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森林抚育技术实施细则--正式稿

重庆市森林抚育技术实施细则--正式稿

重庆市森林抚育技术实施细则(试行)2016年12月31日发布2017年1月1日实施重庆市林业局发布序森林抚育是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和经营的重要手段,是优化森林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改善森林健康和生境状况,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充分发挥森林各种生态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

我市自2010年起全面实施和推进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为提升森林质量和增强森林各项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庆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生态区位十分重要,通过森林抚育,着力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为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据2014年林地变更调查结果,全市林地面积超过433.3万公顷(6500万亩),森林面积超过353.3万公顷(5300万亩),其中中、幼龄林面积超过246.7万公顷(3700万亩)接近森林面积的70%。

从林地现状分析,部分林分密度过大,林木个体竞争激烈、分化明显。

同时,马尾松纯林面积大,病虫害危害严重。

因此,大部分林分需要开展森林抚育工作。

为规范森林抚育操作行为和技术标准,提高森林抚育设计质量,规范森林抚育档案管理,根据国家林业局2015年7月3日颁布的《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2015),结合我市五年来的森林抚育试点经验,我们组织技术力量编制了《重庆市森林抚育技术实施细则(试行)》,并上报国家林业局审核通过,现予以印发,用以指导和规范全市森林抚育工作。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术语与定义 (2)第三章分类与分级 (4)第四章森林抚育技术 (6)第五章调查设计 (19)第六章设计资格要求与设计文件审批 (22)第七章作业施工与检查验收 (23)第八章监测与档案管理 (25)第九章附则 (26)附录Ⅰ (27)附录Ⅱ (29)附录Ⅲ (30)附录Ⅳ (33)附录Ⅴ (34)附件:森林抚育设计外业调查记录卡片 (3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重庆市森林抚育工作,提高森林抚育质量和效益,优化林木生长环境,确保森林抚育成效,制定本技术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森林抚育工作应当符合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及重庆市森林抚育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并遵循下列技术标准。

1. 《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2015;2.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2001;3.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4.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646—2005;5. 《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LY/T 1556—2000;6. 《短轮伐期和速生丰产用材林采伐作业设计规程》LY/T 1724—20087.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林造发[2014]140号);8. 《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办法》(林造发[2014]140号);9.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2010年)。

第三条森林抚育目标为改善森林的树种组成、年龄和空间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木生长量,促进森林、林木生长发育,丰富生物多样性,维护森林健康,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第四条森林抚育应当以生态优先、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多种功能和提高林分质量为宗旨,在充分考虑森林培育目标和林分发育阶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抚育作业的范围、对象、内容和措施。

第五条森林抚育实施单位要加强森林抚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科学设计,精心施工,稳步推进的原则,确保森林抚育取得成效。

第六条森林抚育总体原则是“存优伐劣、去弱留壮、除害保健、间密留疏”,或割除杂灌、蔓藤及有害物种等,为林木生长营造合理的营养和光照空间,切忌“拔大毛(霸王树除外)”。

第七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的森林抚育管理,包括用材林、防护林和特定经济林。

竹林和特定经济林按照相关技术规定开展森林抚育,本细则不涉及具体技术措施。

第二章术语与定义第八条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细则:1 森林抚育forest tending operations从幼林郁闭成林到林分成熟前根据培育目标所采取的各种营林措施的总称,包括抚育采伐、补植、修枝、浇水、施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视情况进行的割灌、割藤、除草等辅助作业活动。

2 目的树种objective tree species适合本地立地条件、能够稳定生长、符合经营目标的树种。

3 目标树goal tree在目的树种中,对林分稳定性和生产力发挥重要作用的长势好、质量优、寿命长、价值高,需要长期保留直到达到目标直径方可采伐利用的林木。

4 霸王树wolf tree位于目标树上方、树冠庞大,影响目标树正常生长,需要移除的非目的树种林木。

5 抚育采伐intermediate cutting根据林分发育、林木竞争和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适时适量伐除部分林木,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木生长,缩短培育周期的营林措施。

抚育采伐又称间伐,包括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和卫生伐四类。

5.1透光伐release cutting在林分郁闭后的幼龄林阶段,当目的树种林木受上层或侧方霸王树、非目的树种等压抑,高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时进行的抚育采伐。

注:透光伐主要伐除上层或侧方遮荫的抚育林木、霸王树、萌芽条、大灌木、蔓藤等,间密留匀、去劣留优,调整林分树种组成和空间结构,改善保留木的生长条件,促进林木高生长。

