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创新研究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创新研究

的养老机构住养服务出现了一种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法则悖行的现象:一方面是大量需要机构住养服务的介助或介护老人因支付能力不足住不进来;另一方面却是许多高收人但身体健康的自理老人占据了大量床位。

”一项广西养老机构现状调查显示心1,所选32个养老机构所收养的老人一半以上都是可完全自理的老人,失能老人的比例不到五分之一。

有接近五成的养老机构没有护士或没有医生,大部分养老机构依靠护理人员进行医疗服务。

阎志强在研究广州养老机构收养人口的主要特征时发现b3,自理、介护人员占较大比例,特别是农村养老机构中自理人员比例超过一半。

王英等调查了北京城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生活质量H3,结果发现在九个养老机构中,虽然患病率达到86%,但接近95%的老年人是可完全自理的。

孙碧竹在对吉林省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研究中也发现晦3,很多敬老院往往偏向接收身体状况较好的、照料需求不多的老年人,对于缺少照料而需要住进养老院的老人的需求无法满足,因而拒绝接收。

(2)养老机构提供医护水平低,老人医护需求难以满足。

邱刚的研究结果显示¨n213,有入住意愿的老年人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医护,而已入住的老年人最不满意的地方首先是费用高,其次就是医护水平低。

尚振坤也指出口1,目前中国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年人的医疗问题:一是一般养老机构看病拿药不能报销,二是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不流畅,缺乏稳定联系,多为医疗机构对养老机构的单向联系,不利于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

刘墨非在调研了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之后发现№1,全市73%的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短缺。

其中,38%的养老机构既无内设医务室,也没有同周边医疗机构签订书面协议。

36%的养老机构虽然与医疗机构签定了合作协议,但由于服务标准和要求不明确,缺乏监管等原因,医疗服务难以持续。

(3)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支付能力不足。

支付能力是影响入住意愿的重要因素,不少学者从微观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入住意愿为衡量指标,发现老年人有较高的入住意愿№㈣阳3,但受到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影响,入住意愿无法转化为实际需求,而其中支付能力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拍¨卜12n州¨。

刘红也指出n刳,老人及其家庭有入住养老院的意愿,但并不意味着最终入住养老院。

较高的入住意愿和较低的实际入住人数的同时共存,如果从供求平衡考虑,可能推断出我国养老机构床位供给紧张,但是这又与较多的床位空闲相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