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方历史语境中的_东方专制主义_
西方历史语境中的_东方专制主义_
! ∀ ∋ ( )
周宁 : #天朝遥远 ∃ ∃ ∃ 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 & ( 下 ), 第 544 ~ 545页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6 年版。 参见亚理士多德 : #政治学 &, 第 158 ~ 161页 , 商务印书馆 , 1997年版。 亚理士多德 : #政治学 &, 第 159 页 , 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 亚里士多德 : #尼各马可伦理学 &, 第 248~ 249页 , 商务印书 馆 , 2003 年版。 参见希罗多德 : #历史 & ( 上 ) , 第 279~ 284 页 , 商务印书馆 , 1997年版。 E rnest Barker , The P olitics of A ristotle , 第 386~ 388页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9年版。
西方历史语境中的 东方专制主义
常保国
*
内容提要: 亚里士多德种下了 西方是自由的 , 东方是专制的 种子 。以孟德斯鸠为代 表的法国理论家们严厉批判东方专制主义 , 使得绝对主义君主制与专制主义之间的区 分日益模糊 。黑格尔把东方专制主义纳入其宏大的历史哲学 , 将东方作为绝对精神的 历史起点, 认为东方政治上必然也是落后的专制形态。 魏特夫则以 治水社会 为 核 心 , 系统地剖析了东方社会的专制主义特征, 意在揭示苏联的东方专制主义根源 。东方 专制主义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偏见, 存在明显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关键词 : 专制 ; 专制主义; 东方专制主义
∀ 制、 蛮族王制、 民选总裁、 英雄时代的王制和拥有绝对权力的王制。 蛮族王制和拥有绝对权力
的王制是亚里士多德激烈批评的对象。 正是在对蛮族王制的讨论和批评当中 , 亚里士多德流露出骄傲的 希腊 ( 西方 )中心主义 立 场 , 将东方 ( 波斯 ) 与西方 (希腊 ) 在政治、 军事上的对峙上升为学理上的自由与奴役的文化品质。 蛮族王制是一种主人对奴隶的统治, 只有君主一人是自由的, 其他人都是奴隶。而且 , 历史上流 传下来的蛮族成法保证了专制的稳定性。如果说这种来自经验观察的叙述还是相对客观的话 ,
! 制、 经济形式和文化精神三个方面被加以阐释。 从政治体制方面看: 它是一种东方特有的君主 暴政, 君主拥有无限的权力 , 臣民是无差等的奴隶; 从经济形式看, 它没有土地私有制 , 经常性的
大规模社会工程建设 ; 从文化精神看 , 由于地理环境、 君主暴政、 战争与征服等因素的影响, 使东 方人长期处于奴性状态。
% 109%
政治学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9年第 5 期
一、 亚里士多德 专制主义 理论中的 东方 意蕴
亚里士多德政治理论中谈及 专制主义 的篇幅并不大, 只是在讨论 王制 的时候提及。王 制 ( 君主政体 )是六种政体之一 , 它与僭主政体、 贵族政体、 寡头政体、 平民政体和暴民政体一起 构成了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类型划分。在讨论王制时 , 亚里士多德将王制划分为五类: 斯巴达王
∀ 专制主义 存在较大差距 , 专制主义 真正在中国成为一种政治理论框架是在近代。
1957年 , 德裔美籍理论家魏特夫 ( K arlA. W ittfogel)的大部头著作 #东方专制主义 ∃ ∃ ∃ 极权
* ! ∀
本文为中国政法大学 211工程 重点学科建设课题 当代中国 社会变迁 中公共权 力法治化 和公民权 利保障 项 目的阶 段性科研成果。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1992年 , 专制 /D espotis m 条。 有关专制主义相关概念的辨析 , 请参见常保国 : #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专制主义、 绝对主义与开明专制 &, #政 治学研究 &, 2008 年第 3期。
变。 孟德斯鸠的东方专制主义论述其实是为批判
西方自身的绝对主义君主制服务的。在 #论法的精神 &, 专制与君主制的界限并不明确, 孟德斯 鸠对东方专制主义充满轻蔑和嘲讽的批判大有指桑骂槐的功效 , 读者随之想起的并不是远在万 里之外的中国皇帝, 而是近在身边的绝对君主。 孟德斯鸠的权威拉近了自身的绝对主义君主制与东方专制主义的距离 , 伏尔泰却拒绝了孟 , 德斯鸠的观点, 支持 开明专制 的绝对主义君主。 尽管法国以魁耐为代表的重农学派从政治 经济学上支持伏尔泰 , 反对孟德斯鸠 , 但以爱尔维修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却从社会和政治理论上 支持孟德斯鸠、 反对伏尔泰。在激进的爱尔维修那里 , 专制政体与君主政体的差别几乎已经消 失。 东方专制主义 一词正是在这一时期正式出现的。 1761 年, 百科全书派哲学家霍尔巴赫出 版了布朗热的著作 #东方专制主义起源研究 &。霍尔巴赫本人更是将孟德斯鸠的思路大加发挥。 对于东方专制主义的研究也逐步条理化、 系统化。 东方专制主义的相关研究在法国的热烈场景与法国本身反对绝对主义君主制的政治斗争相 关。随着法国政治形势越来越紧张, 东方专制主义的相关研究的学理成分越来越少, 政治成分越 来越多。孟德斯鸠关于专制政体和绝对主义君主制之间关系的等同倾向逐渐成为整个法国的 共识 , 越是拒斥和贬低东方专制主义, 就越需要推翻与之相似的旧制度 ( Anc ien reg i m e) 。
