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科-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汇报

针灸科-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汇报


• 我院针灸专科在前期“十五”、“十一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基础上,2011 年成功获批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安徽省“十 二五”重点专科。 • 获批近三年以来,认真按照国家、安徽省中 医药管理局的要求,和项目申报书的建设方 案积极组织实施,现将本专科建设项目的实 施情况汇报如下: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对口支援 • 本专科对绩溪中医院、凤阳中医院、凤台 中医院、望江中医院、石台中医院、五河 中医院、双岗社区医院、海棠社区医院、 亳州路社区等多家医院开展了对口帮扶, 帮助中医特色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 绩溪中医院等申报了二甲中医院评审,双 岗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中医社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定期召开重点专科发展专题会议,要求针灸专科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计划并对上一阶
段工作进行总结。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二、项目建设资金的配套和使用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针灸临床重点专科立项以来,国家财政投入资金300 万元用于专科建设。 • 医院领导在经费上也加大支持力度,明确了在国家投 入基础上予以1:2经费配套额度,总经费900万元, 给予专科建设、发展有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 用于中医诊疗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科研配套、经验 总结等800余万元,占规定经费总额88.8%。 • 专科在人才培养、改善专科基础设施、引进中医诊疗 设备、提高中医药疗效、开展临床路径试点、总结名 老中医经验等方面使用经费计1800 余万元人民币。
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院举办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
与德国医疗机构签订合作意向书
我院与英国牛津康复基金会专家交流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五、项目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临床科室 • 在本建设周期中对优势病种定期进行疗效评 价,对治疗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 对诊疗方案不断改进优化,临床疗效得到进 一步提高; • 开展中医难点分析,在不同时期,针对治疗 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组织攻关,提出解决方案 ,解决临床问题,突出中医特色优势。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针灸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汇报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14.05.25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项目建设的组织和管理 二.项目建设资金的配套与使用 三.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的设计 四.项目建设的实施情况 五.项目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六.存在问题与下一步计划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二)护理 • 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建设以前明显优 化。 • 开展了“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活动,开展专 业照顾、协助诊疗、健康指导等项延伸服务。 • 设立“试点病房 ”护士绩效考核和满意度问卷考核, 病人对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 开展护理岗位练兵活动,在全省中医护理岗位练兵技 能竞赛活动中获两项三等奖,2011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 授予《第二届全国中医护理先进集体》,2012年被安徽 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安徽省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 先进集体》称号。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头 针
体 针
皮 肤 针
特色 疗法
水 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芒 针眼Βιβλιοθήκη 针点 灸特色 疗法
艾 盒 灸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腕 踝 针
小 针 刀
特色 疗法
电 针 耳 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 总结、凝炼了名老中医“通督调神”学术思想,广泛用于临 床治疗脑病科、小儿科等诸多疑难杂症,取得明显疗效,申 报了学术成果,出版了二部全国名老中医经验专著,获得同 行肯定; • 开展了专科制剂研发工作,获批了十三味和中丸和十一味活 血酊两个院内制剂,实现了院内制剂零的突破; • 专科通过中医“三进”、对口支援、中医科普巡讲、继续教 育等形式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2011年以 来举办国家级及全省继教班24期,开展对口帮扶、大型巡讲 “三进”活动,接受进修医生63人次。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二)膝痹病
• 膝痹病的诊疗方案规范化研究; • 辨证隔物灸、针刺配合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疗法治疗膝 痹病的优化方案研究; • 辨证隔物灸、针刺配合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疗法治疗膝 痹病的临床验证方案研究; • 辨证隔物灸、针刺配合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疗法治疗膝 痹病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研究; • 膝痹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制定。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四)加强对外学术交流 • 与德国两家医院签订双向交流协议,已选派赴德国进修 1人。 • 与英国牛津康复基金会进行双向交流,意向学术合作。 • 举办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 省内外进修13人,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疗法,使 本专科诊疗水平保持特色鲜明和较高水准。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人才培养
