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1 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11年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于2011年4月15日在京拉开帷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我们的使命——为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家朱永新在论坛上做主题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

我利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和分享,主要是我们这些年来我们的团队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实践一个主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教育核心理念,首先大家要问什么是新教育,很多人见到我我就这个问题。简单点来说新教育是民间教育改革运动,不是教育部发起,是我们民间草根的教育改革实践探索。它是以教师发展为起点,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完美幸福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践。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驾驶发展,我们新教育和其他教育不一样,新课程逻辑起点就是课程,课程变革推动教育改革。新基础教育起点是课堂,提出来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新教育说明没有教师发展没有课堂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幸福没有孩子的快乐,教师是我们始终关注最关键的环节。

具体的来说用几个新字来阐释新教育。第一个“新”就是新旧的“新”,大家说新教育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无水之萍,实际上它是有着非常深厚教育思想的背景。我们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英国教育(微 2 博)家雷迪,当时建了第一所新教育学校,后来影响整个欧洲新教育的起点,甚至成为影响整个世界教育非常重要的起点。我们知道后来美国进步主义的思潮,中国20、30年代教育改革都是来源于此。后来许多著名学校、著名的人物都和新教育有关,我们现在提到很多伟大的学校英国夏山学校、巴学园都可以追溯到雷迪,那些伟大教育人从罗素到蒙台梭利最后到皮亚杰都是新教育家。新教育是世界语境中中国回想,我们是传承世界上新教育共同特点,比如说批判精神,当时英国的新教育诞生就是对当时教育批判和反省,这里面重视实验,多在课程变革上、课程改革上作出变动。第二个民间特色,都是民间草根自发的探索,我们新教育是与历史上新教育一段新的连接。当然新教育不仅仅是传承,如果仅仅是传承和历史上新教育没有什么区别,它同时又是创新,一些理念从模糊走向清晰,从贫乏走向清晰就是新。一些理念从过去理念援用到现在背景上继承和发扬就是新。我讲人类几千年教育文明该说的话前人大部分都说过了,该做的探索人家也都探索过了,在今天教室里发生的事情过去教室都发生过,未来教室还将会发生。最好的教育应该回归本身的教育,应该回归到原点的教育,应该尊重教育本身的教育,新教育本质也是回到原点的教育。在这个基础上新教育有自己独特的构建,我们提出了我们核心价值、四大改变、五大理念、六大行动、儿童课程、教师发展课程、理想课程、每月一事、儿童协作、学校文化等等项目,这些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应该丰富和完善新教育运动的内涵,所以它是真正一场新的教育。 3 新教育同时还是“心灵的教育”,有些人曾经问我你能不能用几个字来描述什么是新教育,我说新教育要是几个字描述很容易,要是简单说“心灵的教育”是可以概括新教育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做了一个专题节目,题目就是“心灵的教育”。相对于封锁导致应试教育,让儿童有一个博爱和敏感的心理,重塑他们精神世界的蓝图。唯分数的教育刚才柳斌部长也讲了,它是单向度的教育、畸形的教育、片面的教育。新教育是完整的教育或者传承教育,我们把传承教育作为新教育长期课程开发计划在做,所以我们希望人应该是完整的,应该包括身心灵统一的整体。所以有人认为新教育又是中国新希望工程,过去希望工程是增添书桌过程,注重物质,新希望工程是人的工程,注重精神。

第三,新教育也是“行”教育。为什么是行教育呢?新教育旗帜上清晰写着“行动就是收获”,新教育LOGO一句话就是“行动就是收获”,坚持就有奇迹。我们新教育人一定把田野精神作为我们重要追求,所以新教育一直强调把根深深扎在我们教学,把我们根深深扎在孩子心理,用行动去改变。所以新教育自身自己是擦星族,因为星星太脏了,没有人敢擦星星,我们这群人把星星擦干净,尽管有点不自量力,我们知道只要我们去做一定会有改变,我们也可以改变世界。所以行动就有收获,是我们新教育人一个重要的旗帜,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进着课程的变革、教育的变革、学校的变革。前面提到六大行动、三大课程。比如说我们晨颂、午读、暮省为核心的儿童课程,这是努力行动的一种表现。我们提出四大改变更加注重行动, 4 我们对我们优秀老师也是这样的要求,不希望新教育老师满足于写文章、做演讲,而是把自己根扎在教室里,让自己生命在教室里开出一朵花,这是对新教育的期许。杨东平教师评价我们新教育,他说新教育不复杂,就改变教师现实解决这些问题而言,新教育大为可观、魅力无限。教育真理是古今中外相通,大致是质朴无华,这是好教育所需要的基本品质。