5.2疏伐thinning cutting在林分郁闭后的幼龄林或中龄林阶段,当林木间关系从互助互利生长开始向互抑互害竞争转变后进行的抚育采伐。

注:疏伐主要针对同龄林进行。

伐除密度过大、生长不良的林木,间密留匀、去劣留优,进一步调整林分树种和空间结构,为目标树或保留木留出适宜的营养空间。

5.2.1定株singling在幼龄林中,同一穴中种植或萌生了多株幼树时,按照合理密度伐除质量差、长势弱的林木,保留质量好、长势强的林木,为保留木保留适宜生长空间的抚育方式。

5.3生长伐accretion cutting在中龄林阶段,当林分胸径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目标树或保留木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时进行的抚育采伐。

注:生长伐与疏伐的区别在于,进行生长伐需要确定目标树或保留木的最终保留密度(终伐密度)。

采用目标树分类的,通过林木分类,选择和标注目标树,采伐干扰树;采用林木分级的,保留Ⅰ、Ⅱ级木,采伐Ⅴ、Ⅳ级木,III级木根据林木空间分布状况确定是保留或采伐,为目标树或保留木保留适宜的营养空间,促进林木径向生长。

5.4卫生伐sanitation cutting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森林中以改善林分健康状况为目标进行的抚育采伐。

注:卫生伐主要伐除已被危害、丧失培育前途、难以恢复或危及目标树或保留木生长的林木。

6采伐强度thinning intensity采伐强度包括蓄积采伐强度、株数采伐强度,分别是采伐木的蓄积、株数和抚育采伐小班的总蓄积、总株数之比。

注:合理的采伐强度取决于林分生长状态、立地条件、经营目的和树种生物学特性。

一般根据不同立地条件、经营目的以及森林生长与林木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合理密度、断面积、最适株数、郁闭度。

依据不同生长阶段的合理密度、断面积、最适株数、郁闭度等确定合理的采伐强度。

7补植enrichment planting在郁闭度低的林分,或林隙、林窗、林中空地等,或在缺少目的树种的林分中,在林冠下或林窗等处补植目的树种,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的抚育方式。

8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artificial promoted natural regeneration通过松土除草、平茬或断根复壮、补植或补播、除蘖间苗等措施促进目的树种幼苗幼树生长发育的抚育方式。

9割灌除草brush cutting and weeding清除妨碍林木、幼树、幼苗生长的灌木、藤条和杂草的抚育方式。

10修枝branch pruning又称人工整枝,人为地除掉林木下部枝条的抚育方式。

主要用于培育天然整枝不良的大径级用材林或珍贵树种用材林。

11浇水irrigation补充自然降水量不足,以满足林木生长发育对水分需求的抚育措施。

12施肥fertilization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林木上,以提供林木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抚育方式。

13 上层抚育thinning in the upper story为抑制生长过盛或调整过密的上层林木,给下层目的树种生长创造良好的空间所采取的抚育方式。

其目的是给目的树种以充分的光照或营养空间,促进目的树种健康生长。

14 下层抚育thinning in the low story为抑制生长过盛或调整过密的下层林木,给上层目的树种生长创造良好的空间所采取的抚育方式。

其目的是给目的树种以充分的光照或营养空间,促进目的树种健康生长。

15 综合抚育thinning in the lower, middle and uppur stor ies根据林分生长特点、林木空间位置关系,综合采取上层抚育、下层抚育等不同措施的抚育方式。

第三章分类与分级第九条森林分类1 按起源划分根据林分中优势树种或目的树种的生长来源,将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类。

天然林:依靠天然下种或由母树萌生形成的森林。

人工林:依靠人力如飞播、直播(点播、撒播)、植苗、分植、扦插造林等方式形成的森林。

2.按龄组划分为直观反映或把握林木生长周期内各阶段的生长特点或状态,将生长周期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五个组进行描述。

根据林分优势树种或目的树种的平均年龄,确定林木或林分所处的龄组。

一般用材林、防护林林组划分执行附录Ⅰ表Ⅰ.1标准,短轮伐期用材林龄组划分执行附录Ⅰ表Ⅰ.2标准。

3. 森林类别和林种划分根据林分提供的主导产品属性的不同,将林分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种森林类别。

根据生态区位、生境状态或立地条件、培育目的等将林分划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和薪炭林五大林种,其中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纳入公益林范畴,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纳入商品林范畴。

第十条林木分类与分级1. 林木分类按照森林培育目标、林木价值、生长状况和生态作用将林木分为目标树、辅助树、干扰树和其它树四类。

林木分类适用于所有林分。

目标树:属于目的树种,树冠发育正常,生长旺盛,干形良好,价值较高,为长期保留达到目标直径才能采伐的树木,经营活动围绕目标树进行。

辅助树(生态目标树):能够促进目标树自然整枝,或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或对林地土壤具有保护与改良作用,或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林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