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艺术与城市的文化空间建构摘要:在今天的城市中,文化消费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背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文化空间公共艺术活动的分析,研究表达和运作的手段,更好地满足当代和城市发展的需要,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更好地体现公共艺术的价值。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文化空间建构1概念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风格,也没有统一的风格和流派。
其使命是使公共空间艺术能够作为一个特殊的媒体,去和当代的普罗大众进行交流和沟通。
当然了,其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自然也不能脱离艺术的内涵,也有着艺术的一些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也并不是只是传统艺术,与传统艺术也略有不同。
它与城市建设共同存在,互相促进,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利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并与艺术和文化相结合。
中国拥有广阔的领土,是一个拥有着多民族的国家。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这些特色有的是稍有不同,有的却是截然相反。
这些文化的形成,是受到了长期的时间作用,有着斑驳的历史痕迹,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积累许多当时的文化观念和民族特点,成为了一些不可替代的东西,这些东西在经过时间的作用,成为了独特的文化。
这些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了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艺术在创造独特的区域风格方面起着最直接,最生动的作用。
服务设计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是一种设计思维方式,为人们创造和改善服务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验发生在不同的联系点,这些服务点的整体所有权和优化使服务更有用,更实用,更有效,更有效和更理想。
然而,在公共艺术领域,服务设计的想法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城市文化内涵塑造和艺术氛围转换的学科,可以概括为一种为公众提供艺术欣赏空间,增强城市文化内涵的学科。
这种学科性质应该涉及服务设计的概念。
当设计师清楚地了解公共艺术服务和设计概念时,它也表明公共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家对个人艺术观念和交流的表达,而是从社会,政府和公民的角度出发。
创造财富,文化和更高标准。
凭借这种使命感,公共艺术不再只考虑一件作品,它具有小空间和特定的时间段的特点。
当这种思维方式出现时,公共艺术创作也演变为公共艺术活动的规划。
2城市公共艺术现状分析公共艺术在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主要是近代现代我国很多城市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开始向国外学习,建设非常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希望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由于我国推行的政策,我国城市发展是处于非常快的过程,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大量的人口都涌入到了城市中,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变得非常常见,成为当下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现阶段,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在公共空间中建设各种各样的公共艺术,这些艺术的意义也都不同,有的是一种自然景观,有的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人民喜爱的建筑,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另外,如上所述,公共艺术的应用发展迅速,其发展水平在具体应用中有很大差异。
虽然有很多公共艺术存在城市中,占据了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还有大量的普通公共艺术,这些公共艺术在建设的过程中非常的确实美学,往往不是美观的,而且实际使用的价值也并不高。
已经引起了不同的问题。
此外,如今的建筑好像都是一个模子做出来的,往往都是一个模样,城市建筑的发展陷入两难境地,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受到挑战。
因此,能够承载特定城市文化的城市公共艺术正在逐步兴起。
在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城市公共艺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具有公共和地域特色。
事实上,雕塑在中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
例如,秦始皇兵马俑等都是我国著名的历史遗迹,可见,我国古代的先人都具有高超的智慧和卓远的手艺,在建造的过程中,也都是极具美感的,在这些艺术建筑中,是超越了当时的技术水平,可以说是领先于全球。
这些艺术作品,也都是当时的文化体现,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
所以,作为现代人,作为这些建筑文物的继承者,作为这些建造者的子孙来说,我们在建设雕塑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艺术,也不能不在意传统文化,失去文化的雕塑,是缺少灵魂的,就真的像一个建筑一样,冷冰冰,但是一旦将这些雕塑融入我国传统文化,那就成为了艺术品,成为了有血有肉的见证者,见证着我国中华民族的兴盛,见证着中华文明的繁荣,见证着历史对于中华民族的作用,也见证着这个不屈不挠的民族,见证着中华民族的高超技艺和卓远美感。
此外,我国很多城市的雕塑品,都不能称之为艺术,一味的模仿国外的雕塑艺术或者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了自我,也盲目了许多,变得失去了艺术性,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3地域性对文化空间建构的影响城市不仅是一个地名,其包含着广泛的含义,包含有对地理的解释,也有着人文的特点。
