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研究.pdf

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研究.pdf

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研究
纵观三年级下册课本,重点有词汇教学、对话教学和字母教学三个大方面
的内容,词汇教学和字母教学内容具体目标比较明确,大家容易把握。

而难度最大的是对话教学,有的对话句子多,而且有的句子还比较长;那么重点让学生掌握哪些句子?如何让学生掌握是我们老师们最为头疼、最为关心的问题。

因此本次教材培训我们把解析每个单元对话教学的重、难点作为重要内容。

这些重点句型不但要求学生达到会熟练的听、说、认读,还要要求学生会背。

下面我们就逐单元地来看。

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4页,我们先来看第一单元A部分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和I`m from America.为本对话的重难点。

其中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为说的难点,因为这个句子比较长。

我们可以先利用Amy的图片引出句子We have a new friend,重点教孩子们认识We、new、friend的读音和意思。

然后在学说完整的句子。

I`m from America.为本对话的重点句型。

我们可以利用Amy和大家打招呼,自我介绍时整体呈现这个句子,from、America为第一次出现的新词,老师要注意给学生正音。

还要让学生知道I`m是I am的缩写形式。

然后可以通过Let`s practise这个环节操练I`m from···这个句型,把I`m from America、I`m from Canada、I`m from China板书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观察表示国家名称的单词第
一个字母要大写。

通过不同形式的操练如分组读,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本句型。

B部分的对话,翻到第7页,我们可以利用这四幅情景图引出该对话,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了解对话内容。

然后老师把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America。

这个重点句型板书在黑板上。

在A部分对话中已经学过了I`m from America,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我来自美国”来推断Where are you from?这句话的意思,在这一句话中重点让学生掌握Where的意思和用法,然后可以通过听跟读,小组比赛,分角色表演等形式来练习对话。

A部分和B部分对话内容学习完以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3页本单元的主情景图,这时候学生就能基本看懂,自己会读每组对话,理解句意,
而且会比学本单元前就让学生观察效果会好得多,会感兴趣的多。

这样做不但对个别对话中没有出现过的新句子让学生有所了解,而且也对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做了总结和复习。

后面五个单元都可以这样做。

好,第一单元我们就说到这儿。

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4页。

我们来看第二单元A部分的对话,这个对话中Who`s that man/woman? He/she`s my father/mother.是重点句型。

老师可
以根据需要找照片,也可以运用对话中的前两幅图呈现这个句型板书在黑板上,woman、man、mother、father这四个词在Let`s learn中已经学过,在这里重
点学习Who`s 、that、she、he的读音和意思,she和he的用法学生掌握起来
比较困难,我把它们编成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效果不错,顺口溜是:我是I 你是you,互相见面说Hello!女“她”she,男“他”he,一起玩说:Let`s play.让大家边看边说,达到会背,接着老师可以出几道填空题在黑板上:如_______is my g randfather._______is my grandmother._______is a girl._______is a boy.让学生选择,评讲后老师再总结一下he和she的用法,从而突破这个难点,这
个重点句型也就迎刃而解了。

B部分对话是在A部分对话的基础上,对Who`s···这个句型做以拓展和巩固。

把that换成了this的用法,在此我觉得不用非常仔细地教学生分辩that 和this的用法,如果让学生理解that指远处的人或物,this指近处的人和物,学生会越听越糊涂,只要让他们记住词就行了,具体用的时候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另外,Let`s watch tv,我认为也应该作为重点句型来操练。

应为上册书中已经
出现过三次,如:Let`s go to school. Let`s paint! Let`s eat the birthday cake等,所以在此老师可以带领大家回顾一下这几个句子,进一步掌握Let`s
的用法.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4页,第三单元的教学主题是How many?A部分的对话中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 I can see twelve.是本对话的重点句型。

我们在进行这个对话的教学时,可以课前准备一些不同数量的实物或图画,如文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