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记录
灭火时,应手提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离燃烧区5米左右时放下灭火器;使用前,先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干粉预先松动,喷射时,要将喷射嘴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摆动,由近及远,快速推进,不流残火,以防复燃。在扑救油类等液体火灾时,不要直接冲击液面,防止液体溅出,若在室外应从上风处向下风方向喷射。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记录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的具体指挥下开展。
2、自救互救原则。顶板事故发生初期,事故现场人员应首先开展自救互救。
3、安全抢救原则。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救过程中发生事故。
4、通讯畅通原则。井上下应设立专线指挥电话,并保持畅通。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10月11日-10月12日
上午8点-12点
下午14点-18点
地点
安教室
主持人
张海航 王龙存
记录人
赵伟
出席人员
见签到表
会议内容记录:
今天组织大家召开会议,目的是进行地面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大规模停电事故、交通事故、地面火灾事故应急避险知识。以便在发生火灾时,我们能够积极应对,将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
培训时间
3月11日-3月12日
上午8点-12点
下午14点-18点
地点
安教室
主持人
李素科 张怀军
记录人
张斌
出席人员
见签到表
会议内容记录:
今天组织大家召开会议,目的是进行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专项预案瓦斯爆炸事故井下事故应急避险知识。
一、机构及责任
1、应急组织体系
2、指挥机构以及职责
二、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培训时间
2月11日-2月12日
上午8点-12点
下午14点-18点
地点
安教室
主持人
刘志红 眭祥云
记录人
赵伟
出席人员
见签到表
会议内容记录:
今天组织大家召开会议,目的是进行生产安全事故综合预案应急救援教育、主要危险事故知识的培训学习。以便在发生事故时,我们能够积极应对,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
规范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保障企业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有效地控制和处理煤矿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应急预案体系
二、应急工作原则
煤矿事故救援应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煤矿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生产矿井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第一响应者的作用,会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协同应对,将日常管理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
三、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是煤矿五大致灾因素,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矿井均为重大危险源:
外因火灾又称外源火灾。井下的易燃物主要有各类油脂、橡胶制品、棉纱、纸制品、木材等,易发生外因火灾的地点主要有皮带机、各类油脂及其他易燃物品存放地点、机电硐室等。
外因火灾发生突然,来势迅猛,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轻则影响生产,重则可能烧毁煤炭资源和矿井设备,更为严重者则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或
三、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4) 紧急救护原则。救护队应本着“先重后轻,先活后死”的原则抢救遇 险人员。
(5) 通讯畅通原则。设立抢险救灾专线指挥电话,并保持畅通。
事故预防工作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除平时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外,还要落实好应急救援的准备,一旦发生事故就能立即实施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7月11日-7月12日
(5)做好灾区侦察、寻找火源、灾区封闭等工作。
四、响应程序
1、矿调度室接到井下火灾事故后,应先安排直接受威胁人员撤离,并立即向当日值班矿领导、调度室主任汇报。
2、当日值班矿领导、调度室主任根据事故汇报情况,立即向总指挥汇报。
3、总指挥决定启动矿井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后,立即向矿调度室下达启动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记录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二、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矿井存在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
内因火灾煤炭由于受埋藏深度、煤层赋存条件、煤质、通风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或由于上分层工作面或相邻区段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遗煤较多,且不均衡,加之工作面沿空布置,漏风通道发育,供氧积热条件较好等造成的自燃发火事故。外因火灾是由于外部热源如明火、瓦斯煤尘爆炸、放炮、机械冲击与摩擦、电流短路、静电、烧焊、吸烟等引燃可燃物造成的火灾。
三、应急救援及其原则
煤矿应急救援是指煤矿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火灾、水灾和冒顶等非常紧急重大事故时,为营救灾区人员安全撤离、减轻损失,控制灾情和消除危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抢险救援反应行动。
