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备考讲座《遗传规律专题复习》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备考讲座《遗传规律专题复习》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 同的配子中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 是随机的
值得思考的问题:
1.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作出假设的? 2.该假说中,你认为最为核心的观点 是什么? 3.验证假说的方法是如何确定的?
孟德尔:F2中的高茎,是和P的高茎相 同,还是和F1的高茎相同?
如果你是孟德尔,你会怎样研究这个问 题?
对未来教育提前试水!
• 存在的问题
1.硬件支撑上:缺乏能适用于多种平台的通用技术标准。电视、 电 脑、平板、手机。但不同硬件对音频视频技术要求不一样。 要简化学生在终端参与学习的技术要求,让学生顺利在线,感觉不到 技术障碍。
2.教师素养上:信息化素养储备不足,差异大。(教学素养、心里 素 质、技术运用、学习能力)(刚需、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 3.现场感受上:无法把握学生听课状态,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有限
(2)空白中所填写的应是关键词语,并且要和上下文有密切 的关系,使被试不至于填写困难。
(3)题目中空白地方不能太多,以免句子变得支离破碎,不 利于被试者理解题意。
(4)尽量将空白放在句子的后面或中间,而不要放在句子开 头。因为按照人们的思维过程,应该是先提供充分的证据,然 后再要求被试做什么或怎么做。
“……,得出的结论是

“……,它们的相同点是 ”
……
“事实性知识”的特 征设问: “……是________” “……为__(1)题意要明确,限定要严密,使空白处应填的答案是唯一 的。填空题属于封闭型的一种,题干的逻辑性要求很高,从而使 被试按照形式逻辑的思维去推理、判断。此外,题干的表述还应 使众多被试按照同一个思维路径进行趋向思维,否则被试不知道 填什么,或填什么都成立,从而引起争议,达不到测量目的。
寻根问踪挖教材 分类施策重方法 ——遗传规律专题复习
CONTENT
01 对线上教学与管理的思考 02 模块考情、学情与信心分析 03 “遗传规律+”的备考策略
02
1
线上教育现状如何?
• 好的方面——形成新的教学生态 资源共享、打破壁垒; 主播登场,平台纷纷; 合班授课,资源整合; 人手一机,推送便利; 简化事务,节约时间; 备课学习,筛选素材; 交互频繁,反馈多样; 线上风云,多彩纷呈。
Aa→ AaBb→ AaBbDd→ AO(缺失)→ AA+(突变)→ AAa(三体)→ AAaa(四倍体)→
果蝇有4对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大约有1.5万个。 人有23对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大约有3.5万个。
基因与染色体在数量上还存在什么关系?
结论: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 多个基因
XBYb
Bb
XbYB
bb
XbYb
① BB × BB ② BB × Bb ③ BB × bb ④ Bb × Bb ⑤ Bb × bb ⑥ bb × bb
① XBXB × XBY ② XBXb × XBY ③ XbXb × XBY ④ XBXB × XbY ⑤ XBXb × XbY ⑥ XbXb × XbY
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B
AaBb
Ab
aB
ab
命题与解题的视角
个体:基因(显隐性、位置、数量关系)双亲
基因型
杂交方式
配子
表现型 子代
基因相关特性、 基因型
配子类型
杂交实验方案
实验结果
BB
XBYB
T32(12)
T5(6)
2019
不变: “遗传规律+?”命题模式
(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 伴性遗传、……)
关注:考纲调整的知识内容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I →Ⅱ)
高考评体系价——
14
“理性思维”的特征设问:
“……,合理的解释是____ ”
“……,判断的依据为____ ”
“……,其原因是_______ ” “……,为什么?”
(5)所有空白处的线段长度应当一致,不能随正确答案文 字的多少而长短不一,以免产生暗示作用。
了解自己的学生吗? 学生在本模块的信心指数? 学生的增长空间在哪里?
信心从哪里来? 我们能做什么?
3
我的核心观点:
1.学习观:透过现象看本质
2.思维观:证据-逻辑-结论(假说演绎 )
3.方法观:技巧减时
得出分离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什么过程?
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
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
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Aa
A
a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
假说——演绎法
融合遗传观点 P→F1→F2→F3
发现→分析解决 问题 问题
①纳泊对遗传的理解 ②大学生物老师对花粉 细胞、卵细胞的理解
笛卡尔提出假说演绎法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不是融合遗传、F2中的3:1 还能分为1:2:1
遗传因子、存在、分离、 随机结合
设计测交实验,并根据假 说推测理论结果。 完成测交实验,发现与理 论结果一致。
万变不离其宗——回到遗传规律发现的史料中
案例1: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发现什么? 案例2: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发现什么? 案例3:从摩尔根的将果蝇基因定位的杂交实验中发现什么?






受 精 卵
假说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 决定的(颗粒式遗传)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 存在的
的科学方法Ⅱ
组合定律Ⅱ
的关系Ⅱ
(4)伴性遗传Ⅱ
2017
2018
I卷 II卷
年 Ⅲ卷
I卷 II卷
年 Ⅲ卷
I卷

II卷
III卷
T6(6) T6(6) T32(6) T32(12)
T31(10)
T32(11) T5(6) T32(12) T5(6) T32(9)
T6(6)
T32(12) T32(12) T32(6)
4.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理念上:跟不上课程改革与疫情实际的要求 。
5.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平台:资源不足、选择乱象(不同学校、同 一 个学校不同年级、 同一个年级不同班级也有差异)
……
示例:作业方式
2
遗传的基本规律
考纲的知识内容及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 (2)基因分离、自由 (3)基因与性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