• •
• •
1)制定各类人才培养计划: 制定激励政策,拨出专项经费,鼓励专家开展学术交流。 院内选拔名医8人,特色专家15人,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2名, 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名; 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遴选学术继承人,关心名老中医的 工作和生活,按时发放生活补贴,加强师承人员日常考核,确保 学有成效; 目前有“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计划项目”3人,全国名老中 医指导老师4人,继承人8人,其中有6人攻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 学位。安徽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江淮名医5人。专 科已培养博士 2人,硕士研究生21 人。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喘证 • 喘证的诊疗方案规范及其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观察; • 研究穴位敷贴配合水针疗法对喘证的临床疗效 观察; • 喘证的中医临床路径制定。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四、项目建设的实施情况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技术研发与推广
• 努力挖掘搜集传统中医疗法,推陈出新、在临床广 泛使用各种针种针法、灸法,开展毫针、芒针、头 针、体针、腹针、腕踝针、水针、三棱针、微针、 药物熏洗、针刀、臭氧、射频、臭氧技术及拔针、 骨减压针等中医特色疗法,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创 新。
一、项目建设的组织和管理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建设项目工作。 制定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针灸科建设实施方案。 把重点专科建设列为综合目标管理的重要指标。 医院指定科教科、医务科负责项目日常管理,指派 专人负责项目资料登记、汇总。 • 按要求参加国家中管局召开的工作会议,参加协作 组的各项活动,按时、按要求完成卫生部布置的项 目管理工作。 • • • •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的设计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中风及其相关病症
• 中风及其相关病症血管性痴呆、抑郁、眩晕的诊疗规范 研究; •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及其相关病症的优化方案研究; •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及其相关病症的临床验证方案研 究; •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及其相关病症的临床疗效评价体 系研究; •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及其相关病症的中医临床路径制 定。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加快专科制剂研发,目前有2项正在申报中,争取在 建设周期内获得批准。 • 加大专科宣传,扩大影响力,发挥名医效应。争取 各级领导在政策和经费的支持。 • 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专科骨干的工作积极性。 • 开展我院专家“安徽名医江淮行”活动,继续加强 本专科对对口支援单位帮扶工作。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六、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存在问题 • 专科人才整合了全院资源,与其他专科有 交叉。 • 研究病种有交叉。 • 经费管理模式较为粗放,在专科设施、设 备的投入可能有重叠。 • 缺少激励机制,专科骨干的积极性有待提 高。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人才培养
2)鼓励专科医师开展科研工作: • 对于立项课题医院给予资金上配套,经济 上奖励,晋升上优先。专科人员科研积极 性普遍上升。 • 目前有2011年至今已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 上项目立项1项,青年基金1项,安徽省自 然基金4项,青年基金3项,省公关项目1 项,厅局级项目65项。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二)设备购置
• 专科制定了设备购置计划,支撑专科特色建设和科学发 展。 • 根据《指南》要求,配备中医诊疗设备70余种,如红外线 治疗仪、电子针疗仪、玉玄针治疗仪、多功能艾灸仪、 热磁振治疗仪、中药熏蒸床、臭氧治疗仪、射频治疗仪 、万应点灸笔等中医诊疗设备,满足针灸专科诊疗活动 需要。 • 医院还购置了磁共振、螺旋CT 、彩超等诊疗设备支撑专 科建设发展需求。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 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书目标,推进专科建设进 度。 • 根据国家中管局要求,积极开展针灸、康复与内服 外敷中药为主的综合治疗,优化诊疗方案,不断提 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 在完成已立项的各类科研课题基础上,积极争取国 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立项,力争获得科研奖项,发 表有影响的临床科研论文。 建立电子阅览室和专科 资料室,定期收集专科学术动态,供专科成员参考 借鉴。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优势病种治愈好转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 逐年有所升高; • 优势病种平均住院日,抗生素使用率得到 控制,并有所下降; • 优势病种中医特色疗法、院内制剂,诊疗 方案得到从分应用,临床路径管理逐步展 开。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确立防治中风、膝痹病、喘证等优势病种的针 灸组方及其操作规范; • 建立了信息采集,建立中风、膝痹病、喘证患 者资料库和定期回访机制; • 建立了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 制定了优势病种临床护理规范; • 开展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参与临床路径的 梳理工作,已完成中风129例、胃脘痛52例、膝 痹病23例、面瘫201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