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题依据:1.1 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植物多糖的药理作用和生理机制1.2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糖类是自然界最多的有机化合物,也是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和重要的信息分子。
多糖及糖复合物分布广泛,功能多种多样,它们参加了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
从20世纪50年代末对真菌多糖的抗癌效果的发现使人们开始了多糖系列的化学研究。
对植物多糖的药理作用和生理机制进行研究,将使植物多糖在医学声的应用更为广泛。
1.3 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从植物中分离出来的多糖类化合物中以水溶性多糖最为重要。
现在很多多糖早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原料,对动物不具有特异性生物活性。
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担子菌多糖的药物活性,并开发了一些有名的药物。
中国对多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对植物的多糖的研究发展很快。
在免疫机理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已由一般的观察,发展到分子、受体水平;由动物实验,发展到临床应用和保健食品的制作;由菌类多糖到高等植物多科属、多组织、多器官的研究。
2. 论文研究的内容(论文写作大纲):2.1 论文重点解决的问题(论文的中心)。
(1)多糖的药理作用(2)植物多糖中中药多糖的生理机制2.2 论文拟开展的几个大方面。
(1)阐述多糖的药理作用(2)多糖对人体起作用的生理机制(3)影响多糖生物活性的因素(4)展望多糖的发展前景2.3 论文拟得出的主要结论。
多糖与蛋白质,核酸一样,是涉及生命活动的三类生物大分子之一。
不同种植物所含多糖类化合物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它具有抑制肿瘤生长、激活免疫细胞、改善肌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植物多糖的应用前景将非常广泛。
3. 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3.1 准备工作。
本文拟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介绍多糖的药理作用,它的生理机制以及影响它生物活性的因素,对多糖有系统的认识,并就应用前景做一个展望。
3.2 实验流程设计题目的设立→基本资料的查阅→论文的可行设计→资料收集→论文的初步撰写和修改→论文的整体成型。
3.3 论文进度计划。
(1)2006年09月立题已完成(2)2006年10月查阅资料已完成(3)2006年11月开题报告的撰写已完成(4)2007年04月毕业论文的撰写待完成4. 文献查阅及文献综述:植物多糖的药理作用和生理机制作者:伍晓评导师:范志霞摘要:综述植物多糖在抗病毒,抗辐射,抗肿瘤,延缓衰老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并简述植物多糖中中药多糖的生理机制,影响其生物活性的因素,展望了植物多糖的前景。
关键词:多糖;药理作用;免疫调节;生理机制前言糖类是自然界最多的有机化合物,也是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和重要的信息分子。
多糖及糖复合物分布广泛,功能多种多样,它们参加了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多糖与蛋白质,核酸一样,是涉及生命活动的三类生物大分子之一。
到目前为止,从植物中分离出来的多糖类化合物中水溶性多糖最为重要。
研究发现不同种植物所含多糖类化合物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它具有抑制肿瘤生长、激活免疫细胞、改善肌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1 植物多糖的药理作用1.1抗病毒作用研究发现,从红藻中提取的红藻多糖能明显抑制牛免疫缺陷病毒BIV的生长。
红藻多糖是多糖的衍生物硫酸化多糖。
云芝糖肽具有明显的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复制型慢性乙肝患者口服云芝糖肽胶囊,HBeAg阴转率为40.0%,抗一HBclgM阴转率为46.7%,HBV--DNA阴转率为33.3%。
1.2 抗辐射作用猪苓多糖对因受辐射而损伤的大鼠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作用。
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猪苓多糖对大鼠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抑制具有逆转作用,使因受辐射而损伤的大鼠有核细胞数、脾指数及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
1.3延缓衰老魔芋多糖(SKGM)的抗衰老作用,魔芋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菏稿的块茎。
实验用绞股蓝总苷(GY)作衰老对照,结果SKGM给药剂量仪为GY的四分之一即能达到与GY相当的效果。
SKGM对老化相关指标的影响表现在对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脂质的影响。
而以上指标均与体内自由基有关,这提示SKGM抗衰老作用与清除体内自由基有关。
1.4抗肿瘤多糖可以防止化疗和放疗对肿瘤病人正常细胞的损伤。
给小鼠皮下接种RIF 一1g中瘤细胞,单独给予昆布多糖硫酸酯(LAMS),结果肿瘤生长延迟2.6d;LAMS与四氢皮质甾醇合用,可使RIF—lB中瘤生长延迟4.8d;苯丙氨酸氮芥与LAMS联用,可使RIF一1肿瘤生长延迟6.1d,而单独应用苯丙氨酸氮芥仅能使RIF--1肿瘤生长延迟2.2d。
1.5免疫调节作用现代医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免疫系统的紊乱不仅会产生多种疾病,而且与人体衰老及老年人多发病有关。
