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课堂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课堂PPT)


中学化学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化学
丰富、发展 提高、深化
高中必修化学
主题部分的 提高、深化
高中选修化学

新的中学化学课程体系分为三个连续的、不断深化 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启蒙教育(义务教育化 学),第二阶段是共同的全面发展(必修模块), 第三阶段是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选修模块)。这 三个阶段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具 有一定的连续性;同时不同阶段课程的内容又是逐 渐深化的。我们应从这样的一个整体中去认识和理 解必修化学课程模块的地位和作用。
• 观察丁达尔效应时,氯化铁溶液要稀一些; 不要涉及氯化铁的水解,此处不要求。
化学反应的分类
分类标准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 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离子反应) (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 (标准2、3是高中化学新知识 ,离子反应和氧化 还原反应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
分离、提纯的方法 物理方法引入(实际)
从生活中的物理方法、引深到化学方法,了解生 活和科学研究中分离操作的利用,进一步了解分 离的方法
体现学习实验方法的意义
(观念引申)
•讨论杂质的含义,进一步了解分离除杂质的意义 •形成观念:辩证地看问题 •化学与技术:海水淡化
获取洁净淡水 获取海水中的其他物质
章引言
• 实事: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已经 超过2000万种,发生的化学反应更多。
• 问题:如何认识和研究 • 方法:分类
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地位和功能
第一章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 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第二章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是连接初中《化学》、《科学》与高中化 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 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离子反应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已 溶液
氯化钠等固
有 的导 介绍 体分别加热
知 电性
至熔化后能
识 实验
导电
电 解 质 分析 概

氯化钠在水 中的溶解和 电离过程
NaC1电 离方程


电解质在

溶液里所

溶液中离子互

起反应的

实验与分析
换型的离子反

实质是离

应发生的条件

新课程化学教材特点
新教材突出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 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知识。教材在内容的呈 现上,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从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 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假 设和猜想,设计方案,并通过观察、实验、阅读、 思考、讨论等活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实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过滤:粗盐提纯 初中基础 复习方法、巩固内容、练习操作
蒸馏:初中简易装置 蒸馏水 实验室正规装置 海水淡化
萃取:新方法 原理:溶解性 方法和操作 应用实例
离子的检验:SO42-、ClSO42-:粗盐提纯引出滤液中SO42-的检验
化学方程式 Cl-:方法和现象(反应原理在后面介绍)
理解在实际中进一步除杂质的意义、 方法。注重实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思路: 得氧失氧(一种分类标准)
扩展 化合价升降(新分类标准)
电子转移(本质)
分类线索贯穿始终
第三章 第四章
无机化合物
地位与功能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及其化合物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开始分类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 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 料;又可以为下册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 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等理论知识打下 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 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些理论联系实 际的内容,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 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方面所 起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是高中阶段的重点之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一、高中必修模块的地位和作用
• 必修化学课程模块为高中全体学生打下共同基础 的。
• 基础性首先体现在为全体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 学素养打下基础,同时还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 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 必修化学课程模块的基础性不仅表现在知识与技 能和过程与方法方面,还表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方面,它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学习中处于承前启后 的地位,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后续课程的学 习。






化学计量在实

验中的应用
强调安全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图标 •资料卡片 •思考与交流
实验方法
分离、提纯 物质的检验 溶液配制
实验技能有: 仪器的使用技能: 容量瓶、分液漏斗、冷凝管 托盘天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分析天平 或电子天平)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称量、溶解、过滤、蒸 发(复习)、蒸馏、分液、萃取、向容量瓶 转移溶液(新)等
概念的呈现注意:
1.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物质的量:
粒子数
直接呈现:物质的量 (物理量)
单位
n
=
N NA
表示 集合体 0.012 kg 12C
6.02×1023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 6.02×1023/1mol
摩尔质量
直接给出事实:图文结合
实物图
1mol H2O
1mol Al
质量(相对 分子质量)
在相同条件下 1mol气体的体 积是相同的
科学探究目的和作用
亲自体验,加深认识,提高兴趣
学习科学方法:实验和计算结合
逻辑推理
复习知识:水的性质、实验
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摩尔质量) 按照教材安排的探究过程教学就可以让学生 在享受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了气体摩尔体积的 概念。轻松完成三维教学目标。
3.突出概念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
一、高中必修模块的地位和作用 二、化学必修1的教材分析 三、化学必修1教学建议
一、高中必修模块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 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必 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 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 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 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
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化学1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四章内容,36学时,2学分。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1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说明:课标中关于实验有下列要求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 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 实验技能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 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 数据,完成实验,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 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化学课程内容主题
义务教育化学 课程一级主题
高中必修课程 模块一级主题
科学探究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高中选修 课程模块
实验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初 中 化 学
高中 化学1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溶物质 难电离物质 易挥发物质
沉淀 水
气体
没有强、弱电解质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概念: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分类标准的讨论)(33)
从得氧、失氧 角度对这些反 应进行分类
从元素的化合 价是否发生了 变化进行分类
从电子转移的角度 给氧化还原反应一 个更为本质的定义
----将在整个高中阶段逐步完成
●标准中设有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是 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体现化学是一门以 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 衔接(粗盐提纯实验、实验室制取蒸馏 水),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 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
内容结构1 1



22
• 在实验中的应用:配制溶液中应用
• 对知识的应用:概念之间简单计算
•在实际中的应用:实 例(体检指标的表示方 法) (15) 化学与生活
•物质的量的有关计 算要求降低
章图说明
●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形成铜树(置换反应)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氧化还原反应) ● 1869年,门捷列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将当时发现的63种化学元素进行分类编制的第一 张元素周期表的手稿 ●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丁达尔效应
粒子数
物质的量
(文)

(数据比较)
2.通过科学探究,引出概念 气体摩尔体积
科学探究例:实验与计算结合
科学探究(14)
1.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
(1)电解水实验: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2)化学方程式计算:
质量 物质的 H2和O2物质的量之比 量
H2
1 mol H2和 O2体积相同
O2
2. 物理计算 1 mol H2和O2体积相同 1 mol 固体或液体体积不同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从物质的量的有关概念在实验中应用 (溶液配制)的角度呈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