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渗透措施

德育渗透措施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措施德育贵在有意,重在有机。

物理教学中,应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使德育能够有步骤、分层次、有机进行。

高中教学中可重点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形象思维的教育。

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用技术和生产建设联系较大,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收到良好效果。

教学中还要适时向学生介绍有关最新成就及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培养爱国主义,激发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顽强学习的精神。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把德育渗透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的作用呢?一、利用物理规律本身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物理规律本身包含许多哲学思想,借此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例如,讲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时,教育学生看任何事物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看.,看待别人和自己也应如此。

讲分子运动论时,一个分子的行为和大量分子的行为完全不同。

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存在共性和个性,量变到质变的辨证统一。

讲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弹簧阵子、单摆等知识时,渗透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抓事物主要矛盾的哲学原理。

同时还利用物理规律来唤起学生“异想天开”的求知欲望。

如讲库仑定律时让学生与万有引力定律形式相对比,F=G m1m2/r2、F=K q1q2/r2后设疑:“二者的表达式如此相似,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可至今还没有哪位科学家做出回答?你们将是二十一世纪祖国科技发展的主人。

我希望你们现在努力学好物理基础知识。

或许你们之中的某位同学将来做出解答。

”同学们听着,洋溢着兴奋的表情。

物理公式简洁、严谨、但其内涵丰富多彩也是进行对称美、和谐美等美育的最佳材料。

通过形式美教育的同时,将其内涵加之扩展,为学生理解记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例如:复习牛顿第二定律F=ma时,讲到它包括矢量性、对应性和瞬间性,学生感叹无比说:“牛顿真了不起,仅仅用了三个字母就包括着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

”使学生受到了公式美和内容美的熏陶。

二、利用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讲授有关物理知识时,我总是讲点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的事例,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学习态度等无疑是一种好的尝试。

我讲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拉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爱迪生电灯的发明,从此社会进入了电的时代。

阿基米德在浴室中洗澡,发现身体浸入水中,水就会从盆边溢出,突发灵感,阿基米德定律从此诞生了。

这一发现,不仅揭开他苦苦思索的黄冠之迷,也是流体力学诞生的庆典。

“树上苹果掉下总是落向地面”这在大家看来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在牛顿的眼里却孕育着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

伽利略在教堂中发现悬挂在天花板上油灯的摆动,惊奇的发现油灯摆动振幅越来越小,可每次摆动的时间却几乎相等,这就是摆的重要特性——等时性的雏形,由此诞生了世界第一个摆钟。

开普勒三定律就是开普勒经过长达四年,否定19种设想最后发现的。

太阳系中的第8个行星海王星就是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物。

通过描述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科学推测、勇于探索、不畏艰难、最终发现物理规律的精神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初步养成了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也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打下思想基础。

我去参加往届学生的联谊活动,其中有一位我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学生现在是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某中学的物理老师,交谈中他说:“在上中学时,原先对物理并不感兴趣,也根本没想到上大学会去学物理,就是得益于您的教育,我常以您的话:‘物理就是要搞清楚物理过程中的道理’为指导思想,在学习中一定明确物理过程,理解其中所对应的物理规律,准确使用物理公式。

有时一道题能做两三天,天长日久就养成了勤学、勤思、善解的好习惯。

同时也爱上了物理这一科”。

三、利用物理学家的平生事迹,对学生进行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教育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是物理学史上的一员巨匠,但他却说那是由于“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布鲁诺为了坚持哥白尼日心说被当时的天主教活活烧死。

居里因为思考问题而惨死在奔跑的马蹄之下。

阿基米德曾经说:“我只需要一根足够长的木棒就能撬起地球”,.因而被誉为能测出地球质量的人。

我国国家功勋钱学森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时,冲破美帝国主义的层层封锁,依然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些内容,讲课时紧紧结合教材特点介绍给学生。

科学家的那种勤奋、刻苦、灵活、持久、为科学真理不畏强暴而献身的精神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使其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在我教的学生中,也有出国的,但他们都表示,到国外只是充电,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目的是更好的报效祖国。

四、利用我国科技发展巨大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讲课时,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例如利用图象再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那万众欢呼、激动人心的情景,学生也为之激动,引起了极好的感情共鸣。

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时,我又利用1970年4月,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升空的场景。

30年来,我国先后发射40多颗返回式卫星、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和各种科学实验卫星。

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成功地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

这些重大事件,学生耳闻目睹、易于接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有好几位学生写了课后感想。

有的说:“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感到无比自豪!”有的说:“我们科学技术进步了,国防实力增强,中国再也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欺负了!”我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坚持德育渗透,从形式上看与教学内容无关,其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态度,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

这种教育可以说是潜移默化,很有成效。

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使学生受益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措施武丽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把德育渗透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的作用呢?一、合理规划,实现德育的有机渗透德育贵在有意,重在有机。

物理教学中,应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使德育能够有步骤、分层次、有机进行。

初中教学中可重点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形象思维的教育。

初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用技术和生产建设联系较大,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收到良好效果。

教学中还要适时向学生介绍有关最新成就及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培养爱国主义,激发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顽强学习的精神。

对一堂课来说,哪些德育内容该在课前完成,哪些该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也要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落实。

二、依托学科特点,实现德育的自然渗透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本身充满了辨证唯物主义的生动题材,正负电荷、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和反映。

它有为数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墨经》中对力学、光学的论述;“四大发明”等,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实验和观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

三、立足教材,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关键是要紧扣教材,注重有效渗透。

对于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内容,可多花一些时间集中进行思想教育,对于思想教育因素并不明显的内容,可将德育融贯在对知识的分析之中,点到为止。

教师还要重视下力气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德育价值。

我国的物理科学史历史悠久,德育素材相当丰富,将这些素材条分缕析,可以从中发掘出爱国主义、辩证唯物思想、科学作风等方面的德育价值。

四、多种形式,实现德育的快乐渗透在现实生活中,道德教育要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完成从知到行的转化,就要采取多种德育形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有效教育。

要寓德育于实际活动中,比如可以开展一些课外实验、物理竞赛、参观访问等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合作团结的能力。

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细心找寻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现智力和德性的和谐发展。

、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在个人修养,素质培养方面也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个人形象和发挥出来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责任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动力。

教师的责职是教书和育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课内教书,课外育人”是错误的观点,教书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生都期望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教师,教育有时并不局限于口头表达传授,言行举止也是一种深刻的教育,而且,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极容易受到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端正自身的品行,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影响。

二、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现行教育材料中,大部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能够深入分析钻研教材,发掘其中的德育素材。

物理作为一门学科,本身就存在辩证的思想方法,这在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充分的体现,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使其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能用全面的观点去看问题,例如在讲到力学中的摩擦力时,应该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摩擦力的作用,要一分为二来看问题,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有害的一面;而在讲述透镜成像时,要让学生领会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当物距的量发生变化时,这时会改变像的性质,即实像和虚像的转化,培养学生透过表面看本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运动学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相对和绝对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

世界的本质亦如此,变是绝对的,而不变是相对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德育素材,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和体验事物的相对和绝对、抽象和具体、表象和本质、对立和统一、特殊和一般的辩证关系[5]。

教会学生以辩证的观点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提高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讲授某些物理定律或物理概念时,应当有意识的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坚定的科学信念渗透到教学当中,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的建立并不是随随便便凭某些人的主观意念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一系列严谨的实验证实、推导而来的,物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凝聚了多少前人的血汗和智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看来,名人的成长历程对学生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容易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的作用,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人格的健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