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笔记》ppt课件
16
❖ 相对于“蓝地球”,晨昏线是一个不容易说 清楚的概念。但作者的巧思妙想和妙笔生花 却使晨昏线如同一幅生动的画面剪辑,深深 地映入读者的脑海。作者在这里的用意并不 仅仅局限于解释自然现象,他还从晨昏线引 申出了光明与黑暗相互依存、互有攻守的哲 理,由于有自然宇宙的大境界作铺垫,因此, 文章极具感染力。
2. 第2-5节,分别写了空气哪两个特点?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3. 阅读第6节,概括空气的作用。
①削弱宇宙射线对地球及其生物的伤害。
②维持地球气候的均衡。
③孕育万物,给万物以无尽的滋养。
④激发艺术创作的热情。
15
❖ 有关“蓝地球”和“蔚蓝色苍穹”的提法, 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详了。作者以诗化的语言、 瑰丽的想象描绘了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告 诉我们,这不过是一种流传广泛的“错觉”。 “笼罩地球的一片蓝,是阳光与空气精心协 作的‘魔术’。”在这一段,作者将比喻和 比拟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把光学的一些知 识描写得灵动飘逸,使七色阳光、空气与地 球具有了人格化的含义。
与“大散文”形成对比,表现了自然的伟大、深刻,以及相 形之下,人类的渺小、浅陋。
12
3. 晨昏线“寓言”寄托了怎样的哲理? 光明和黑暗互相依存,互有攻守。
13
包容一切的空气
14
1. “她很诗化,抽象得像光,飘渺得如雾,漂泊得似水。” 请从句式、结构、修辞上赏析这句话。
句式:整散结合。整句中也体现局部词语的变化,增一份灵动, 少一些呆板。 结构:总分。 修辞:比喻。
4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文章每一部分 阐释的自然科学知识。
5
蓝地球
6
蓝地球 笼罩地球的一片蓝,是阳光与
空气精心协作的“魔术”
7
蓝地球
用简明的语言解释“蓝地球”的成因
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光,遇到空气中的微型物 质,发生散射和漫射,形成蓝地球。
蓝地球除了用细腻形象的笔触解释了“在宇航员 看来,地球是蔚蓝色”的原因外,还体现了什么 思想倾向?
18
艺术特色
1.说明种种的自然现象,语言生动活泼, 具体而又形象。
2. 运用多文章富 有文采。
4.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5从自然现象的介绍中,引发议论,上升
到人生哲理的高度。
19
(1)民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借用民谚形象地说明日夜交替,周而复始的变化轮回。
(2)“晨昏线现象”,够得上是宇宙背景上的一篇“大散 将文“”晨。昏线”形象比作“大散文”,寓示这一自然奇景蕴含 着恢宏广大的境界,颇有“大散文”的韵味,也照应下文晨 昏线现象大白于宇宙的社会意义,哲理深刻。
(3)在晨昏线现象面前,人类自鸣得意的一切,不过是杯 水风波式的“小女人散文”。
17
❖ “包容一切的空气”是地球和人类最忠实的保姆, 作者用生动的拟人手法和流云般的排比句式把 “包容一切的空气”写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然后强调了空气和你我的关系:她中有你,你中 有她。接着又用一连串的比喻,对地球展开了丰 富的想象,以比喻领起每一段,非常形象地描述 了空气与地球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也使文章 对包容一切的空气的神情赞美显得水到渠成,合 情合理:“她平凡到了极致”,“她是平凡而伟 大的象征”,字里行间充满了人类对“空气”的 赞美和感恩。
体现了人们希冀能平等地生活在和平宁静、蔚蓝 如洗的天穹之下的愿望,同时,期望给人一些 启示,如和平安宁的地球,需要人类共同呵护。
8
雨水滴石 水花四溅
9
“晨昏线”寓言
10
晨昏线
根据文意,给“晨昏线”下定义。 白天与黑夜在地球表面上的交界线,与地球做 着反面、同速的运动。
11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语句在文中 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自然笔记
杨文丰
1
2
解题
❖ 自然:自然界,一般指无机界和有机界。 有时也指包括社会在内得整个物质世界。
❖ 笔记: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 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用文学随笔的写法,来阐释自然科学知识 。
(寓科学性于文学性之中。)
3
阅读提示:
❖ 作者以细致的科学观察和广远的艺术想象生 动的向我们描述了地球的色彩,晨昏的更替, 空气的流动,等自然现象的种种奥秘。读这 篇文章,我们既能获取许多科学知识,又能 得到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