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会优抚和安置
第一节社会优抚和安置的基本内容•社会优抚和安置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为国捐躯军人和现役军人的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优抚和安置的对象和内容:•(一)社会优抚和安置的对象
•社会优抚和安置的范围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条例和政策规定来确定的。
•抚恤对象:牺牲病故军人家属和革命残废军人。
•优待对象:现役军人(包括武装警察)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安置对象:退役军人,包括退伍义务兵、退伍志愿兵、复原干部、转业干部、离退休干部等。
•(二)社会优抚和安置的基本内容:
•1、社会优抚的基本内容:
•(1)抚恤。
国家对因工伤残人员、因公牺牲以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
•伤残抚恤:指按规定确定为革命伤残人员的,给予一定物质照顾,对其中无工作的人员,发给伤残抚恤金,对其中有工作人员,国家发给伤残保健金。
•伤残按照性质区分为因战、因公、因病。
•按照伤残情况区分为特等、一等、二等甲级、二等乙级、三等甲级、三等乙级共四等六个级别。
•死亡抚恤:对革命烈士、牺牲病故军人、死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发放一次性抚恤金或定期抚恤金。
•(2)优待。
从政治上和物质上给予良好待遇。
分为广义和狭义内容。
•广义的优待指国家、社会、群众三方面对优抚对象广泛的关怀照顾及物质帮助,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物质优待、优先照顾、帮工代工、包户服务、扶持生产、走访慰问
•(3)褒扬革命烈士。
以各种形式纪念和表彰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的英雄烈士。
宣传革命烈士的光辉业绩包括:
•①通过建立法律、法规,明确革命烈士的评定条件及审批权限,限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②保护革命烈士纪念物,并在清明、国庆及一些重大节日开展悼念活动。
•③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维修及管理。
•④编印《革命烈士英名录》,编纂革命烈士传记,宣传烈士事迹。
•(4)举办优抚事业单位。
把优抚对象中一部分无依无靠、生活困难较大的孤老病残人员集中起来,由国家提供设施和条件,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生活。
我国优抚事业单位主要有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荣复军人慢性病疗养院、复原退伍精神病院、光荣院和为国捐躯军人家属养老院
•(5)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一方面在重要节日期间,开展群众性的拥军优属活动,另一方面坚持做好经常性、群众性的拥军优属工作。
•2、社会安置的基本内容:
•对一切推出现役的军人进行安置。
•1)就业安置2)回原籍安置3)离退休安置
•二、社会优抚和安置的性质和特征及意义•(一)社会优抚和安置的性质和特征
•优抚和安置工作是国家和社会应负的责任;•优抚和安置工作既有社会保险,也有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是一种综合的社会保障制度;•优抚和安置工作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有关政策来实施的,其保障的对象、范围、标准及形式和手段,都有比较明确的法规作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比较健全。
•优抚和安置工作的指导思想:保证优抚和安置对象的基本生活稍高于(或不低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
•优抚和安置工作不仅要保障这部分人的物质生活,而且是对优抚和安置对象的褒扬,对全民的教育。
•(二)社会优抚和安置的意义
•1、社会优抚和安置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2、社会优抚和安置工作是一项具有革命内容的社会工作。
表现在(1)优抚和安置工作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涉及部门很多,需要在各级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协作(2)做好优抚和安置工作必须动员社会力量(3)要在社会上进一步形成和加强拥军优属人人有责的新风气,大力加强这方面的社会宣传和教育。
第二节国家抚恤、群众优待和褒扬革命烈
士
•国家抚恤是国家保障抚恤对象物质生活的
最主要形式,群众优待是国家抚恤的必要
补充。
•一、国家抚恤
•新时期优抚工作的特点和作用:
•1)在全部的抚恤工作中贯穿了为总任务服务的指导思想
•2)对优抚对象的物质生活保障突出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充分发挥优抚对象的共产主义精神,努力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贡献。
•二、群众优待
•一般来讲,群众优待可分为政治优待和物质优待两大类。
•根据规定,享受群众优待的优抚对象包括:服现役的义务兵家属,革命烈士家属,牺牲、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随军军官和志愿兵家属等。