其基本原则为“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前提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具体如下:
(1)统一指挥原则。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在上级部门救援领导小组的统 一领导和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的具体指挥下开展。 (2)自救互救原则。事故发生初期,应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救援 领导小组的指挥下积极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3)安全抢救原则。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救护人员 的安全,严防事故再次发生。
瓦斯是煤形成过程中伴生的气体,具有易燃易爆性,瓦
斯灾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一大安全隐患。瓦斯爆炸事故主
要与以下五种因素相关:
1、瓦斯固有危隐源,如瓦斯涌出量。
2、存在引燃瓦斯的点火源,(瓦斯最低点火温度750℃)或火花(瓦斯最低点火源0.28米)。
3、环境中氧气的浓度大于12%。
4、瓦斯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5%—16%。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二、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5条将煤与瓦斯突出按其瓦斯动力现象的成因,分为突出、压出和倾出三种类型。
1、 突出的基本特征
(1) 突出的煤向外抛出距离较远,具有分选现象。 (2) 抛出的煤堆积角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 (3) 抛出的煤破碎程度较高,含有大量的煤块和手捻无粒感的煤粉。
2、采取从地面注惰气,注氮等方法降低封闭区氧浓度,封闭时发火灾温度,CO浓度都很高,可以不能在火区附近工作,此时可以从地面向火灾注氨,降低火源点附近氧浓度主煤温,保证工作面安全。
3、消灭火源高温点,采取向发火区注凝胶等方法,使高温点温度降低到可引起瓦斯爆炸和下限温度以下。
4、用水封闭火区,如果发火区两端比较低,可以在撤离人员的情况下,向发火区所在巷道两端送水,直至用水封闭火区。火区用水封闭,能够保证密闭无漏风,而且一旦封闭区内发生爆炸,两端的水密封能有效的消除爆炸引起的冲击波,防止爆炸引起的火灾蔓延。
5、管理缺陷。
三、处置措施
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煤矿企业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采取瓦斯排放措施,防止封闭区瓦斯聚集。一般高瓦斯煤矿工作面都有瓦斯抽放系统,工作面因火被迫封闭后,应继续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抽放,直至确认封闭不再有爆炸危险性,以防封闭区瓦斯浓度再次聚集而发生爆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的职责。因此我们制定可行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这是增强自防自救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生产现场包括:生产车间、配电室、维修组、锅炉房、后勤部,我们在应急预案中明确了每个人的职责 ,大家应熟悉并落实。
2、 压出的基本特征
(1) 压出有两种形式,即煤的整体位移和煤有一定距离的抛出,但位 移和抛出的距离都很小。 (2) 压出后,在煤层与顶板的裂隙中,常留有细煤粉,整体位移的煤 体上有大量的裂隙。
3、倾出的基本特征
(1) 倾出的煤就地按自然安息角堆积,并无分选现象。 (2) 倾出的孔洞呈口大腔小,孔洞轴线沿煤层倾斜或沿铅垂(厚煤层) 方向发展。
(3)处理浮石操作方法不当
由于处理浮石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冒顶事故,大多数是因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而造成事故的。
(4)地质情况变化、自然条件不好
在采矿体中有断层、裂隙、软岩、破碎带等地质构造,都容易发生顶板事故。
(5)地压活动的影响
在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对采空区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矿井的主要巷道不同程度地受到采空区地压活动的影响,容易导致井下巷道发生大面积顶板事故。
(1)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顶板管理方法不当
如采场布置方式与矿井地质条件不适应,采场阶段太高,矿块太长,顶帮暴露面积太大,时间过长,加上顶板支护、放顶板支护、放顶时间选择不当,都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2)作业人员疏忽大意,检查不细
根据冒顶伤亡事故分析,只有极小部分的事故是由于较大型冒落引起的,大多数都属于局部冒落及浮石伤人,且多发生在爆破后1—2小时内。这是因为岩石受爆破的冲击和震动作用后,有些发生松动和开裂的岩石,稍受震动或时间一长就会冒落造成事故。
一、生产现场火灾扑救组织机构:
二、消防安全措施:
1、建立健全防火组织机构。
2、对重点部位的管理,实施专人负责。
3、做好平时备战工作,按规定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及器材。
4、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消防器材的使用的训练,有条件进行现场灭火训练演习,提高消防队员的业务水平和战斗力。
5、对车间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消防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人员的防火意识,确保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5月11日-5月12日
上午8点-12点
下午14点-18点
地点
安教室
主持人
张玉国 刘志红
记录人
赵伟
出席人员
见签到表
会议内容记录:
今天组织大家召开会议,目的是进行煤矿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矿井顶板事故应急避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