗 为一体,能开启关闭,不像普通石窗固定 在墙上,极其少见。
二、蟹肚脐特色保护区
蟹肚脐不大,因形如螃蟹的肚脐得名。该 区的发展重点在于充分利用水体优势,开 展游船观光、垂钓活动。使游客在坐船过 程中深深体会独特的水乡乐趣,从外围的 角度品味古村的水乡性、古老性和田园性。
• 游船观光 • 坐在游船上,穿梭于古村之间, 所有美景、建筑尽收眼底。可以 向划船的师傅了解古村的历史文 化,也可以向师傅学划船,然后 自己体验边划边观景的乐趣。 • 划船大赛 • 每年的5月15日,定为“走马塘 划船大赛”开展日。当天会有众 多划船爱好者前来参赛,大赛为 “友谊赛”,强调重在参与。 • 垂钓 • 设立有专门的垂钓区,考验游客 耐心的活动。
创意提升
古村定位为:以进士文化为主线,展示 典型的中国士大夫群体形象,弘扬优秀 的传统文化精神,成为休闲、光观、文 化为一体的古村落旅游。
一、两线—— “以步代车,以船代步”,深度了解走马塘
以陆路和水路两种旅游路线,陆路线路是整体路线的 主要部分,讲究村内各大景点的参观和居民的互动中,参 观全民的居民生活和历史建筑文化,水路线主要保持河槽 两岸的传统民居特色,充分利用水体优势,感受水乡乐趣。 陆路游览路线:村口风貌区——荷花池民居风貌区——进 士文化风貌区——民俗文化风貌区——老街商业风貌区 水路游览路线:埠头——蟹肚脐河槽——石桥——田园风 光
陆路游览
一、村口风貌区
走马塘村口保存较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古村落的 现在建筑,所以必须将不符合走马塘村口风貌的现代建筑进 行整改,统一古村落的建筑风格,营造古村落的氛围。
二、荷花池民居风貌区
走进村中,但见一个千余平米 的水塘“荷花塘”,村外环绕的 护村河称作“君子河”。 该村今 年已投入3700万元,完成重点古 建筑修复和绿化等工程,初现了 古村历史风韵。村里的老人,将 荷花称作走马塘的村花,取其 “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 意。在荷花塘边,就有一堵漂亮 的马头墙,沿着墙边那条小径前 行,由此可开始对全村的游览。
保护性开发姜山
走马塘文化古村落
1.走马塘古村落简介
位于宁波以南,整个村庄群水环绕,水路四通八达,村中有 一个池塘撔范瞧陻是水路会聚的中心,旁有一棵千年老树。村中 76幢各个时期的古建筑,各具特色。人称其为“四明古郡,文献 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村中明清古建筑众多,民风淳 朴,文物古迹众多。历朝历代,这里出过76位进士,被誉为“中 国进士第一村”。 走马塘现共有人口1500余人,全是陈姓。地处鄞南平原,依 傍奉化江支流东江。人称其为“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 胜,水陆之饶”。
(1)花窗的石雕艺术 办一个石雕花窗雕刻的学习基地。(窗上所饰各式 图案,人物类有“八仙”中的张果老、蓝采和、吕 洞宾等;文字类有“福”、“乾”等。) 并且可以由此来举办石雕花窗雕刻节
• (2)耕读文化节
• ‘耕读’,就是学习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体现知 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是中国文化的优 良传统,影响了中国农学、中国科学、中国哲学, 使人们养成务实的作风。让生活在都市的人们通 过耕读,接近生产实际,接近农民。更加的了解 农村,生活在农村,生活在农民中。 • 每年夏季七、八月间举办以“耕读文化节”为主 题的夏令营,诵读传统儒学典籍,参与农事活动,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 5.老街商业风貌区
走马塘老街东起阮家弄,西至凉亭脚下航船埠头。 街上店铺林立,为经济贸易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 每逢市集,埠头拴满船只,老街东西走向,多为二层 楼房,砖木结构。相传在清代中晚期已初见雏形。房 屋底层临街为商店,二层多为住宿,商店与商店相连, 中间留人往来。商业鼎盛时期,街上有商铺、手工店、 作坊等各种类型齐全的大小商号约50余家。
2、大夫阁
古人和今人的思想是有很大差异的。在古代读书人的心 中,自己读书,就要从政,要入仕,要当官,要为民造福。 然而,现在的读书人的心中,读书不过是一条通往未来发展 的道路,是为了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因此,用今人的思想 和观点,来看古人,我们会觉得古人很单纯,宁愿一辈子不 工作不劳动,也好勤奋读书,考取功名。面对现代人心态的 不同,需要重新找回我们的根本点。在大夫阁里,陈列历史 上士大夫的个人介绍,名言等。
•
将这里的生活模式作为一个体验项目推出,吸 引那些生活节奏过快而导致压力过大的都市上班 族来古村享受田园生活或者度假,体验花海中漫 步;林荫下品书;喂养家禽及各种小动物、了解 它们生活习性等的慢节奏并极富意义的生活,舒 缓压力的同时,带来了平时难以获得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