! ∀ ∋ ( ) + ,
孟德斯鸠 : #论法的精神 & ( 上册 ) , 第 274~ 276 页 , 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孟德斯鸠 : #论法的精神 & ( 上册 ) , 第 278页 , 商务印书馆 , 1997年版。 孟德斯鸠 : #论法的精神 & ( 上册 ) , 第 133页 , 商务印书馆 , 1997年版。 孟德斯鸠 : #论法的精神 & ( 上册 ) , 第 280~ 283 页 , 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孟德斯鸠 : #论法的精神 & ( 下册 ) , 第 138~ 157 页 , 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孟德斯鸠 : #论法的精神 & ( 上 册 ) , 第 26页、 第 119 页、 第 66 页、 第 61页、 第 25 页、 第 15 页、 第 312页 , 商务印 书馆 , 1997 年版。 关于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分析的分析 , 参见 R. K oebner , D espot and D es p otis m: Vicissi tudes of a P ol itica l Ter m, Journ al of the W arbu rg and Cou rtau ld In stitutes , V o. l 14 , N o. 3 /4 ( 1951 ) , pp . 275~ 302 .
∋ 那么, 亚里士多德对这一现象的归因却是一种偏见: 蛮族人天生具有奴性, 只适于专制统治。
亚里士多德构筑了一个简单却完整的蛮族王制的图式: 专制 ( 主奴 ) 统治、 蛮族成法、 人民奴性具 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亚里士多德的这种看法并不是他个人对东方的偏见 , 而是整个希腊世界对东方的集体共识。
% 107%
政治学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9年第 5 期 力量的比较研究 &出版 , 引起了异常激烈的讨论。在冷战年代 , 魏特夫的著作具有明确的政治意 识形态目的 , 将苏联、 中国与东方专制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 系统性地 阐释 苏联、 中国等共产 主义国家之所以成为 极权主义 国家的社会、 历史、 政治、 经济根源。 东方专制主义 话语在西方社会政治理论的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东方专制主义思想源 于西方古典哲学与政治学 , 完成于现代性思想体系。西方的 东方专制主义 理论主要从政治体
( 希罗多德在 #历史 &中借一个斯巴达人之口明确地阐述了与亚理士多德完全一致的观念。 普鲁
塔克也讲述了一个故事: 亚里士多德教导他的著名学生亚历山大大帝, 要做希腊人的领袖 ( Lead ) er) , 做野蛮人的主人 ( Despo tes) 。 无论此话是否确实出自亚里士多德本人之口 , 但可以确定的 是 , 作为宣扬者的普鲁塔克是赞成的。希腊人将自己的属性定为热爱自由、 将蛮族的属性定为喜 欢奴役 , 将这种标准作为二者之间根本的区分和对立的根源, 是希腊文化中普遍的共识。因而 , 以亚里士多德 专制主义 理论为代表的希腊文化本身充满了对东方 ( 主要是其军事对手波斯 ) 的敌意与蔑视。在亚里士多德和希腊人那里, 专制主义就是指东方的政治统治形式, 与西方完全 无关。自此之后 , 在西方人的潜意识当中 , 专制就是属于东方的, 自己却是自由的。
% 108%
西方历史语境中的 东方专制主义
二、 孟德斯鸠和法国理论家们对 东方专制主义 的批判
西方中世纪学者们基本上接受了亚里士多德关于 专制主义 的基本观点。自 15 世纪之 后 , 绝对主义君主制的日益强大, 尤其进入 18 世纪之后 , 绝对主义君主制的弊端明显地暴露出 来。西方遇到了一个新问题: 专制主义与绝对主义君主制之间是什么关系? 正是孟德斯鸠决定 性地给定了二者之间相似或等同的关系。 孟德斯鸠在其名著 #论法的精神 &中发挥了西方理论传统中的 东方专制主义 论述。孟德 斯鸠的相关理论可以用 亚洲的奴役 和 欧洲的自由 这对概念来概括。孟德斯鸠根据旅行家 们的记述, 从气候、 疆域、 环境分析了东方国家之所以形成专制政体的原因。东方国家气候不是 严寒就是酷热, 人民不是好战就是怯懦 , 好战者喜欢奴役 , 怯懦者甘心被奴役; ! 疆域广阔 , 利于 专制; ∀ 国土与外界隔绝 , 专制容易自保 ; ∋ 土地肥沃 , 人们求安求稳 , 容易受专制统治; (而且 , 宗
) 教 ( 佛教、 伊斯兰教 )、 风俗 ( 宗法制等 )、 礼仪 ( 礼教 )、 法律都有利于专制统治。 孟德斯鸠还概 括了专制主义的特点 : 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 ; 必然不断腐化 ; 法律只是君主的意志; 君主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