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道路工程病害处理办法以及防治
道路工程病害处理办法以及防治
• (2)功能性破损:指道路具有满足要求的承 载力,由于使用材料不当、使用条件恶劣、施 工方法不当、养护方法不当、使用时间超过合 理寿命等原因引起道路路面出现的影响路面正 常使用功能的破损,主要包括路面出现的细微 裂缝、车辙、泛油、推移、搓板、磨光、松散 、坑槽等病害。对于功能性破损,发现后应及 时予以处治和维修,初期病害得到合理的治理 就能有效延缓病害的发展速度,使之不致于发 展成更为严重的病害。
• ③ 超载车辆的碾压破坏。沥青面层建成运营后,在大量 行车荷载(超载车辆)作用下,在沥青面层施工接缝处等 粘结力相对薄弱的部位容易产生推移,随着时间增长,轮 迹带两侧会产生拥包。此类现象在路口转弯处尤为普遍。
• 4、沉陷 • 沉陷是严重的道路病害,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安全
性。
• 引起路面沉陷病害的主要因素有: • ① 基层稳定性差。如软土地基的不均匀
(三)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 1、 预防裂缝的措施
• (1)宜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确保 热接缝。
• (2)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 以上 。
• (3)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坍斜部分 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并对侧壁涂刷0.3~ 0.6kg/m2粘层沥青,再摊铺相邻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 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
定程度的压实作用,沥青混合料层在高温下由 于车轮反复碾压,产生横向剪切流动, 在路面表 面形成沿轮迹的纵向凹陷。形成车辙的主要因 素有:
• ① 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和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 • ② 施工中用油量偏多、沥青稠度偏低。 • ③ 矿料级配中细料过多、矿粉掺量过大。 • ④ 交通量、轴载、轮胎气压及气候条件的影响
• 2、从沥青路面病害的表现形式上,划分 为以下四大类:
• (1)裂缝或断裂:龟裂,块状裂缝,纵 向裂缝,横向裂缝,反射裂缝等。
• (2) 松散:剥落,啃边,坑槽,松散。
• (3)变形:沉陷,车辙,波浪,拥包, 推移。
• (4) 其它:泛油,磨光,修补破损等。
(二)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 1、裂缝 • 裂缝形式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
• 引起裂缝的主要因素有: • ①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如沥青混合料级
配设计不合理、拌和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裂缝。 • ② 基层材料的性质。如由于基层温度、湿度的
变化, 结构发生胀缩而产生的反射裂缝。 • ③ 施工因素。如基层碾压不实,上、下层接缝
未错开,碾压温度过低引起的裂缝。 • ④ 环境因素。如雨季致使面层以下含水率逐年
• 7、泛油 • 因混合料中沥青用量过多或空隙率过小,在车
辆荷载反复碾压下,多余沥青由下部泛到路表 面形成泛油病害。 • ① 混合料级配、拌和控制不严。在沥青混合料 拌和时,矿粉、细料含量较难准确控制,细料 含量过少,混合料比表面积较小,沥青用量相 对较多而引起泛油。 • ② 粘层油用量不当或喷洒不均匀而导致面层局 部泛。
• 8、冻胀和翻浆
• 由于冰冻的作用,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 使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既冻胀现象。化 冻时,路面和路基结构由上而下逐渐解冻,而 积聚在路基上层的水分先融解,水分难以迅速 的排出,造成路基上层的湿度增加,路面结构 的承载力便大大降低。经重车反复作用,路基 路面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严重时,路基以 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翻 浆。
沉降,挖方路基土体潮湿,基层水稳性 差引起的路面沉陷。 • ② 填土未压实充分。如桥、涵台背填土 压实度不够引起的路面沉陷。 • ③ 抗剪强度不足。如材料组成设计不合 理、施工质量差,致使路面面层材料抗 剪强度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等 。
• 5、车辙 • 车辙变形主要来源沥青混合料的粘滞流动和一
• 引起拥包、波浪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如下 :
• ① 基层平整度控制不好。在基层平整度较差、面层厚度 较薄的地段往往由于施工质量等原因,基层不平整会反映 到沥青路面上,车辆荷载作用下面层不平整会愈加明显, 形成波浪。
• ② 沥青面层与基层的粘结力不够。透层油洒布不均、沥 青混合料性能不良、基层未清理干净都会造成沥青面层和 基层粘结不良,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推移而形成拥包。
积聚, 冬季气温急剧变化, 引起路面强度降低而 产生裂缝。 • ⑤ 荷载因素。如交通量、行车荷载过大加速结 构疲劳产生的疲劳裂缝等。
• 2、坑槽 • 坑槽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最常见、明显的病害现象,
主要是面层的网裂、龟裂、小面积的松散、沉陷及人 为造成的面层损坏等未及时养护,在行车荷载和雨水等 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它是“水损害”的最主要表 现形式之一,降水(或雪融化成水) 透入路面的结构层 后,含在结构层中,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 使路面产生的破 坏现象。
。
• 6、松散、剥落 • 松散、剥落是指路面材料(集料和沥青)逐渐从
路面剥离并散失的现象。
• 形成松散、剥落的主要因素有: • ①混合料中沥青偏少,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差。 • ②集料耐磨耗性能不足,集料表面质地光滑、
不够粗糙。 • ③沥青压实度不够。 • ④排水不畅、路面积水。
• ⑤沥青老化、变硬。
• 坑槽的形成过程可归纳如下: • ① 在开始阶段,水浸入沥青与集料的
界面,以水膜或水气的形式存在,由于 表面张力的作用, 影响沥青与集料的 粘附性。
• ②反复载荷对路面的挤压搓揉作用及 路面间的真空吸附作用加速了沥青膜 与集料的剥离,沥青路面表面层开始出 现麻面、松散、掉粒,最终形成坑槽。
• 3、拥包、波浪
道路工程病害处理办法以及 防治
一、沥青路面病害处理与防治
(一)沥青路面病害分类及病害形式
• 1、按路面所反映的路面功能的损失情况来 划分,沥青路面病害可分为结构性破损和 功能性破损两种。
• (1)结构性破损:是由于道路基础层承 载力降低, 出现各种形状的、规模较大的 纵横向裂缝、裂纹、龟裂、块裂,路面 出现的大规模沉陷、车辙等。其根本原 因主要在于路基承载力不足而下沉、路 基水稳定性不够、基层材料质量不佳、 施工工艺不规范等, 在交通荷载的反复剪 切作用下产生的道路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