艾滋病的危害使人们对免疫缺损的严重后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科学家们发现,植物多糖最重要的药理作用为免疫促进作用。
2 植物多糖中中药多糖的生理机制2.1免疫调节机制,包括:1)影响巨噬细胞,2)影响淋巴细胞,3)对自然杀伤细胞的辅助作用。
2.2抗肿瘤机制近年来对中药多糖的抗肿瘤研究,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药多糖具有肯定的增强免疫功能及抗肿瘤等的作用,且没有毒性,其中香茹多糖、猪苓多糖等早已进入临床应用。
2.3 抗病毒机制近年来发现硫酸化多糖如硫酸葡聚糖、角叉菜胶、肝素、硫酸软骨素等对HIV有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有3种途经:(1)硫酸化多糖能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而HIV是一种逆转录酶病毒;(2)能抑制靶细胞与病毒的结合;(3)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这可能是多糖在整体改善下抗HIV的重要机制之一。
2.4 降糖机制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具有双向性调节血糖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下降,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反应,对苯乙双胍致小鼠实验性代血糖有明显对抗作用。
3 影响多糖生物活性的因素3.1立体构型的影响多糖由单糖聚合而成是聚合度超过10的极性大分子。
由于多糖组分中单糖的种类繁多,连接形式千差万别,多糖的结构极其复杂,由此决定了多糖生物学活性的多样性。
有些多糖的一级结构相同,但活性不同,其原因是它们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不同。
3.2其他影响多糖生物活性的因素除了立体构型是决定多糖生物活性的决定因素之外,多糖的分子量、取代基、溶解度、粘度,甚至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等也能影响其生物活性。
多糖分子中的取代基对多糖的活性影响很大,多糖的溶解度对活性也有影响,多糖的粘度有时会影响实际使用。
4 植物多糖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植物多糖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大分子物质,在抗肿瘤的药理作用方面已得到肯定,且无或极少有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不少中药多糖已应用于临床,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我国对多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来已取得较快进展,特别是对多糖的分离、提取和纯化,以及化学结构与药理学作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总之,植物多糖的发展方向是向分子方向和临床方向进行。
同时深入地研究多糖的生物学效应,必须十分重视多糖的提取纯度、稳定性、规格化等药物化学的研究,才能真正搞清多糖的化学结构与生物学效应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1] 张斌,陈家童,白玉华等.抗病毒红藻多糖的提取与测定[J].中草药.1999,30(2):10~15.[2]徐天雄,张建名,潘宝田.东方云芝对高复制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部分复制指标影响的初步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2(5):9~12.[3]胡名柏,杨国梁.猪苓多糖对受辐射损伤的大白鼠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6,17(1):25~27.[4]林宜信,郝道猛,张永贤.凡茸多糖对照射过射线小白鼠脾脏伤之修复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96,17(2):15~19.[5]梁永能,陈小君,李永强等.云芝提取液对辐射的防护作用研究[J],中草药,1999,30(8):12~16.[6]占元冬,史建勋,胡卓逸.魔芋多糖的抗衰老作用[J]. 中草药,1999,30(2):18~27.[7]肖湘,俞丽君,邱玉莹等.油柑多糖对提取与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8,33(5):27~35.[8]周金黄,刘干中.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4~34[9] 刘宇峰,张成武,沈海雁.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对人血癌细胞生长的影响[J].中草药,1999,30(2):11~15[10] 徐中平,李福川,王海仁.昆布多糖硫酸脂的抑制血管生成和抗肿瘤作用[J]. 中草药,1999,30(7):25~33[11] 吕晓英,曾令福,杨培全等.红毛五加多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0,5(3):16~26[12] 田庚元.我国首创牛膝多糖新型免疫药物[J].中国中医药杂志. 2000,30(4):32~40[13] 罗永明,余日跌,朱英.荼穹多糖的提取及其它免疫活性研究[J]. 中草药,1999,30(2):12~14[14] 刘杰麟,章灵华,钱玉昆. 枸杞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的免疫抑瘤作用.中国免疫学杂志[J],1996,12(2):30-33.[15]吴寿金.降血糖植物多糖的研究概况[J].中草药,1993,24(10):55.[16]张卫星.麦冬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降低作用[J].中草药, 1993,2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