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1水的净化及其方法

六1水的净化及其方法

池水等。
一、教学过程
准备工作:学生两人一组,a、b两杯放置了半小时的池水、一瓶明矾试剂。
教师演示所用的过滤柱分细沙、粗沙、沙石、卵石和棉花五层。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
并非所有的细菌都对人类有害处,有的细菌如酵母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上节课提到由于池水中有许多微生物,其中包含了细菌。有的同学就认为只要是细菌,都会对人类带来害处,为了澄清这个误解,让大家来听一下这条科学见闻《细菌对人体是否都有害》。
将沉淀后的池水倒入过滤柱,并强调要缓慢地倒,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滤液。
改用蒸发装置,在玻璃片上滴滤液,用试管夹夹住,迅速在酒精灯上一烤,马上出现白色物质。
大部分学生可回忆到,粉笔屑留在了滤纸上。
小部分学生还提到,滤纸上有小孔,盐水可通过,而粉笔屑通不过才被留了下来。
有些有能力的学生谈到,滤纸上有小孔,而滤柱的沙砾间都有间隙,每层中的间隙不同。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滤液,并由学生代表上台发表结果。
根据前面实验的经验,学生可总结过滤法与沉淀法不同点:杂质更少,但微生物仍存在。
学生重复教师操作,观察现象。最后讨论结果,发布结果,教师总结。
加氯消毒法
池水中的较大悬浮颗粒通过沉淀和过滤除去了以后,如何除去微生物呢?
什么是水中的微生物?——以藻类为主,及其其它一些微小的浮Fra bibliotek生物甚至一些虫卵。
烧饭、烧水时在锅盖上收集;在湿地上挖个洞,盖上塑料布收集等。
学生提问:池水中什么细菌对人体有害呢?
教师解答:大肠杆菌超过一定数量,就会影响人类健康。
池水中有悬浮微粒、已溶解的物质、微生物包括细菌等杂质,因此人不能直接饮用池水,必须净化。
设问:“如果池水中没有细菌,那是否就能饮用了呢?”停顿一下,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
继续问:“那如果要饮用的话,我们该想什么办法呢?”再停顿,给学生思考一分钟。
如果学生点不出净化,可在黑板上列出让学生讨论的方法,最后总结出这些都是净化水的方法。
大部分同学都会摇头或说不,并会积极与老师讨论池水中的其它物质。
如果预习过的学生马上就能说出净化水。
还有答:沉淀、过滤、加消毒液等等。
净化方法—沉淀法
沉淀法能使悬浮颗粒沉淀下来,但不能除去微生物。
1、较浑浊的水。如何使它变清?
2、滴加明矾试剂。
3、有什么现象?
4、如何去除沉淀?
1、观察,思考。
2、观察。
3、答:产生沉淀,水变清。
净化方法—过滤法
过滤法只能除去体积较大的悬浮颗粒,而不能把微生物和可溶解的物质除去。
复习过滤:用滤纸将粉笔屑和盐水分离。引导学生过滤的原理是什么,这里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展示过滤柱,教师介绍一下结构,让学生想想与滤纸有什么相同地方。
用加氯法。
1、氯水的特点(见光分解,所以须存放于棕色瓶中)
2、氯水可杀死微生物。
3、为什么用氯水来处理饮用水?
蒸馏法
以上方法都不能除去的溶解于水的物质,要进一步净化还必须进行蒸馏。
展示蒸馏装置并介绍装置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蒸馏、冷凝)。
指导学生讨论日常制取蒸馏水的方法。
蒸馏原理的应用——海水淡化。
收集蒸馏出来的液体进行蒸干,观察表面皿(或载玻片上)是否留有物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