•三、革命烈士褒扬
•1、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2、保护革命烈士墓以及在清明节开展悼念烈士活动
•3、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的修建与管理
•四、现阶段国家抚恤和群众优待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路
•1)依照国务院的规定,适时调整制定优抚对象的伤残抚恤(保健)金和各种费用,建立一种抚恤标准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自然增长的机制。
•2)调整抚恤补助标准。
•3)为了缓解优抚事业单位资金不足的矛盾,加强优抚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
•4)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提高抚恤保障的社会化水平。
第三节军人退役安置和离退休安置•一、军人退役安置
•军人退役安置包括:复员军人安置、退伍军人安置、转业志愿兵安置。
•(一)复员退伍安置工作的作用和特点•1、复员退伍安置工作的作用
•(1)是政府和人民的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2)直接为国防建设服务
•(3)对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2、复员退伍安置工作的特点
•(1)双重从属性
•(2)设计范围的广泛性
•(3)安置政策的严肃性
•(4)明显的时空性
•(二)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的方针和原则•妥善安置,各得其所——安置方针•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安置总原则
•(三)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的改革方向•加强法制建设,制定《退役士兵安置法》,依法保障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完善城镇退伍兵安置政策,保证城镇退伍军人第一次就业;对城镇退伍军人安置除继续坚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安置主渠道外,要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进行安置。
•二、军队干部离退休安置
•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地方后,由民政部门负责管理。
•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的特点:安置对象具有特殊性、政治、生活待遇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改革思路:1)加快军队离退休干部住房建设2)改革军休所管理方式3)制定《安置条例》4)通过完善安置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多渠道、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保证安置对象的生活待遇不断提高,安置对象得到妥善安置。
练一练
•1、我国社会优抚和安置中,安置工作不包括的对象是()
•A.退出现役的军人家属B.转业干部•C.复员干部D.退伍志愿兵
•2、我国的优抚工作包括的内容之一是优待,书中介绍的优待是()
•A.政治上的优待 B.物质上的优待
•C.狭义的优待 D.广义的优待
•3、社会优抚的特征是( )
• A.社会优抚水平低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 B.社会优抚以教育为主
• C.社会优抚是国家的责任
• D.社会优抚只优待牺牲、伤残军人
•4、下列关于优抚和安置工作概括正确的是( )• A.优抚和安置工作具有显著的法律规定性
• B.保障对象没有明显的界线
• C.保障水平稍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 D.优抚和安置是单纯的社会保险
•5、社会优抚的保障水平是()•A.相当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B.相当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C.相当于当地平均工资
•D.相当于当地养老金给付水平
•6、我国社会优抚工作的管理机构是()•A.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B.财政部
•C.民政部 D.征兵部门
•7、我国社会优抚改革的思路是( )•A.建立抚恤补助标准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自然增长的机制
•B.在乡老复员军人的给付由国家承担•C.给予烈属社会救助金
•D.抚恤补助标准略低于一般群众的生活水平
•8、下列属于群众优待工作内容的有( )•A.服现役义务兵从部队发出的平信免收邮费•B.革命烈士子女自愿参军并符合征兵条件的,可优先批准一人入伍
•C.伤残军人因伤需要配假肢等辅助器械,由民政部门审批并负责解决
•D.现役军官随军家属无正式工作的,驻军所在地的劳动、人事部门应为其安排适当的工作
•E.对于边防部队,有些符合随军条件的军官家属不予安排工作
•9、社会优抚的对象是()•A.现役军人B.复员退伍军人•C.伤残军人D.为国捐躯军人家属•E.现役军人家属
•10、社会优抚的死亡抚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