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以成功做人为目的”—南怀瑾办学作者:周瑞金(《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教育以成功做人为目的”二○○○年,八十三岁的南师在考察了杭州、上海、苏州等地以后,来到太湖之滨吴江庙港镇,眼前赫然开阔,太湖一望无际,水边林下长堤,正是读书修行地。
南师为之动容,遂决定落脚庙港,建设太湖大学堂。
历经六年建设,大学堂终于在南师八十九岁那一年正式启用。
十几年前,南师亲历亲为,投资数千万美元合资建设打通浙西南大通道的金温铁路,轰动一时,也开了股份制合资建设国内基础设施的先河。
铁路通车时,南师作了一首诗:“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
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
”南师功成身退,一分利益不沾,把铁路股份全部“还路于民”。
他毕生都在修一条人走的大道。
“区区一条人间铁路算什么。
现在这个地方,我是为了继续修一条‘人道之路’。
”二○○六年初夏,就在太湖大学堂启动时,南师如是说。
从台湾到美国,再到香港,南师一路奔波数十载,在弘扬传统文化中深感人才的匮乏。
而人才成长靠教育,中国百多年来新旧交替的教育,文化分科越分越细,为求职应试而学习、为知识专业而教学,离培养人的品德、心性越来越远。
南师对这一套教育理念、方法很不以为然。
二○○六年七月,南师以“禅与生命科学认知科学”为题,在太湖大学堂开办了为时一周的首期讲习班,向来自国内外八十多位学生开讲了最新的科学与禅学关系的话题。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参加讲习班后,深有体会说:“南师的教导让我找到心的宁静,使我不为个人得失忧虑,一心去追求我所认为的真理。
”朱校长认识南师后,开始探索科学与禅学的关系,提出了“发现现代物理的主流学说,正如释迦牟尼佛两千年前所说的”,二○○九年他又在世界佛学论坛发表题为《物理学步入禅境》的演讲,为此遭到一些人的抨击。
但他坚定地说:“一个彻底的科学家,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发现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人类只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阶段。
科学家要找办法突破这种极限,首先必须提高大脑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而佛法能让人在禅定状态下,安静地思考。
这个状态下,大脑成了超导体。
”许多同学听了南师的课,都有类似朱校长这样的启悟。
数年前,王财贵博士在拜访南师的时候,谈起经典读诵教育的实验,南师大加赞赏并进一步做了完善,提倡“中英算一起来”的儿童基础教育。
也即对孩子实行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经典与科技基础教育,其内容包含:中文经典(以宋代以前的经典为主,是中国文化的基础经典)、英文经典(西方文化的基本经典)、珠心算(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其方法是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每天只需抽出二十分钟时间(时间多了孩子可能反感,而培养兴趣是关键的),大人带着孩子一起大声诵读东西方经典,这些经典本身有着音韵美,因而诵读时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不知不觉间,这些诵读的内容,耳濡目染,就烙印般储存在孩子们的心里。
等于给孩子从小储备了无形的财富,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人文与自然科学,造福人类,做了基础教育的铺垫。
南师鼓励王财贵、李素美、郭姮妟、宏忍尼法师等等,分别到内地推广这种教育。
徐永光、陈越光等人也积极响应推动。
逐渐的,两岸三地多地推广这种教育之后,无数孩子与家庭受益。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孩子,记诵了很多别人不懂的东西,不少人开始骄傲起来,看不起人。
甚至很多人以为只要诵读了经典,就一切都好了,也不需要接受现代教育,孩子会自动懂得做人做事了。
也有的每天大段时间给孩子们做这个教育,把孩子们弄得很疲累,产生了反感。
面对儿童经典诵读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南师在九十一岁高龄,下决心创办了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做小学教育的全面实验。
南师亲自指导,李素美、郭姮妟母女具体操持,李传洪借在台北办薇阁学校的经验予以师资等多方面的赞助。
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可用三个“合一”来概括:文武合一、古今合一、中外合一。
二○○八年,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第一批招收二十九名学生,吃住学习都在学校。
学生们每天六时三十分起床,练习武术半小时;早餐后,诵读经典,像唱歌一样,不求理解;午饭后散步,并安排静定课程,那是按《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原理,所安排的修身养性课程。
具体有呼吸练习、静坐、传统养生操等内容。
随年级升高,还要学会采集食物、烹饪、野营、采中药、野外自救等生活技能。
学校采取“大带小”的学长制,高年级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的哥哥姐姐,哥哥带弟弟,姐姐带妹妹,同吃同寝,同学间亲如手足。
还规定孩童不许用手机、电脑,远离互联网世界,一心饱读东西方经典。
根据南师的教育理念,这座国际实验学校在知识教育同时,更重视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培养孩童生活自理能力、与人相处能力、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做人做事能力。
平日学习,还涉猎东西方礼仪、风俗习惯、中医药、生物、传统武功、现代运动、野外求生、食物制作、科学思维、建筑设计、工艺美术书法、诗词歌赋、戏曲音乐等等。
这么多的内容,却编排得法,寓教于乐,几年时间让学生在没有沉重精神负担(也没有考试)情况下,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这个学校,学生由开始的几十名到现在两百名。
教师则有五十余人,由台湾教师、内地教师、外籍教师组成。
这些教师很多是南师著作的爱好者,他们尽责尽力,做出了很多牺牲。
他们日夜守护着、陪伴着、培养着孩子们。
他们不是以职业的心态,而是以事业的心态来做教师的。
南师曾多次表示对这些教师们的尊敬和感动。
南师还经常亲自示范为孩童上课。
来拜访南师的各界精英,有的临时就给孩子们上一课,增广了孩子们的阅历见闻,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效果,为孩子们的人生打下了全面成长的坚实基础。