新教育还是“幸”教育,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认为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我曾经用矩阵来描写幸福、不幸和现在、未来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 新教育还是“星”教育。新教育人像一群仰望星空的孩子,总不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只是拿着抹布和水桶擦星星,新教育把自己的清楚和智慧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他们执着、他们尖锐,无论碰到什么因的困难和挫折,碰到什么样的打击他们都且坚定往前走,他们不在乎个人力量有多么渺小,他们相信再渺小的付出都会悄悄改变和影响这个世界。我跟很多老师讲不要小看自己,关起教室门你就是国王。事实上是如此,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看成主人,都能发自己一份光,这个世界一定会充满精采,只不过大部分人都会学会了埋怨、抱怨,都学会了消极的声音,从来不知道事实上这个世界的好和坏,和你和我,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直接的关系。你说教育不好,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不仅仅是教育部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应试教育也好、各种教育问题每个人都是推波助澜者。你反思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父母、我们老师我们都是推波助澜者,从你做起把人类最美好东西给你的孩子,真正按照理想中教育去行动,我们 5 教育不就变了,至少在你的课堂里就变了,在我的课堂里就变了,你我都变了,更多你我参与了教育,还会是今天这样吗?我对中国教育充满信心就是基于此,我觉得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教师都真正理解教育,都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我相信我们教育一定会做的更好。所以新教育这些年来我们也不张扬,刚刚有很多人说你还做新教育,我说生命已经交给新教育。新教育已经悄悄的发展,在全国02年正式领航,举行在全国28个实验区、862所学校,今年又有很大的增长。今年年初中国教育报评选中国十大推动读书的教师,我看了很欣慰。20个候选人有6个是新教育人,十个获奖者三个新教育人,我看了很感动,这些是完全自发产生推荐候选人,说明十年耕耘新教育成为引领中国教育和教师的一支重要力量,我相信这个评价不过分。你想想我们几千万教师,我们选10个教师3个是新教育人,这不是偶然。我们自己创办了新教育网,1000个学员,国家没有投一分钱,我们建立“教育在线”网站,所有讲师都是志愿者不拿一分钱,所有学员没有文凭的诱惑。今后这些课程学下来坚持下来的人,会给他一个新教育大学硕士文凭,我们自己成立新教育大学,我们给他发一个硕士文凭,没什么不可以了。拿到这个文凭比很多师范大学硕士文凭含金量要高。我们每周几个晚上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我们一本书一本书啃读。我们讲师每周跟学生对话,每周做教学反思非常非常精采,在这里没有阅读你是进不了门的,所以很多人受不了退学坚持不下去。尽管如此新教育这十年还是发展非常之快,如火如荼,不断有地方和我们联系加入 6 新教育,不断有学校跟我们联系参加新教育。所以杨东平先生写过一篇文章讲过教育变革的力量在哪里?古往今来所有教育家和教育创新不是来自政府规划和批准,而是来自星火相传教育者的理想,我们相信学在民间的伟大力量,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新教育也是星教育。

