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2 g的乙物质能完全溶于50 g的水中B.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C.将甲溶液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D.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升高温度【答案】B【解析】A.根据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分析;B.根据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分析;C.根据溶液是否饱和分析;D.根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

解:A. 由图可知,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因此20℃时,12 g的乙物质不能完全溶于50 g的水中,故错误;B. 由图可知,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C. 将甲溶液从50℃降温到3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因为此时溶液不一定饱和,故错误;D. 由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因此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升高温度是错误的。

点睛: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2.如图是KNO3、MgSO4、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9B.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无明显现象D.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答案】B【解析】【详解】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0g:70g=2:7,故A错误;B、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小,所以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故B正确;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溶解度减小,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会析出晶体,故C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得到30%的甲溶液B.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C.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D.t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质量甲>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30g100%23.1%30g+100g⨯=,不能得到30%的甲溶液,故A错误;B、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乙的溶解度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乙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丙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s100%100g+s⨯,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B正确;C、t2℃时,甲、丙溶液的状态没有确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D、t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析出晶体质量也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在分析饱和溶液温度改变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时,首先根据溶解度曲线判定溶液的状态,再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s100%100g+s⨯,判定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欲使100克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KNO3固体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 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A说法正确;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B说法正确;C、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D、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相等,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不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5.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含结晶水,且在同一杯溶液中相互不干扰)。

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在20℃时,溶液质量分数相等B.30℃时,同一杯甲乙二者饱和溶液,甲溶质质量不一定比乙多C.分别恒温蒸发30℃时两杯溶液,析出的甲比乙多D.30℃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5g甲物质【答案】D【解析】A. 甲、乙在2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B. 30℃时,同一杯甲乙二者饱和溶液,甲溶质质量一定比乙多,错误;C. 分别恒温蒸发30℃时两杯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的甲比乙多,错误;D. 30℃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5g甲物质,正确。

故选D。

6.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7.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150g水B.t1℃时,将25g丙溶解到50g水中能得到饱和溶液C.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到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答案】C【解析】A.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水的质量为:10010%4%g⨯-100g=150g,故A正确;B.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饱和溶液,故B正确;C.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C错误;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次之,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降低温度,甲、乙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到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正确;故选C。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C.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D.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答案】A【解析】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s100g s+×100%。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75g,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错误。

故选A。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s100g s×100%。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无白色浑浊出现B.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溶液C.硫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全部是H+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会使溶质析出出现浑浊,故此选项错误.B、由20℃时氯化钠溶解度可知,30g氯化钠不能都溶解在50g水中,只能溶解18g形成68g溶液,故此选项错误.C、硫酸在水中电离时会出现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除氢离子外再无其他带正电的离子,故此选项正确.D、溶液一定透明但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的溶液是蓝色的,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11.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t1℃时,甲与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t1℃D.t2℃时,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要蒸发掉较多水的是乙物质饱和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