它不仅带来了文化背景与民族的差异,也对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了了阐述。
每个城市所存在的位置不同,所以其人文和发展历程也不同,“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句话就是对上述观点的最好诠释。
我国人民自古都是根据自然环境来选择生活方式的,沿海城市就是要依靠海洋的优势,背靠大山的城市自然不能浪费大山资源。
公共艺术不乏反映迈阿密国际机场等外国城市交通枢纽的自然和地理特征。
作为美国东南部的一个沿海城市,迈阿密机场在其航站楼内设计了一个公共艺术“A Walk on the Beach”。
海洋生物由形状不同的材料组成,并组合成不同的形貌覆盖在墙面上,海星、海藻作为地面装饰物,使旅行者在机场度假时感受到海洋城市的浓厚氛围。
所以,城市的存在绝对不是单独存在的,其背后所含的意义是非常深刻的。
4开放性思想运用到城市的公共艺术中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追求物质了,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在未来的公共艺术设计中,作品不仅要满足公共艺术的开放性,创造公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空间,让城市居民与这个城市可以“对话”,通过现代公共艺术的新形式创造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城市。
5表现地域特点的设计方法公共艺术的初衷是为公众提供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作品。
只关注艺术表现只能称为装饰和“放置物品”。
公共艺术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空间,有利于公共心理和社会和谐。
城市交通枢纽的公共艺术可以将地点与实用性结合起来作为车站的指导系统,以便乘客可以准确地知道他们的位置。
城市的发展导致城市文化也在向前进,所以城市文化不是永恒的,而是变化的,不是静止的,是运动的。
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曾经代表着古典而优雅的五岳文化。
但是现在上海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代表城市,而浙江成为了电商的发源地,江苏也是成为了重要的商贸地点,过去的文化特色也已经逐步变成了经济文化。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不应局限于古典历史语境的再现,而应将新手段与现代城市特色相结合,使游客感受到城市的现代魅力,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决心。
6培养公共艺术有关人才我国的公共艺术发展比国外要差得多,所以我国必须要紧紧的跟随着国外公共艺术的步伐,不能被其甩在身后,要紧紧跟随,慢慢模仿,将其优点学会,然后发展自身的优势,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艺术。
当然了,我们必须要承认现阶段我国公共艺术不如国外的事实,知道自身的不足,再去努力赶超,这并不丢人。
此外,要加强对高校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和科研人员的培训,建立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平台,创新中国公共艺术研究成果,确保公共艺术的长期发展。
当然,中国高校必须要将人才培育工作作为重点,其中艺术人才的输送也很重要,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必须要引入大量的教师资源,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理念,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上乘教育。
7结语在当前的社会中,我国很多年轻人都崇洋媚外,认为国外的就是好的,殊不知,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远飞国外的文化能比。
为了改正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在城市的公共艺术中表达出来。
将东方美与现代意义融为一体。
我们迫切需要向世界出口中国文化。
城市文化空间是通过具有丰富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与中外联系的最佳桥梁之一,使中国城市具有中国特色,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建设文化一体化城市,让我国的国民生活体验变得更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就欣赏到赏心悦目的东西,这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于我国的崛起是有很大意义的。
并争取中国设计的主动权,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1]许民彤.让城市街区开遍公共艺术之花[N].天津日报,2019-03-01(010).[2]陈耀林,刘爽.当代文化视角下城市公共艺术新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2):63-64.[3]韩新禹.当代城市公共艺术服务设计研究——以南京“24小时美术馆”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2):71-72.[4]钟梦婷.城市交通枢纽空间公共艺术的地域性表达[J].综合运输,2019,41(02):37-41.[5]本刊记者.融·通——2018年第二届深圳“琵鹭杯”公共艺术精英赛颁奖典礼暨公共艺术学术论坛综述[J].雕塑,2019(01):4-13.[6]王治君.“海丝物语”——泉州市中心城区主要道路景观公共艺术规划[J].雕塑,2019(01):66-69.[7]何捷.公共艺术景观中城市建筑记忆元素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9,45(02):58-59.[8]王梦艳,刘剑伟.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性设计研究[J/OL].设计,2019(03):144-146.[9]郝锐.科技创新下的人文关怀——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新媒体装置解读[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1):74-75.[10]董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1):72-73.作者简介:党江波(1982.10-),男,陕西合阳人,讲师,国家三级美术师,研究方向:雕塑艺术,公共艺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