新教育也是“信”教育。新教育重要心理学的理念就是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充分发挥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我主编过一本书叫《教育的奇迹》,这里面就讲述18个让人刻骨铭心的故事,书中主人公被我们教育、被我们父母、校长判为死刑的孩子,这些孩子没有发展进和可能。但是他们不仅仅发展了,而且用自己的生命的故事来证明他们可以创造奇迹。我们经常讲信念、信念、信心是新教育非常重要的关健词,满怀信任和信念你才能够坚持,所以我说面对教育各种问题,批评和指责是很容易的,在经过种种困难成为一个愤世嫉俗者也很容易,成为一个仍然心怀梦想、怀着根本信念的人很艰难。一个真正教师应该让学生也让自己在跨过种种困难以及怀疑以后,仍然建立起对世界、对人类、对自我存在根本性乃至于信念,是成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基石。我们看透这个世界,但是我们仍然热爱它,这是新教育根本概念。新教育还有两句流行的话,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这是新教育的密码,这是新教育碰到一起经常说的,我们新教育网站上很多人的签名就是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种子意味着希望和愿景,岁月就意味着坚持,新教育表达对我们世界、对我们生命、对我们教育根本的信任,对我们职业最终的认同,我们要相信自己从 7 事这个事业最终会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应对。这是我简单说一下什么是新教育。

第二个简单介绍一下新教育发展历程。新教育每个月出一张报纸,无偿给需要的人赠送,希望的人到网上申请我们可以派送,介绍全国各地新教育进展,各个实验区的情况。新教育可以追溯到1999年,我说是新教育萌动期或者萌芽期。萌芽期的标志是当时我得到一本书叫《管理大师德鲁克》,德鲁克在管理学界非常著名,很多校长看过他的书,的确是管理界大师,很多重要管理理念都来自于他。书里讲他当时和孩子看孩子老师生病中的老师,他的老师说靠理论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你能改变生活。一本书很普通一句话,对我的心灵是很大的震撼。过去我是满足于写书,因为在大学里教书,我们有一句话“要么出版、要么死亡”,所以我写了很多书,出版了很多文章。但是这些书、这些文章究竟能不能走进教师的心灵,究竟能不能改变我们的教育生活呢?我反思了一下,恐怕还没有做到。所以我就决定换一种活法,真正去走进我们教育,走进我们的教师,所以当时我就来到了江苏常州的一索农村学校,湖塘桥中心小学,是常州镇上一所小学。这个学校现在已经很漂亮了,当时我去的时候是两排小小的平房很破旧,在这里我开始和老师们交流,和老师们开始带学生,我带着徒弟当时是20来岁的萧姑娘,现在成为数学特级教师,十年时间不到是江苏省教育家培养对象,特级数学教师。我去的时候这所学校名不见经传,现在是全国名校,它的校长专门写过《一所好学校是怎么炼成》,今年7月份我们要在这里召开一个论坛。从1999年开始,我跟老师 8 们交流,2000年我出版一本书叫《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追寻是理想的教育,我书里写了理想学校、教师等等,很多老师都看过这本书,这本书在中国教育界曾经刮起一阵理想风。很多老师说不看你的书也罢,看了更痛苦,说我们明明知道有这么好的东西,但是不能做,我们戴着镣铐怎么跳舞。我说戴着镣铐也可以跳出很好的舞蹈,你既然知道有这个东西为什么不去努力,为什么看成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呢。这本书出版以后面对很多老师的困惑,我决定写书还不够还得做,带学生带老师不够,把自己理想的东西走进学校。

2002年有一件事件发生就是教育在线网站,这个网站创办完全非常非常偶然,我被几个学生忽悠建立一个网站,没想到第一个月来了5000个人,我觉得很有意思,它可以让我走进老师的心灵。每天早上我打开网站,上教育在线网上拿起鼠标可以听到老师呼吸的声音。所以新教育做的这些事情,往往老师们觉得一看就懂,一看就有效果,因为我知道老师在想什么。新教育网站已经成为中国教师的精神家园,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示范区,有会员37万人,有教育主题35万多个,关于教育帖子有600多万个,有3万多名老师在上面建了自己教育博客,在这个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中国教师精神家园。

2002年新教育正式启动,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在昆山玉峰正式启动,那是好的学校都乐意参加,我们不找。我们找差学校,差学校短期建校很不容易,往往它们缺少一个有激情的校长,我找一个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