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老头

高老头

对高老头父爱的理解摘要:高老头的父爱问题,评论界历来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是“地地道道资产阶级性质的”。

我也认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其实无论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是崇高的还是自私的,这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高老头“不会”对女儿表达自己的父爱,这一切一切的缘由都是因为当时所处的社会坏境以及高老头所处的阶级造成的。

这种父爱虽然造成了悲剧但是它还是有一定的崇高意蕴的。

关键字:高老头;父爱;资产阶级性质;悲剧;崇高《高老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人间喜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书中高老头的父爱问题最为惹人注意。

小说中,高老头为了满足两个女儿的虚荣心,无限的容忍与给予,最终奉献出了所有的家产,结果却被女儿们抛弃,在贫困和疾病中孤独死去。

高老头的父爱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随之而来便是对他这种父爱的不解。

其实对高老头的父爱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进行分析。

一、父爱悲剧(一)、资产阶级性质:拜金主义思想中的父爱父爱是各个时代、各个阶级所共有的“纯粹人类感情”出现在高老头身上并不奇怪。

高老头之死对拉斯蒂涅来说是最深刻的一课,同时也是小说的高潮。

这幕惨剧再形象不过的印证了:“资产阶级撕下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关系。

”[1]在《高老头》中,二十年间高老头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都给了两个女儿,给予女儿最好的教育,同时用钱满足女儿一切的虚荣心。

为了使女儿们过上富足的生活,他把爱钱的小女儿嫁给了银行家,一位嫁给了贵族伯爵,并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女儿,让她们得到八十万法郎陪嫁。

两个女儿生活放荡,挥金如土,对高老头不断的进行敲诈,高老头的钱财也越来越少,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差,而且他在女儿家的地位也每况愈下:从每星期一两次在女儿家做客,到每月一两次,最后竟被女儿拒之门外。

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道德沦丧竟至于斯,家族关系和感情是靠冷冰冰的金钱来维持的。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更是为了金钱而彼此争斗,势同水火。

令人欣慰的是,高老头在最后终于看清资产阶级下家庭关系的本质,用金钱维持家庭关系,维持与女儿的关系。

在临死前还发出了钱能给人一切的资产阶级拜金思想:“唉!如果我有钱,如果我留着财产,没有给她们,她们便会再来,会亲吻我的脸!······钱能给人一切,甚至女儿。

”[2]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高老头已经明白了,他的女儿从来没有爱过他,她们爱的只是他的钱,只要他还有钱,他的女儿还是会“爱”他的。

这种在拜金主义思想中的父爱终于会是以悲剧结束的。

(二)、资产阶级性质:被旧思想蒙蔽的盲目的父爱《高老头》发表于1835 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

刚过去的复辟王朝在人们的头脑中还记忆犹新。

复辟时期,贵族虽然从国外返回了法国,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可是他们的实际地位与法国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资产阶级已经强大起来。

刚上台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颁布新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向资产阶级做出让步,以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

资产阶级虽然失去了政治权力,却凭借经济上的实力与贵族相抗衡。

到了复辟王朝后期,资产阶级不仅在城市,而且在贵族保持广泛影响的农村,都把贵族打得落花流水。

复辟王朝实际上大势已去。

巴尔扎克比同时代作家更敏锐,独具慧眼地观察到这个重大社会现象。

小说告诉我们,高老头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开始兴盛,封建主义还未死去的新旧交替时代,这个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还未充分暴露。

处于这个社会变型的时代的,高老头是在大革命时期靠面粉投机起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是法国资产主义大厦的建造者,同时也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牺牲品”。

[3]这个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还未充分暴露,高老头自身的缺陷使他无法正确认识女儿对自己的钱财的诈骗,无法正确认识女儿对自己的回报,只是一味的错误的付出。

高老头是从底层劳动人民中分化出来的暴发户,他身上遗留的小市民千百年来所遵循的封建宗法的伦理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反而成了在家庭关系上抵抗金钱力量的屏障。

这无疑是在高老头没有正确认识女儿与自己关系上雪上加霜。

一次又一次的被女儿伤害,一次又一次的在内心中为女儿找借口,甚至被女儿赶出家门后,仍没有吸取教训,一如既往的对女儿好。

他总是认为错的是女儿的男人:“德·玛赛那小子是条恶狗,有时我真的恨不得扭断他的脖子。

放着一个莺声呖呖、十全十美的宝贝女儿不爱。

”[4]这句话便是高老头对女儿丈夫的批判,原因就是他没有让自己的女儿幸福,让自己的女儿陷于困境。

当拉斯蒂涅告诉高老头,他已经和他的女儿谈论爱情时,高老头也是狠狠的警告他:“如果您背叛她,我首先切断您的脖子。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女儿不完美,从来没有想过也许是他女儿的过错,只是一味的保护女儿,为女儿的错误用金钱买单。

