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浙江自选)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
”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
”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荀子·子道篇》) 材料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1)解释《荀子》这段话中“仁者使人爱己”和“知者知人”的意思。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为什么《荀子》这段话中孔子对颜渊回答的评价高于子路和子贡?恰当运用《论语》中的材料分析说明。
(字数不超过150字)(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5·浙江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①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论语·子路》)②孔子赞《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于《孝经》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于《论语》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又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圣人以名立教,未尝恶人之名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八) (1)分别解释上面两则材料中“名”的含义。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分析评价孔子对“名”的看法。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5·杭州市一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一)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二)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的思想性格。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一)中,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材科(二)中,孟子却说:“穷则独善其身。
”你怎么理解他们看似不同的说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5·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一)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
”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辩贤于丘也。
”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
”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
”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
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辩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
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
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
”(《列子·仲尼》)(二)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也,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所依据的哲学思想,并结合材料对这一思想作简要评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联系现实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5·温州市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注】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孝经·纪孝行》)【注】丑:民众。
(1)上述两则材料中对“孝”的看法,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4分)《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孝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上述材料,评价下面这则新闻中李某的“孝行”。
(6分)“浙江在线”宁波1月31日讯李某从小家庭环境就不好,父母为了培养他一直辛苦奔波。
而懂事的李某也很体谅父母,早早就打工贴补家用,周围邻居也一直夸李某是一个孝顺父母、知道感恩的好儿子。
但前几年,李某的母亲不幸身染重病,昂贵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经济窘迫的家庭愈发捉襟见肘。
眼看着家里再不筹集出医药费,李某的母亲病情将会恶化,这个孝顺的儿子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到钱,竟然不惜铤而走险加入贩毒的行列,最终被民警查获,沦为阶下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15·台州市高三期末质量评估)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孔子的“仁”和“礼”的理解。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宋儒认为“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理解符合孔子的原意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15·宁波市镇海中学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材料一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材料二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材料三近日,舒城县初三女生小何骑电动车上学,见一老太摔倒,忙上前搀扶,不料老人一口咬定小何撞了她,交警反复勘查,终还小何清白。
老人伤愈出院,小何不计前嫌,带着家人向这位困难老人捐款千元,在当地传为佳话。
(1)上述一、二两则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事原则?谈谈你对这种处事原则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