有家长担心这些孩子毕业后,能不能与外面的体制接轨。
事实证明,今年首届二十九名毕业生,绝大多数以优异成绩考入外界的理想初中,许多学生以个人优秀的综合素质,被学校争相录取。
南师给学生家长们也讲了很多次课,谈教育的问题与家教的重要。
强调教育首重家教,家长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也是一辈子的榜样,家长的身教言传,对孩子的熏陶影响至关重要。
时下社会把教育完全寄托于学校的倾向,是严重错误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分管教育的领导,都来过这个小学观查,给予了高度评价。
去年,中央文明办还请河南、山东、四川等地七个小学的校长,来观摩学习交流教育经验。
下面我引用山东淄博市一位小学校长的观感,看一看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给他们留下的难忘印象:【二○一一年八月四日,我们有幸来到太湖大学堂和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培训学习,为期四天的学习给我带来一次次的震撼。
学习感悟:太湖大学堂和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是由南怀瑾先生主持创办的教育基地,位于苏州太湖畔,校区湖光山色、环境幽雅,没有塑胶跑道,有的只是大片的草地,这里远离城市的喧闹,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小朋友在天然、舒适的环境中成长与学习。
学校将“体验式教育”与国学经典诵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经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经典。
全新的办学理念、融洽的师生关系、彬彬有礼的师生、多样的课堂、中外经典诵读的做法一次次的冲击着我的教育观,我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不断更新,尊重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们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知书达礼、温文尔雅、体魄健全、心智健康的孩子。
(一)多彩的课程通过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郭校长的介绍和几天的观摩,我了解到该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设置的,学生需要哪方面的教育学校就开设相应的课程,课程除了传授语文、数学、英语、经典等知识外,大多数是培养学生生活的技能,如建造房屋、制作面点、陶艺、刺绣、中医、茶道、园艺、钻木取火、礼仪、武艺、划船、跳水、自制玩具、瑜伽、心灵课程等等。
现在的学生不只是知识的匮乏,更多的是生活技能的缺失,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在这方面的培养上,太湖国际学校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二)小节之处见文明,细微之处显真情走在太湖大学堂的路上,你见到的每一位师生都彬彬有礼,迎面走来他们主动退居一旁问好,等客人通过后再走,即使保安人员都不例外,莫大的校园你见不到一张废纸、杂物,人与人交谈时都温文尔雅、面带微笑,用餐时学生先背诵《幼学琼林》中关于用餐的诗句再用餐,在实践中让学生感悟经典,坐立行走也是一样,包括我们观摩的中、外经典诵读课、中医课、科学课、茶道课、静定课等都围绕一个主题将经典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体验中再读经典。
如在中文经典课上教师根据“天人合一”这个主题结合中国节气“立秋”,让学生到校园中感受一叶知秋,再回到教室诵读相关经典。
“七夕节”的晚上学生的活动室内张贴了所有与七夕有关的诗句,教师自编自演为学生再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带领孩子们到室外观察星象,再齐声诵读诗句。
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孩子们对国学及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喜欢学习、能接受新概念、慢慢的改掉陋习走向文明。
太湖大学堂里,处处都有关爱,我们一同来的一位校长胃不舒服,从到校的第一天一直到离校,学校的校长、老师一直关心他,特别是郭校长的母亲李老师每天都根据他的情况给他准备药,包括我们学习静定时也不忘问他的状况。
与学校的校长、老师交流这件事情时他们丝毫不例外,大学堂里这很平常,学校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身体状况他们都非常了解,这件小事让我感受到了大学堂里师生之间的关爱。
(三)一节户外活动课带给我的感动八月五日下午三点,我们与学堂十一名夏令营小朋友一起参加了跳水、划船的活动,担任本次活动的教师是来自加拿大的外籍教师,还有几个协助教师。
感动一:只要是对孩子有益的事,必须做,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跳水时有一个八岁的小女孩特别害怕无助的哭了起来,从三米的平台上跳入太湖,这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看着一个个孩子先后跳入湖中她哭得更凶了,如果换做我们可能会怕孩子发生危险让他放弃这项活动。
可是户外辅导老师先是对孩子耐心疏导、鼓励她,孩子仍然鼓不起勇气,最后老师抱着孩子完成了动作,第二次小女孩自己完成了动作,孩子战胜了自己。
感动二:教师的合作意识、向心力、互助意识很强。
划船时,每艘船上的教师,耐心的教,让孩子玩好,岸上的教师不是双手胸前交叉,做旁观者,而是在岸上打气、拍照、加油,几个教师自发的骑上自行车在岸边沿着我们的路线,看我们是否安全,这里没有校长的命令,每位教师是把他当做自己的功课用心地完成。
一个老师的课这么多老师热心的协助,在我们的校园是很难看到的。
感动三:教师的奉献精神难能可贵,跳水时,几位老师一直在水里负责保护,他们一次次的把孩子送上岸,再回到水中,整个活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没有一个教师上岸,他们始终面带微笑。
感动四:教师善于自我反省。
每天晚上九点三十分--十一点学校的老师们都会聚在一起反思自己今天活动的失误,分享自己的快乐,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
】今年六月二十一日晚上,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举行首届毕业典礼的前夕,南师作了一小时“临别赠言”的演讲,这是南师生前最后一次演讲,对学校实验教育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国际’是个名称,就是要把国际的文化精华吸收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