[5]高老头,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新人,他没有完全适应资产阶级的思想,被旧的封建阶级思想所蒙蔽,不断的原谅伤害她的女儿,而且只是一味的付出,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回报。

(三)、资产阶级性质:心灵精神寄托中扭曲的父爱在上一大段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还未充分暴露,但是后来高老头完全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情的薄凉。

首先是伏盖太太的追求,追求的原因便是高老头有可观的家产,但是在伏盖太太追求失败后,由于爱情的失落、希望的破灭、自尊心的受挫,所以对高老头产生了一种敌意。

其次是在优盖公寓住的其他人都对高老头的神秘猜测不已:“总之,是一切罪恶、无耻、低能所衍生的最神秘的人物。

”、“再说,他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大家无论心情好坏都可以在他身上发泄,开他的玩笑,或者挖苦他一下”。

[6]由此我们可出高老头与这社会格格不入,把在这个社会中他是孤独,他的心灵与精神也是无所寄托的。

高老头早年丧妻,为了女儿把自己的产业停止了。

无所事事的他、无人倾诉的他、无人陪伴的他,高老头虽没有完全失去人性,他为物质欲望折磨,但更渴求精神安慰,显然把女儿当做生命沙漠中的绿洲,女儿是她生命的支柱,这无疑又强化了他的父爱。

使他不断用金钱满足女儿的虚荣心,而不去劝说。

更有甚者为了女儿和女儿丈夫拼命,为了使女儿得到钱企图去抢劫,这是一种心里扭曲与错误的父爱。

二、父爱的崇高:虽然在资产阶级的阶级基础上造成了高老头父爱的悲剧,但是在这基础上的父爱并不是一无所处的,他还是有自己的温情与崇高之处的,让我们受益让我们引以为戒。

(一)、反常的父爱,温情脉脉:“我的女儿就是我全部的生活。

只要她们玩的痛快,活的幸福,穿的好,走路有地毯,那我穿什么,住在哪里,又有什么关系。

她们暖我就不觉得冷,她们乐我就不觉得闷。

她们发愁我才发愁”。

[7]高老头不断的给女儿钱财,只为了听她们叫一声“好爸爸”;不想两个宝贝女儿与她们的夫婿不和,宁愿偷偷去看她们;从拉斯蒂涅那里得知女儿生活情况,心里顿感满足;为了女儿的幸福甘做一切事情,甚至是抢劫如果忽略高老头对女儿无限的溺爱,那么高老头这种独特父爱:为女儿付出一切、为女儿敢于做一切,还是很令人感动的。

其中的温情、其中的辛酸、其中的无奈,虽然高老头的女儿们感受不到,但是我们却是可以清晰感受到的。

(二)、极端父爱,特殊崇高:我们读高老头就会发现,高老头的父爱是极端的溺爱,是无底线无原则的溺爱,他说:“我喜欢替他们拉车,我愿意做她们膝上的小狗”。

[8]到最后这种溺爱甚至发展到了无耻的地步: 为了满足两个女儿的情欲,他竟去掉父辈的尊严,殷情地为她们的荒唐忙碌操劳:为了使大女儿有钱跟情夫马克辛偷情,他表示愿意去偷,去抢,去卖命甚至杀人放火,搞钱给女儿。

为了使小女儿能和青年野心家拉斯蒂涅胡来,他竟对拉斯蒂涅说:“要是有一个男人使我的但斐纳高兴,我可以给那个男人擦皮鞋、送信、跑腿”。

[9]而且他还布置漂亮的房间,让他跟但斐纳幽会、私通。

当女儿的卑鄙情欲得到满足时,他高兴得在地下打滚;而当女儿的卑鄙情欲一时得不到满足或遭受压抑时,他又痛苦得像疯子和野人。

这种难以理解的对女儿的爱放在现在看也是难以理解的,但是正是这种特殊的难以理解的,甚至是错误的父爱却是饱含真情。

读文章我们感觉到的不是高老头的变态、不是高老头的极端,而是一种凌驾与这种感觉之上的心酸,我们为高老头这种“不会”父爱的伟大父爱所打动,这是最崇高的感情。

三、小结:本文一方面从资产阶级性质角度说明了《高老头》中高老头父爱的悲剧性原因,另一方面又从小说文本角度说明了高老头父爱的一种特别的崇高性。

本文在第一方面的论述中有所欠缺,感觉有点混乱,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1]:巴尔扎克著,张冠尧译.高老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239[2]:巴尔扎克著,张冠尧译.高老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239[3]:王艳凤.巴尔扎克研究[M].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115[4]:巴尔扎克著,张冠尧译.高老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106[5]:巴尔扎克著,张冠尧译.高老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106[6]:巴尔扎克著,张冠尧译.高老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18—19[7]:巴尔扎克著,张冠尧译.高老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105[8]:巴尔扎克著,张冠尧译.高老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94[9]:巴尔扎克著,张冠尧译.高老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1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