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迅小说《一件小事》读书报告

鲁迅小说《一件小事》读书报告

《一件小事》
鲁迅的文章大都是十分长的,让人望而生畏,而一件小事这篇文章并不是很长,正是我这种比较懒的人最心怡的文章。

生活中其实有无数件小事,而我们的鲁迅先生却能把一件小事写的不平凡,把普通的人写的不平凡,也许这就是他的特异功能吧!
《一件小事》主要围绕着我、车夫、老太太、巡警四人展开。

显而易见:老太太、巡警都是平凡中的次要人物,鲁迅先生恰好将我从一开始对老太太被撞一事表示的冷漠与后来车夫对此事表示的热心进行对比,突出了《一件小事》中的人性之美。

尤其是从“毫不理会、扶起、挽着臂膀立定、却毫不踌躇。

”这样细致入微的神态,动作描写,使车夫的形象变得如此高大,一改我们印象之中车夫对富商的唯唯喏喏的形象。

可以说,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车夫这个最为平凡却又最难于描写的人物却变得栩栩如生,更贴近于生活之中。

从未尾我的一番自责:“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吗?”可见鲁迅先生的寓意已大白于众。

在此,他不仅赞赏了车夫的正义行为,而且也寄托了他的另类情怀:在封建社会的阴影之下,人与人之间也应当充满热情,和睦相处。

《一件小事》的车夫在对待那位跌倒了的老妇人却出乎预料的果断,字里行间流露出人性的善良美好。

将此与《狂人日记》作比较,不难看出,这两篇小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不是近似乎狂人,就是对人间感情麻木不仁。

可庆的是,在《一件小事》之中,“我”最后受车夫举动的感动,“叫我惭愧,催我自新”,由此我认为这两者都各有千秋,若非真要定个优劣,我认为《一件小事》还是略胜一筹,它比《狂人日记》更为详细,更充满人性的美好!
在这不足1000字的小说中,形象地将车夫的善良,我的冷漠作比较,字里行间体现出人与人的和睦共处,这里并没有盲从,也没有迷茫,更没有恐惧,而是充满了一种爱,这种爱发自于人的内心,且为未来点燃了希望。

看了这篇文章,同样令我惭愧,因为我一直看不起那些地位低微的人,但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后,我懂得了人人平等,在社会上富有的不是钱,而是品质,我想:在人人平等的思想下,我一定能够像鲁迅先生一样,实施鞭策自己,日日催自己自新,也同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现在有些人常常会写这种事,但有几篇是真实感受呢?鲁迅先生把一件小事描写的如此的透彻;如此的详细;如此的生动,真是让人敬佩万分哪!在文章的最后,鲁迅先生写到:“直到现在,还是常常记起那件事,我因此也时时煞了痛苦。

”这里的结尾表达了鲁迅先生的愧疚之心从来没有抹去过,这件事一直在鞭策着他自己:教他怎样做人;教他惭愧;教他自新,同时也增长他的勇气和希望。

对于现在来说《一件小事》还是有一定的表意的。

现在中国正在飞速发展,物质上去了,精神层面上却不太行。

在城市的某些角落,交通秩序还不尽如人意,卫生环境仍有欠缺,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有些人在“小事”上不太注意,文明素养差了点。

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是城市的“人文疤痕”。

面对这些不文明之举,我就想起了鲁迅的《一件小事》。

鲁迅在小说中将车夫和“我”对于撞到老妇人一事的处理方式上进行对比,以“我”的自私,反衬出车夫光明磊落、敢作敢为的高大形象,反映了“我”的自省。

自省,是对自身行为的检点,是幡然醒悟的过程,能够启发积极自觉的行为。

人的进步很多时候正是在自省中实现的。

那些行不文明之举的同志,真应该学一学鲁迅小说中的“我”。

文明是一种责任、一种形象、一种素养,做文明人需要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

相关主题